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本文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第7卷增刊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7Suppl.
2007年6月 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Jun.200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谢 云 谷爱昱 王钦若 谢光汉 程汉湘 禹思敏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广东广州,510090)
摘 要:文章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地制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
业实验室和教师队伍,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办特色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的可行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重新规划命名的新专业(专业代码:071201),所属学科方向为电子信息科学类(学科代码:0712)。它包含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主干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借助电子和光电子技术去获取、传递、处理、存储和使用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技术之一。我校于2004年招生100人,。专业办学质量,,,本3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初步训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和跨学科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实际工作的初步;具有扎实的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对相近专业有一般性了解;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本的软件开发能力;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基础及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
11专业特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它是一门集数学、物理学、电子学、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技术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这种多学科交叉包括信息学科内部(如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交叉,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如物理学、数学、生物学、材料学)。
21人才的社会需求
IT产业是是21世纪新兴的支柱型产业。随着我国加入WTO,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属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紧
二、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的
问题
我院是有近50年历史的地方工科院系,在教学、科研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基础,基础设施也有一定的规模。如何结合我院良好的工科教育基础,建设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同类型工科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专业教学体系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组织,以及专业实验室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是重要的教研课题。
11基础与现状在学校连年不断的大力发展和支持下,我院具有先进的教学体系和完善的学科建设体系、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设施完善的实验室条件。
第一,有着完整的工科教育体系,学科涉及控制、自动化、检测、能源电力、电子、计算机等,成熟的理论教学系统和基础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系统,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第二,有着完整的电气信息科学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体系,覆盖了本科、工程硕士、硕士、博士等高等教育的各层次。
第三,有着长期从事电气信息科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学科队伍。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接了大量的纵、横向课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四,2004年首届招生以来,本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在
缺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涵盖电子学与应用电子、无线电物理学、信息与通信等旧专业。其专业面涉及电子、计算机、信息和通信等领域,包括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和电子系统设计,及片上系统SOC(System2On2Chip)设计等等。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超前性,目前国内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人才非常紧缺,特别是电子系统设计的开发应用和高技术含量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甚少。因此,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对高校办学的一个迫切需求。特别对于广东省要成为IT产业的大省和强省,对IT产业人才的需求更大,更需要培养大批优秀的、应用型、综合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门人才。
收稿日期:2006209210作者简介:谢 云(19642),女,汉族,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技术、通信与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等。
19
本文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3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6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