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纳米复合Sn帽铜柱面阵列凸点的制备及其互连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20:14

  本文关键词:纳米复合Sn帽铜柱面阵列凸点的制备及其互连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电子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逐渐向微型化、高集成度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面阵列铜柱凸点倒装互连封装技术,因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以及可提供更多的I/O端口数量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铜柱凸点直接互连尚存在工艺实现上的困难,因此,工程应用上常采用锡基焊料实现铜柱凸点与焊盘的互连,但是,这种互连方式因界面存在Cu-Sn原子间的互扩散现象,使得互连接头易产生严重的可靠性问题,特别是电子产品尺寸日益减小的趋势下,导致Cu-Sn互扩散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而,如何抑制界面Cu-Sn互扩散和界面IMC生长问题成为提高面阵列铜柱凸点倒装互连可靠性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论文采用纳米α-Fe_2O_3粒子添加制备纳米复合Sn帽铜柱面阵列凸点,研究-65-150oC高低温循环和150oC热老化条件下,纳米α-Fe_2O_3粒子对界面Cu-Sn互扩散、界面IMC生长以及互连接头剪切强度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低温循环条件下,随着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的增加,复合焊料/铜柱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貌逐渐由笋丁状变得平缓,且其界面Cu6Sn5化合物的晶粒大小逐渐减小。添加适当浓度的纳米颗粒可以明显抑制界面IMC的生长,降低界面IMC层的厚度以及Cu3Sn层的生长速率。同时,不同纳米添加浓度的复合Sn帽铜柱凸点经高低温循环后,其接头剪切强度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循环次数较低时,添加浓度为0.024g/L的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互连接头剪切强度最大;当循环次数超过100次时,添加浓度为0.032g/L的纳米复合铜柱凸点互连接头剪切强度最大。对比分析表明,添加0.024g/L的α-Fe_2O_3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互连接头剪切强度随高低温循环次数变化的改变量较小,表明其更能适应温度的变化。通过吸附理论和第二相颗粒增强理论分别分析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界面IMC生长和互连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机制。在高温热老化条件下,不同添加浓度的α-Fe_2O_3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界面IMC层的厚度均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一直增加的趋势。在相同的热老化时间下,随着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的增加,复合Sn帽铜柱凸点界面IMC的厚度及对应的生长速率常数均先减小后增加,互连接头剪切强度则先增加后减小。当纳米颗粒的添加浓度为0.024 g/L时,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界面IMC层的生长速率常数最小,互连接头剪切强度最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稳定性。
【关键词】:α-Fe_2O_3纳米颗粒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 高低温循环 热老化 金属间化合物 剪切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405;TB383.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3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2-15
  • 1.2 铜柱凸点研究现状15-19
  • 1.2.1 铜焊接概述15-17
  • 1.2.2 铜柱凸点可靠性研究现状17-19
  • 1.3 Sn基铅焊料研究现状19-22
  • 1.3.1 Sn基无铅焊料概述19
  • 1.3.2 焊料合金化研究现状19-20
  • 1.3.3 纳米颗粒增强复合焊料研究现状20-21
  • 1.3.4 纳米颗粒对复合焊料/铜界面微观组织生长的影响机理21-22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2-23
  • 第2章 试验设计方案23-34
  • 2.1 α-Fe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23-24
  • 2.1.1 Fe3O4纳米颗粒的制备23
  • 2.1.2 Fe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23-24
  • 2.2 纳米复合Sn镀层的制备24-27
  • 2.2.1 碱性电镀镀液的制备24-25
  • 2.2.2 纳米复合Sn镀层制备流程25-27
  • 2.3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制备27-29
  • 2.4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互连性能测试29-31
  • 2.4.1 高低温循环性能测试29-30
  • 2.4.2 热老化性能测试30-31
  • 2.5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接头强度测试31-32
  • 2.6 试样的观察及分析测试方法32-34
  • 2.6.1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界面IMC的金相样品的制备32
  • 2.6.2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表面IMC的金相样品的制备32
  • 2.6.3 金相样品的观察手段和分析方法32-33
  • 2.6.4 界面IMC尺寸计算方法33-34
  • 第3章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表征34-39
  • 3.1 Fe_2O_3纳米颗粒的形貌观察与物相分析34-35
  • 3.2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形貌观察和物相分析35-38
  • 3.3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高低温循环性能研究39-64
  • 4.1 不同循环次数下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微观组织演变39-54
  • 4.1.1 界面IMC的形貌与成分分析39-41
  • 4.1.2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界面IMC生长速率的影响规律41-49
  • 4.1.3 表面IMC的形貌与成分分析49-51
  • 4.1.4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表面IMC演变的影响规律51-53
  • 4.1.5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微观组织演变的作用机理53-54
  • 4.2 不同循环次数下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接头剪切强度研究54-61
  • 4.2.1 α-Fe_2O_3纳米颗粒对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54-58
  • 4.2.2 α-Fe_2O_3纳米颗粒对剪切断口的影响规律58-61
  • 4.3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晶粒细化的作用机理61-62
  • 4.4 本章小结62-64
  • 第5章 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热老化性能研究64-79
  • 5.1 不同循环次数下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微观组织演变64-73
  • 5.1.1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界面IMC演变的影响规律64-72
  • 5.1.2 α-Fe_2O_3纳米颗粒添加浓度对表面IMC演变的影响规律72-73
  • 5.2 不同循环次数下纳米复合Sn帽铜柱凸点的接头剪切强度研究73-77
  • 5.2.1 α-Fe_2O_3纳米颗粒对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73-76
  • 5.2.2 α-Fe_2O_3纳米颗粒对剪切断口的影响规律76-77
  • 5.3 本章小结77-79
  • 结论79-81
  • 参考文献81-8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87-88
  • 致谢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骨架油封模具凸点加工专用装置[J];特种橡胶制品;1983年04期

2 卡卡;Akayi;;当凸点落入男人女人眼[J];潇洒;2007年09期

3 王来;何大鹏;于大全;赵杰;马海涛;;倒装芯片中凸点与凸点下金属层反应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5年09期

4 郑宗林,吴懿平,吴丰顺,张金松;电镀方法制备锡铅焊料凸点[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5 朱桂兵;;晶圆级封装的凸点印刷[J];丝网印刷;2011年10期

6 靖向萌;陈迪;黄闯;陈翔;刘景全;Gunter Engelmann;;面向未来需求的细间距电化学沉积金凸点工艺(英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1期

7 刘豫东,张钢,崔建国,马莒生;织构对铟凸点剪切强度的影响[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3期

8 贾绍义,吴松海,李锡源;菱锥凸点陶瓷波纹填料的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00年05期

9 朱大鹏;王立春;胡永达;罗乐;;化学镀Ni-P在纯锡凸点的应用及界面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年11期

10 潘剑灵;黄明亮;赵宁;;分步法电镀制备的Au-Sn共晶凸点的微观组织[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驰;;浅谈芯片凸点电镀中的清洁生产措施[A];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夏传义;;微电子封装中的凸点镀覆技术[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Jong-Kai Lin;;倒装芯片凸点的无铅钎料膏再流温区研究[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C];2004年

4 毕京林;蒋进;孙江燕;李明;;高密度封装用锡凸点的电沉积制备[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5 罗驰;刘建华;刘欣;;圆片级封装的无铅焊料凸点制作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Tadatomo Suga;Keisuke Saito;;一种新型的应用无铅焊膏的凸点工艺[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C];2004年

7 王春青;;电子制造中的材料连接技术研究进展[A];2003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暨展会暨第七届SMT、SMD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秦红波;宇文惠惠;李望云;张新平;;TSV结构三维封装微凸点互连的热疲劳行为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况延香;朱颂春;;几种常用的FC互连凸点制作工艺技术[A];全国第六届SMT/SMD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刘玲;徐金洲;范继长;;金凸点用于倒装焊的可靠性研究[A];全国第六届SMT/SMD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岚;德州仪器在蓉设12英寸晶圆凸点加工厂[N];四川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曰涛;面向电子封装的钉头金凸点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贾磊;面向超细间距玻璃覆晶封装的凸点植焊导电颗粒技术开发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余春;钎料凸点互连结构电迁移可靠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盛鑫军;玻璃覆晶的封装互连性能检测方法及倒装设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文亮;倒装叠层金钉头凸点键合成型仿真及可靠性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清华;基于多层电镀法合金凸点的制备及可靠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陈萍;纳米复合Sn帽铜柱面阵列凸点的制备及其互连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孙博;面积阵列凸点的模板式喷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刁慧;低碳钢薄片上凸点制作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蒋进;三维电子封装微凸点的电沉积制备及低温固态互连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李艳;集成电路封装柱形铜凸点在耦合场中原子迁移的数值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赖日飞;激光植球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金松;倒装芯片技术中无铅凸点电迁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鹏;基于埋置MEMS空气隙的柔性凸点结构设计与热疲劳可靠性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纳米复合Sn帽铜柱面阵列凸点的制备及其互连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77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3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