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绿色及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发布时间:2022-09-30 15:31
由于磷光材料可以利用单重态、三重态激子发光,理论内量子效率能达到100%,而受到广泛关注。过去十年里,磷光材料的研究倍受瞩目且已取得关键突破,但是对于器件设计及制备工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重点研究新型绿色器件的设计思路和制备工艺,并基于红、绿、蓝三种磷光配合物制备出高效的白色磷光器件。制备基于绿光铱配合物Ir(mppy)3高效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优化发光材料的掺杂浓度10 wt%,敏化剂的掺杂浓度为0.6 wt%以及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75 nm时,最终获得综合性能最佳的器件。最优器件结构为:ITO/HAT-CN(6 nm)/HAT-CN(0.2wt%):TAPC(50 nm)/Ir(ppz)3(0.6 wt%):Ir(mppy)3(10 wt%):TcTa(10 nm)/Tm3PyP26PyB(75 nm)/LiF(1 nm)/Al(100 nm)。所得最佳绿光掺杂器件的具体性能参数为:启亮电压2.8 V、最大亮度12100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31.8%、最大电流效率111.0 cd/A、最大功率效率101....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过程及发光机理
1.1.1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过程
1.1.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理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功能材料
1.2.1 电极材料
1.2.2 注入和传输材料
1.2.3 发光材料
1.2.4 主体材料
1.3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4 器件结构
1.5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Ir(mppy)_3 的高性能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药品和仪器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药品的分子结构式
2.3 器件制备流程及性能测试
2.3.1 ITO衬底的清洗和预处理
2.3.2 有机材料的蒸镀
2.3.3 金属材料的蒸镀
2.3.4 器件性能测试
2.4 高效绿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及能级分布
2.5 Ir(mppy)_3 的掺杂浓度对单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6 Ir(mppy)_3 的掺杂浓度对双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7 电子传输层厚度对双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8 不同器件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2.9 TcTa作为主体材料电子传输层厚度对单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10 敏化剂的掺杂浓度对单发光层器件及双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10.1 敏化剂的掺杂浓度对单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10.2 敏化剂的掺杂浓度对双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11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药品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药品的分子结构式
3.3 器件制备流程及性能测试
3.3.1 ITO衬底的清洗和预处理
3.3.2 有机材料的蒸镀
3.3.3 金属材料的蒸镀
3.3.4 器件性能测试
3.4 基于FIrpic蓝色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3.4.1 FIrpic的掺杂浓度对单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3.4.2 FIrpic的掺杂浓度对双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3.5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3.5.1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能级分布
3.5.2 优化单发光层器件中红光绿光的比例
3.5.3 优化双发光层器件中红光绿光的比例
3.5.4 优化白光器件中红光的掺杂浓度
3.5.5 优化白光器件的结构
3.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 刘伟强.长春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683807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过程及发光机理
1.1.1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过程
1.1.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理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功能材料
1.2.1 电极材料
1.2.2 注入和传输材料
1.2.3 发光材料
1.2.4 主体材料
1.3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4 器件结构
1.5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Ir(mppy)_3 的高性能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药品和仪器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药品的分子结构式
2.3 器件制备流程及性能测试
2.3.1 ITO衬底的清洗和预处理
2.3.2 有机材料的蒸镀
2.3.3 金属材料的蒸镀
2.3.4 器件性能测试
2.4 高效绿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及能级分布
2.5 Ir(mppy)_3 的掺杂浓度对单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6 Ir(mppy)_3 的掺杂浓度对双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7 电子传输层厚度对双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8 不同器件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2.9 TcTa作为主体材料电子传输层厚度对单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10 敏化剂的掺杂浓度对单发光层器件及双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10.1 敏化剂的掺杂浓度对单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10.2 敏化剂的掺杂浓度对双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2.11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药品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药品的分子结构式
3.3 器件制备流程及性能测试
3.3.1 ITO衬底的清洗和预处理
3.3.2 有机材料的蒸镀
3.3.3 金属材料的蒸镀
3.3.4 器件性能测试
3.4 基于FIrpic蓝色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3.4.1 FIrpic的掺杂浓度对单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3.4.2 FIrpic的掺杂浓度对双发光层器件性能的影响
3.5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3.5.1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能级分布
3.5.2 优化单发光层器件中红光绿光的比例
3.5.3 优化双发光层器件中红光绿光的比例
3.5.4 优化白光器件中红光的掺杂浓度
3.5.5 优化白光器件的结构
3.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 刘伟强.长春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683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683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