折/衍混合大视场消热差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21-07-24 16:21
根据双波段消热差理论设计了大视场消热差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系统为4片式反远结构,包括一个衍射面和一个非球面,设计波长为3.54.8μm/812μm,焦距为8mm,全视场80.2°,F/#为2,系统出瞳与冷光阑严格匹配,满足100%冷光阑效率.根据消热差条件和波段间消色差条件,得出4片分离薄透镜光焦度分配的解,进一步建立了三维投影消热差图,据此合理选择光学材料.根据环境温度要求,利用光学被动式消热差的方法实现了系统在-4060℃的温度变化范围内的消热差设计.结果表明,系统在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成像质量良好,实现了光学系统无热化.
【文章来源】:光子学报. 2017,46(1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设计思路及理论分析
1.1 红外双波段波段间消色差原理
1.2 红外双波段消热差原理薄
1.3 红外材料特性及选取
2 设计实例
3 设计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外光LED固化面光源光学系统设计[J]. 向昌明,文尚胜,陈颖聪,史晨阳. 发光学报. 2016(12)
[2]中波/长波双色红外光学系统材料选择[J]. 付强,张新. 光学学报. 2015(02)
[3]双层谐衍射双波段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J]. 张欣婷,安志勇. 光学学报. 2013(06)
[4]双视场/双色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J]. 贾永丹,付跃刚,刘智颖,王志坚. 光子学报. 2012(06)
[5]双波段/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设计[J]. 吴海清,王海霞,赵新亮,李同海,田海霞,崔莉. 红外技术. 2010(11)
[6]长波红外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杨培志,刘黎明,张小文,莫镜辉. 无机材料学报. 2008(04)
[7]双色红外焦平面研究进展[J]. 丁瑞军,叶振华,周文洪,胡晓宁,何力.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8(01)
[8]大视场、大口径双波段红外非制冷光学系统[J]. 常军,刘莉萍,王涌天,翁志成,丛小杰,姜会林.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6(03)
[9]谐衍射/折射双波段系统设计[J]. 孙强,卢振武,王肇圻. 光学学报. 2004(06)
[10]红外双波段消热差系统设计[J]. 杨新军,王肇圻,母国光,傅汝廉. 光电子·激光. 2004(04)
本文编号:3301001
【文章来源】:光子学报. 2017,46(1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设计思路及理论分析
1.1 红外双波段波段间消色差原理
1.2 红外双波段消热差原理薄
1.3 红外材料特性及选取
2 设计实例
3 设计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外光LED固化面光源光学系统设计[J]. 向昌明,文尚胜,陈颖聪,史晨阳. 发光学报. 2016(12)
[2]中波/长波双色红外光学系统材料选择[J]. 付强,张新. 光学学报. 2015(02)
[3]双层谐衍射双波段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J]. 张欣婷,安志勇. 光学学报. 2013(06)
[4]双视场/双色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J]. 贾永丹,付跃刚,刘智颖,王志坚. 光子学报. 2012(06)
[5]双波段/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设计[J]. 吴海清,王海霞,赵新亮,李同海,田海霞,崔莉. 红外技术. 2010(11)
[6]长波红外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杨培志,刘黎明,张小文,莫镜辉. 无机材料学报. 2008(04)
[7]双色红外焦平面研究进展[J]. 丁瑞军,叶振华,周文洪,胡晓宁,何力.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8(01)
[8]大视场、大口径双波段红外非制冷光学系统[J]. 常军,刘莉萍,王涌天,翁志成,丛小杰,姜会林.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6(03)
[9]谐衍射/折射双波段系统设计[J]. 孙强,卢振武,王肇圻. 光学学报. 2004(06)
[10]红外双波段消热差系统设计[J]. 杨新军,王肇圻,母国光,傅汝廉. 光电子·激光. 2004(04)
本文编号:3301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30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