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结构ZnO纳米线阵列紫外探测器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横向结构ZnO纳米线阵列紫外探测器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ZnO纳米线 紫外探测器 横向生长 桥接结构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特别是对皮肤保护和环境健康监测的日益重视,使得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中多节点探测对紫外探测器的需求不断增大,且越来越向着高灵敏度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氧化锌(ZnO)的纳米结构具有单晶程度高、比表面积大等优异特性,成为纳米器件的首选材料。本文通过对基础工艺严谨而细致的摸索,对实验现象背后物理机制的深入探究,将纳米技术结合到传统微电子工艺中,采用水热法片上制备了横向结构的ZnO纳米线阵列紫外探测器件,在保证纳米线结构和特性完整以及器件整体均匀性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器件的增益,缩短了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通过在不同衬底上和不同退火条件下实现垂直结构ZnO纳米线阵列,探讨衬底形状对ZnO纳米线生长的影响;采用四种不同的工艺方法实现横向生长的ZnO纳米线阵列,并分析各方法对横向结构器件制备的利弊,从而确定横向生长ZnO纳米线阵列的工艺流程。2、通过分析基于剥离种子层方法制备横向生长的ZnO纳米线过程中,生长初期各个阶段的生长形态,提出了ZnO纳米线在台阶拐角处成核生长的横向生长机制,使得桥接结构纳米器件得以实现。3、对器件进行了后续去除多余纳米线处理,以及电极的二次加固,显著提高器件的紫外响应特性,也同时验证了在传统微电子加工工艺中,引入纳米技术的纳米线生长方式制备纳米器件的可行性。4、分别尝试了Cr和Au两种金属电极的器件结构:由于Cr电极对其上纵向生长的纳米线有抑制作用,导致横向生长纳米线长度可以到达对侧电极,光电响应方式为受表面氧离子吸附控制的光电导效应,光电流大但增益低,响应和恢复速度慢。经二次电极加固,纳米线根部与电极金属直接形成肖特基接触,光电响应方式变为光伏效应,增益和速度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Au电极对其上纵向生长的纳米线有催化作用,导致溶质资源的竞争,相同时间,横向生长的纳米线不能到达对侧,而是交叉桥接,但却形成了紫外光诱导的桥接纳米线间势垒结高度调控机制,得到的器件特性最优:室温1V偏压下暗电流为10-9A,在20mW/cm2光照强度的365nm波长紫外光照下,光暗电流比可达8×105,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1s和1.3s。
【关键词】:ZnO纳米线 紫外探测器 横向生长 桥接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8
- 1.2.1 ZnO薄膜紫外探测器11-12
- 1.2.2 单根ZnO纳米线紫外探测器12-13
- 1.2.3 垂直结构ZnO纳米线阵列紫外探测器13-15
- 1.2.4 横向结构纳米线紫外探测器的研究进展15-18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18-20
- 第二章 ZnO纳米线阵列的水热法生长与器件制备工艺流程20-40
- 2.1 垂直结构ZnO纳米线阵列的水热法生长20-28
- 2.1.1 水热合成法20-21
- 2.1.2 衬底晶格对ZnO纳米线阵列生长的影响21-26
- 2.1.3 种子层退火条件对氧化锌纳米线生长的影响26-28
- 2.2 横向生长ZnO纳米线阵列的实现28-34
- 2.2.1 基于ZnO种子层解理面的ZnO纳米线的横向生长28-29
- 2.2.2 基于腐蚀种子层的ZnO纳米线的横向生长29-31
- 2.2.3 基于剥离种子层的ZnO纳米线的横向生长31-32
- 2.2.4 基于等离子体刻蚀种子层断面的ZnO纳米线的横向生长32-33
- 2.2.5 横向生长方法的选择33-34
- 2.3 传统微电子工艺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的紫外探测器件制备34-38
- 2.4 本章小结38-40
- 第三章 纳米线生长方式所决定的器件的光电响应特性40-54
- 3.1 溶质资源竞争引起的不同金属电极器件特性的差异40-46
- 3.1.1 溶质资源竞争现象40-43
- 3.1.2 溶质资源竞争导致的器件结构的差异43
- 3.1.3 不同金属电极器件的紫外响应特性43-46
- 3.1.3.1 Cr电极器件的紫外响应特性45
- 3.1.3.2 Ti/Au电极器件的紫外响应特性45-46
- 3.2 纳米线阵列的横向生长与桥接器件结构46-51
- 3.2.1 纳米线的横向生长与光刻制备工艺46-47
- 3.2.2 纳米线台阶处成核与生长演化的观测47-49
- 3.2.3 ZnO纳米线的横向生长机制49-50
- 3.2.4 均匀的桥接结构的纳米线阵列探测器50-51
- 3.3 本章小结51-54
- 第四章 后工艺处理与器件特性的进一步提高54-60
- 4.1 去纳米线处理与二次电极加固54-55
- 4.2 Cr电极器件的特性改善55-57
- 4.3 Ti/Au电极器件特性改善57-58
- 4.4 器件的统计均匀性58-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6-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林小组高分子纳米线阵列制备取得新突破[J];光机电信息;2009年10期
2 韩祥云;;纳米线阵列光电探测器的紫外特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01期
3 韩祥云;;氧化锌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J];科技传播;2014年04期
4 秦润华;;一维磁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应用[J];微纳电子技术;2006年08期
5 曹渊;杜军;陶长元;刘作华;;磁性纳米线阵列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7年06期
6 任凌云;佘希林;王士财;孙瑾;;直流电沉积法制备铁纳米线阵列及表征[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5期
7 刘飞;郭同义;李力;李立方;甘海波;陈军;邓少芝;许宁生;;图案化氧化钨纳米线阵列的低温制备工艺及其场发射特性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12年03期
8 钟维;王鹏伟;韩晓冰;俞大鹏;;基于氧化镓纳米线阵列的气体探测器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4年01期
9 牛宇然,陈子瑜,黄沛霖,武哲;CoPt_3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特性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05年02期
10 甄鹏;郭子政;苏琳峰;杨惠纯;;铁磁纳米线阵列的Monte Carlo计算[J];信息记录材料;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雪飞;张丽英;薛德胜;;铁氮系列纳米线阵列的制备[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秋芬;严慧羽;宋庆功;;几何因素对铁磁性纳米线阵列磁滞回线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7年
3 张轶群;施毅;濮林;郑有p,
本文编号:684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68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