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缓冲层材料特性及其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铜合金缓冲层材料特性及其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铜合金 扩散阻挡层 低电阻 低成本 显示器件
【摘要】:铜合金具有材料成本低、易刻蚀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研究开发,本课题着眼于铜合金缓冲层材料特性及其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研究,对于企业来讲具有成本降低、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作用。本文选择磁控溅射装置沉积了铜合金薄膜,并对单层铜合金薄膜特性、铜合金/铜叠层薄膜特性、铜合金/铜叠层薄膜刻蚀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此外还进行了将铜合金材料运用到显示器件的应用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CuMn合金薄膜的沉积速率和刻蚀速率进行了研究。CuMn合金薄膜的沉积速率与沉积功率正相关,其沉积速率比钼合金提升70%以上;CuMn合金/Cu叠层薄膜的刻蚀速率比钼合金提升44%以上。2、对CuMn合金薄膜的电阻、粘附力、防扩散性能进行了研究。CuMn合金薄膜的电阻显著低于钼合金,约为钼合金薄膜的1/5;在250-350-C的退火温度范围内,CuMn合金薄膜的电阻与退火的温度和时间正相关,退火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电阻越低;铜合金/铜叠层薄膜的粘附力与钼合金/铜叠层薄膜相当,都为4B以上;铜合金对铜的扩散阻挡性与钼合金相当,都可阻挡铜对有源层的扩散。3、对CuMn/Cu叠层薄膜的刻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在过刻蚀量30%到100%的范围内,CuMn/Cu叠层薄膜的刻蚀形貌正常,无刻蚀残留、Tip、Undercut; CD bias≤2.0um; Tape angle≤60°。CuMn/Cu叠层薄膜的刻蚀特性符合平板显示器件的需求。4、以铜合金/铜为显示器件中的Gate和S/D电极,完成了a-si薄膜晶体管器件,使用高精度TFT特性测试仪器安捷伦4070对器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器件开态电流为8.11uA、关态电流为6.95pA、开关比为1.17×106、迁移率为0.71 cm2/V·s,其特性与钼合金相当,符合显示器件的要求,铜合金材料可应用于显示器件当中。
【关键词】:铜合金 扩散阻挡层 低电阻 低成本 显示器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6.11;TN1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
- 1.2 铜合金缓存层材料在显示领域的研究进展10-13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16
- 第二章 铜制程沉积工艺和特性评价方法研究16-28
- 2.1 引言16
- 2.2 磁控溅射16-18
- 2.2.1 磁控溅射技术原理16-17
- 2.2.2 影响溅射的因素17-18
- 2.2.3 溅射成膜的过程18
- 2.3 蒸镀18-20
- 2.3.1 蒸镀的技术原理18-19
- 2.3.2 真空蒸发镀膜法的优缺点19
- 2.3.3 真空蒸发镀膜的三种基本过程19-20
- 2.4 薄膜特性的表征20-23
- 2.4.1 四探针方块电阻测试原理20-21
- 2.4.2 粘附力测试原理21-23
- 2.4.3 俄歇电子测试原理23
- 2.5 薄膜晶体管电学特性的表征23-26
- 2.5.1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工作原理23-25
- 2.5.2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电学特性测试25-26
- 2.6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铜合金材料特性研究28-50
- 3.1 引言28
- 3.2 显示器件中CuMn合金的沉积速率研究28-31
- 3.2.1 不同缓冲层材料对沉积速率的影响28-30
- 3.2.2 不同溅射功率对沉积速率的影响30-31
- 3.3 显示器件中CuMn合金的电阻研究31-38
- 3.3.1 不同缓冲层材料的电阻特性31-32
- 3.3.2 不同退火温度对CuMn合金的电阻和电阻均匀性影响32-35
- 3.3.3 不同退火时间对CuMn合金的电阻和电阻均匀性影响35-36
- 3.3.4 不同CuMn薄膜厚度对CuMn/Cu叠层薄膜电阻影响36-38
- 3.4 显示器件中CuMn/Cu叠层薄膜的粘附力研究38-41
- 3.4.1 不同缓冲层材料对Cu粘附力的影响38-39
- 3.4.2 不同厚度的CuMn对Cu粘附力的影响39-41
- 3.5 显示器件中CuMn/Cu的防扩散性研究41-44
- 3.5.1 不同缓冲层材料对Cu的扩散阻挡性的影响41-43
- 3.5.2 不同厚度CuMn对Cu的扩散阻挡性的影响43-44
- 3.6 显示器件中CuMn/Cu叠层薄膜的刻蚀特性研究44-47
- 3.6.1 不同缓冲层材料对刻蚀速率的影响45-46
- 3.6.2 不同刻蚀时间下CuMn/Cu叠层薄膜的刻蚀特性46-47
- 3.7 本章小结47-50
- 第四章 铜合金缓冲层材料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研究50-58
- 4.1 引言50
- 4.2 显示器件介绍50-52
- 4.3 铜合金缓冲层材料在显示器件中的特性验证52-57
- 4.3.1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造工艺52-54
- 4.3.2 不同缓冲层材料在显示器件中的特性54-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5.1 结论58-59
- 5.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 谢62-6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全英,孙晶,邵会孟;铜合金内硼化的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李有观;接线柱用新型铜合金[J];世界有色金属;2003年01期
3 李湘洲;;铜与铜合金[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3年08期
4 ;铜合金的分类及应用[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01期
5 徐元森;敲碎镁铜合金得到均匀粒子而没有碎屑[J];铸工;1952年01期
6 张祖烈;关於熔制镁铜合金的几个问题[J];铸工;1952年02期
7 ;铜合金的应用[J];机械工人;1957年05期
8 张景春;铜合金的鉴别方法[J];铸工;1974年06期
9 ;铜合金的锻造[J];热加工工艺;1978年02期
10 ;铜合金中锡的快速比色测定[J];四川机械;197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碧文;;铜及铜合金研究方向[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2 朱骏;薛济来;;易切削环保铜合金技术研究进展[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正科;甫鑫;钟正强;;新世纪 新潮流——铜合金制品染法国金色西班牙古铜色工艺[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苏红宏;冯雪;;钼铜合金高温强度理论和试验[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刘平;;高性能铜合金的热处理及其加工技术[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6 马壮;董世知;马修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稀土铜合金性能预测模型[A];2008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8年
7 谢建新;王自东;;高性能铜合金线材制备加工技术[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黄寿洪;何炜;丁力;李铁藩;沈嘉年;;渗入稀土后的铜合金抗氧化效果[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学组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3年
9 宋德胜;陈新民;陈华峰;;高压铜合金阀体铸件的工艺实践[A];2011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福祥;铃木洋夫;宁洪龙;马莒生;;引线框架铜合金氧化性能的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 史欣;热交换用铜合金管市场广阔[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2 岳琴 杨燕群;让古老的铜合金焕发光彩[N];科技日报;2005年
3 曹祥汉;陈岩;铜及铜合金生产任重道远[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4 ;无镍白色铜合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5 陈菲菲;美环保局批准铜合金抑菌性注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6 记者黄苗荣 余建峰;海亮冷疑管制造水平国际领先[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7 梁少伟;铜合金线材需求旺盛[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8 朱嘉;铜合金管材铸轧加工技术列入科技部引导项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9 飘尘;博威合金新年有色新股第一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10 王君 何笑辉;铜合金冷凝管产能严重不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史国栋;原位富铁纳米颗粒在铜合金中的形成机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娜;环保易切削白色铜合金的制备及其相关基础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吴予才;高速铁路用铜合金接触网导线及铜扁线的产业化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2年
4 刘国军;铜合金高温抗氧化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胡特;几种高强高导铜合金中析出强化相晶体学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雷维新;碳纳米管增强锡铜合金负极的一体化结构设计及储锂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7 苏娟华;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强度高导电引线框架铜合金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陶玉强;互穿网络结构铜合金—铁酸镍金属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丁丁;原位纳米颗粒增强铜合金的制备及其强化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莲;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单向压缩组织演变与变形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伊家飞;真空法处理含砷锑复杂铜合金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贾梦珂;铜合金表面三嗪二硫醇类薄膜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高原;铜合金的磨损与腐蚀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安舒;铜合金冷却器盖铸造工艺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6 邓世岐;炭/铜合金体系的界面行为和炭纤维织物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制备[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隋佳利;铜合金偶合加速腐蚀行为及防污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8 胡雅婷;钯铜合金关键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9 梅振东;BFe30-1-1铜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杨家东;海水冷却系统中管线用铜合金的微生物腐蚀与防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87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68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