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高性能多工器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型化高性能多工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和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实现滤波和选频等重要功能的多工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它的使用对于优化频率资源,保护通信信道,提高通信质量十分重要。此外,对于电路的高集成度、小型化、高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小型化高性能多工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电容加载的环形双模谐振器和SIW双模谐振器分别研制了两种类型的双工器。首先,对双模谐振器的两个简并模式进行电场分析,采用合适的扰动方式或电路耦合拓扑结构,使谐振器的两个简并模式发生分裂,能够用于滤波器多工器的设计。使用多模谐振器,不仅可以减小谐振器的个数,利于实现电路的小型化,而且由于多模谐振器的固有特性,会在通带两侧分别产生一个传输零点,可实现较高的频率选择特性,易于实现高隔离的多工器。2.基于缺陷地结构具有带隙性能和慢波效应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缺陷地螺旋谐振器(Defected Spiral Resonator,DSR),并用其设计了双工器和三工器。由于缺陷地的使用,使双工器和三工器具有小型化,高隔离,宽阻带的优良特性。同时采用分离馈线耦合技术,不需要额外的匹配网络,进一步减小了电路的尺寸。分离耦合馈线技术减小了通带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灵活设计通带的位置,使多工器的设计更简单,更易于实现。3.简化多工器的设计过程,优化多工器的电路拓扑结构,使电路结构更易于实现。用加载开路和短路支节的多模谐振作公共谐振器来代替传统的匹配网络,并用于双工器的设计。该多模谐振器的两个谐振频率可以分别通过调节开路和短路支节的长度来独立控制,可用来对双工器的两个通带进行分别独立匹配与设计,减小通带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采用分布馈线耦合技术,增加两个通带,实现四工器,而对原来的通带影响很小。
【关键词】:小型化 高性能 双工器 多工器 隔离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63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10-17
-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17-18
- 第二章 基于双模谐振器小型化高选择性双工器18-35
- 2.1 基于电容加载双模谐振器小型化宽阻带双工器18-25
- 2.1.1 电容加载双模谐振器特性18-22
- 2.1.2 小型化宽阻带高选择性双工器设计22-23
- 2.1.3 小型化宽阻带高选择性双工器仿真和测试23-25
- 2.2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SIW)双模谐振器双工器25-34
- 2.2.1 SIW双模谐振器特性25-30
- 2.2.2 SIW双模谐振器双工器设计30-32
- 2.2.3 SIW双模谐振器双工器仿真和测试32-34
- 2.3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基于缺陷地螺旋谐振器(DSR)小型化多工器35-48
- 3.1 基于缺陷地螺旋谐振器双工器35-42
- 3.1.1 DSR特性35-36
- 3.1.2 DSR小型化双工器设计36-40
- 3.1.3 DSR小型化双工器仿真和测试40-42
- 3.2 基于缺陷地螺旋谐振器小型化三工器42-47
- 3.2.1 DSR小型化三工器设计42-45
- 3.2.2 DSR小型化三工器仿真和测试45-47
- 3.3 本章小节47-48
- 第四章 基于多模谐振器多工器48-60
- 4.1 基于支节加载多模谐振器双工器48-54
- 4.1.1 枝节加载多模谐振器分析48-50
- 4.1.2 小型化宽阻带双工器设计50-53
- 4.1.3 小型化宽阻带双工器仿真和测试53-54
- 4.2 基于多模谐振器四工器54-59
- 4.2.1 四工器设计54-57
- 4.2.2 四工器仿真和测试57-59
- 4.3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总结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9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林根;;双工器的操作和使用[J];通讯装备;1981年01期
2 王文山;;小型高Q低耗螺旋双工器的设计与应用[J];电子技术;1993年08期
3 Raymond W.Waugh;无隔离器时手机功放器与双工器的交互[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15期
4 黄乘顺,余建坤;无线通讯双工器的作用、结构及检测方法[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张清泉;调频双工器原理及测试结果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3年02期
6 曹海林;陈世勇;杨士中;;一种微带开路环双工器的设计[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李丽;李明武;;一种大功率介质双工器的研制[J];半导体技术;2009年06期
8 侯飞;钟丽;张先荣;;电容加载波导双工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年08期
9 徐中海;;沛县广播电视传输设备中调频双工器技术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0年15期
10 曹卫平;林光华;李思敏;;一种新型的毫米波紧凑波导双工器[J];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烨;樊勇;;毫米波H面双工器[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杨利容;;用优化算法设计双工器[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沈维福;;新型组合双工器的研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4 翟贵秋;;双工器结构工艺性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云峰;朱义胜;;多频段点对点数字微波通信中继模拟技术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立峰;王清源;廖翱;王玺;张先荣;买文鼎;;带短路支节的FSS双工器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高秀晓;王清源;翟彦芬;张贞鹏;赵元宏;;X波段双模波导双工器的设计与测试[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刘羽丹;;电视发射机双工器原理及吸收功率过大故障分析和调试[A];2006全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论文集(1)[C];2006年
9 翟阳文;史小卫;李文涛;;Ku波段紧凑波导双工器的快速精确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梁s
本文编号:498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49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