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叉耦合管线性化技术的LC-VCO
发布时间:2021-08-08 17:24
针对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LC-VCO)中交叉耦合管非线性恶化相位噪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交叉耦合管线性化技术的低相位噪声LC-VCO.该LC-VCO在经典差分LC-VCO拓扑结构基础上增加了自启动开关系统,并引入了基于负反馈的交叉耦合管线性化技术.自启动开关系统能保证该LC-VCO启动速度与经典差分LC-VCO相同.基于负反馈的交叉耦合管线性化技术降低了Groszkowski效应引起的区域相位噪声,增大了振荡器输出幅度,降低了区域相位噪声.工艺仿真结果表明:本文LC-VCO振荡频率为2 GHz,在10 kHz和1 MHz频率偏移处的相位噪声为-75.9 dBc/Hz和-121.5 dBc/Hz,比经典差分LC-VCO分别降低了6.0 dB和1.6 dB.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8(10)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经典差分LC-VCO中不同宽长比下mG随u的变化1—W/L=11μm/0.18μm;2—W/L=10μm/0.18μm;3—W/L=9μm/0.18μm.
LC-VCO相比,本文LC-VCO既能降低Groszkowski效应引起的振荡器31/f区域相位噪声,又能增大振荡器输出幅度,降低振荡器21/f区域相位噪声.图7两种结构的mG随u的变化2.3仿真结果基于CadenceVirtuoso平台,使用TSMC(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0.18μm工艺,对本文LC-VCO与经典差分LC-VCO进行仿真对比.本文LC-VCO的结构振荡频率为2GHz,电感值为3.92nH,电感的品质因数为8.5,电压源为1.8V,W/L10/0.18,sR的阻值为200Ω.图8给出了两种结构的输出电压随时间t变化的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到本文提出的结构输出幅度更大.图9给出两种结构在不同频率偏移f处的相位噪声L(f)仿真结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在10kHz和1MHz处经典差分LC-VCO的相位噪声分别为-69.92dBc/Hz和-119.86dBc/Hz;本文LC-VCO在10kHz图8两种结构的输出电压
·2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8卷mnoxdTHRaRagμCW[(VVV(u)3u)(V(u)/1dTHRaRau)(VVV(u)u)](1V(u)/u)/L.(20)通过式(16)、(18)和(20)的计算结果可知:与经典差分LC-VCO相比,本文LC-VCO中交叉耦合管的截止区从THdu<VV变为THRadu<VV(u)V,截止区与饱和区分界点左移,这使mg随u的变化更加缓慢.图5为通过仿真得到的两种结构下mg随u的变化关系,由图可以发现仿真图像与上述分析结果相符合.图5两种结构的mg随u的变化2.2性能分析根据式(16)~(20)计算结果对31/f区域和21/f区域相位噪声进行分析.a.31/f区域相位噪声交叉耦合管非线性与gm的关系如式(3)所述,22om|/||/|iVVgu,m|g/u|的值越小代表非线性越小.图6是图5的导数波形,图中通过仿真给出了经典差分LC-VCO与本文LC-VCO关于mg/u随u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到由于本文LC-VCO使mg随u的变化更缓慢,因此本文LC-VCO的mg/u更小,交叉耦合管非线性减小,从而降低Groszkowski效应引起的31/f区域相位噪声.图6两种结构的mg/u随u的变化b.21/f区域相位噪声mG与mg的关系如式(10)所述,mG的值由图5所示mg在[u,u]范围内的平均值得到.从图5可以看到:本研究提出的结构使得截止饱和区分界线左移,交叉耦合管保持在饱和区的范围更大,在此范围内mG随u变化缓慢.图7为经典差分LC-VCO与本文LC-VCO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恒定漏-源电压的LC-Tank幅度控制方法[J]. 王德志,张科峰,石琴琴,邹雪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本文编号:3330367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8(10)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经典差分LC-VCO中不同宽长比下mG随u的变化1—W/L=11μm/0.18μm;2—W/L=10μm/0.18μm;3—W/L=9μm/0.18μm.
LC-VCO相比,本文LC-VCO既能降低Groszkowski效应引起的振荡器31/f区域相位噪声,又能增大振荡器输出幅度,降低振荡器21/f区域相位噪声.图7两种结构的mG随u的变化2.3仿真结果基于CadenceVirtuoso平台,使用TSMC(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0.18μm工艺,对本文LC-VCO与经典差分LC-VCO进行仿真对比.本文LC-VCO的结构振荡频率为2GHz,电感值为3.92nH,电感的品质因数为8.5,电压源为1.8V,W/L10/0.18,sR的阻值为200Ω.图8给出了两种结构的输出电压随时间t变化的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到本文提出的结构输出幅度更大.图9给出两种结构在不同频率偏移f处的相位噪声L(f)仿真结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在10kHz和1MHz处经典差分LC-VCO的相位噪声分别为-69.92dBc/Hz和-119.86dBc/Hz;本文LC-VCO在10kHz图8两种结构的输出电压
·2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8卷mnoxdTHRaRagμCW[(VVV(u)3u)(V(u)/1dTHRaRau)(VVV(u)u)](1V(u)/u)/L.(20)通过式(16)、(18)和(20)的计算结果可知:与经典差分LC-VCO相比,本文LC-VCO中交叉耦合管的截止区从THdu<VV变为THRadu<VV(u)V,截止区与饱和区分界点左移,这使mg随u的变化更加缓慢.图5为通过仿真得到的两种结构下mg随u的变化关系,由图可以发现仿真图像与上述分析结果相符合.图5两种结构的mg随u的变化2.2性能分析根据式(16)~(20)计算结果对31/f区域和21/f区域相位噪声进行分析.a.31/f区域相位噪声交叉耦合管非线性与gm的关系如式(3)所述,22om|/||/|iVVgu,m|g/u|的值越小代表非线性越小.图6是图5的导数波形,图中通过仿真给出了经典差分LC-VCO与本文LC-VCO关于mg/u随u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到由于本文LC-VCO使mg随u的变化更缓慢,因此本文LC-VCO的mg/u更小,交叉耦合管非线性减小,从而降低Groszkowski效应引起的31/f区域相位噪声.图6两种结构的mg/u随u的变化b.21/f区域相位噪声mG与mg的关系如式(10)所述,mG的值由图5所示mg在[u,u]范围内的平均值得到.从图5可以看到:本研究提出的结构使得截止饱和区分界线左移,交叉耦合管保持在饱和区的范围更大,在此范围内mG随u变化缓慢.图7为经典差分LC-VCO与本文LC-VCO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恒定漏-源电压的LC-Tank幅度控制方法[J]. 王德志,张科峰,石琴琴,邹雪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本文编号:3330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33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