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蓝宝石和LSAT衬底上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8:10

  本文关键词:蓝宝石和LSAT衬底上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iO_2薄膜 MOCVD 结构 LSAT衬底


【摘要】:Ti02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多功能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透明导电薄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绝缘栅、自旋电子器件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在多种衬底材料上制备出导电性和光透过性良好的Ti02薄膜,可用于气敏传感器、透明导电电极等,成为新型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金红石型Ti02具有直接带隙(~3.0 eV),且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因此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光电材料。使用溅射、溶胶凝胶等方法制备的Ti02薄膜因为是多晶结构而性能稳定性差。因此,制备结构完整的Ti02外延薄膜,研究其晶格结构和光学性能,不仅在制作高性能的光电子器件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论文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分别在A、C、M面蓝宝石和铝酸锶钽镧(LSAT)单晶衬底上生长了不同取向的Ti02外延膜,并对其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实验中采用高纯Ti(N(CH3)2)4作为Ti有机源,超高纯N2作为载气,高纯O2作为氧化剂,有机源摩尔流量为2.5×10-7mol/min,衬底温度为500℃、550℃、600℃和650℃。在上述衬底上成功制备出Ti02薄膜,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A、C、M面蓝宝石衬底上制备TiO2薄膜(1)XRD分析结果表明A面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均为单一取向的金红石型TiO2(101)薄膜。550℃下制备的薄膜样品的结晶质量最好,当温度达到650℃时,结晶质量明显变差。Ti02薄膜与A面蓝宝石的面内外延关系为TiO2 [010]‖α-Al2O3[0001]和TiO2[101]‖α-Al2O3[1100]。Φ扫描分析还表明所制备的Ti02薄膜存在(101)孪晶。薄膜在可见光范围的透过率大于73%。(2)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Ti02薄膜结构差异较大。500℃和550℃得到的薄膜为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相混合的多晶结构。当衬度温度为600℃时制备薄膜的结晶质量最好,Ti02薄膜为沿[001]单一取向生长的锐钛矿结构,XRDΦ扫描结果分析表明薄膜含有三重畴结构,这是缘于C面蓝宝石衬底的三重对称性。650℃制备的薄膜中未能观察到Ti02的衍射峰,表明薄膜的结晶质量明显下降。制备薄膜在可见光范围的透过率大于76%。(3)M面蓝宝石衬底上制备出了金红石结构的Ti02薄膜。所制备的薄膜均是沿[001]单一取向生长,但温度升至650℃时,Ti02薄膜的结晶质量退化严重。其中550℃下得到的薄膜样品有最好的结晶质量。金红石结构Ti02薄膜与M面蓝宝石的面外外延关系为Ti02(001)‖α-Al203(1010),其面内外延关系为Ti02[100]‖α-Al2O3[1210]和Ti02[010]‖α—A12O3[0001].Ti02薄膜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超过71%,其中550℃薄膜的光学带隙约为3.64 eV。另外,用不同有机源摩尔流量(2.5×10-7~4.0×10-6 mol/min)制备Ti02薄膜,衬底温度设定为550℃,以研究生长速率对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薄膜的结晶质量在小流量(2.5×10-7 mol/min)即生长速率约为6.5 nm/h时最好,且随着生长速率的增大而下降;生长速率达到401.5 nm/h时,Ti02薄膜变为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相混合的多晶,且锐钛矿相为主。2.LSAT(001)衬底上制备锐钛矿结构的Ti02薄膜采用MOCVD方法,钙钛矿结构的LSAT(001)衬底上不同温度下制备了锐钛矿结构的Ti02薄膜。XRD分析可知所制备的薄膜均为垂直于[001]晶向的单一取向生长的锐钛矿结构Ti02,其中550℃样品具有最佳的结晶质量,XRDφ扫描结果分析表明该薄膜为无孪晶的完整单晶。550℃制备的锐钛矿结构Ti02薄膜的外延关系为TiO2(001)‖LSAT(001)和Ti02[100]‖LSAT[100],晶格失配约为2.2%。在可见光区薄膜的平均透过率超过84%,550℃制备薄膜的光学带隙约为3.27 eV。此外,衬底温度设定为550℃,改变有机源摩尔流量的大/J、(2.5×10-7 mol/min~ 4.O×10-6 mol/min),在LSAT(001)衬底上生长了Ti02薄膜,研究生长速率对薄膜结构的影响。只有摩尔流量为2.5×10-7 mol/min即生长速率约为5.9 nm/h时得到的样品为单一取向的锐钛矿Ti02薄膜,其他较大的生长速率下制备的薄膜均为多晶结构。
【关键词】:TiO_2薄膜 MOCVD 结构 LSAT衬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04.055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符号说明15-17
  • 第一章 绪论17-35
  • 1.1 概述17-18
  • 1.2 TiO_2薄膜的性质及应用18-23
  • 1.2.1 结构性质18-19
  • 1.2.2 光电性质19-20
  • 1.2.3 TiO_2薄膜的应用20-23
  • 1.3 TiO_2薄膜的研究现状23-24
  • 1.4 课题的选取及研究内容24-26
  • 本章参考文献26-35
  • 第二章 薄膜制备方法及性质测试分析35-53
  • 2.1 TiO_2薄膜的制备方法35-38
  • 2.1.1 脉冲激光沉积35-36
  • 2.1.2 溅射36
  • 2.1.3 化学气相沉积36-37
  • 2.1.4 原子层沉积37
  • 2.1.5 分子束外延37-38
  • 2.1.6 溶胶-凝胶法38
  • 2.2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介绍38-43
  • 2.2.1 MOCVD的原理和特点38-39
  • 2.2.2 本论文使用的MOCVD系统39-43
  • 2.3 样品的制备43-45
  • 2.3.1 实验前的准备43-44
  • 2.3.2 薄膜生长的工艺流程44-45
  • 2.4 薄膜性质测试方法45-50
  • 2.4.1 结构和形貌分析45-48
  • 2.4.2 元素成分分析48-49
  • 2.4.3 光学性质分析49-50
  • 本章参考文献50-53
  • 第三章 蓝宝石衬底上TiO_2薄膜制备和性质研究53-77
  • 3.1 蓝宝石衬底的选取及TiO_2薄膜的制备53-54
  • 3.2 A面蓝宝石衬底上TiO_2薄膜的性质研究54-59
  • 3.2.1 衬底温度对TiO_2薄膜结构的影响54-56
  • 3.2.2 TiO_2薄膜的元素组分分析56-58
  • 3.2.3 TiO_2薄膜的光学性质58-59
  • 3.3 C面蓝宝石衬底上TiO_2薄膜的性质研究59-64
  • 3.3.1 衬底温度对TiO_2薄膜结构的影响59-61
  • 3.3.2 TiO_2薄膜的元素组分分析61-63
  • 3.3.3 TiO_2薄膜的光学性质63-64
  • 3.4 M面蓝宝石衬底上TiO_2薄膜的性质研究64-74
  • 3.4.1 衬底温度对TiO_2薄膜结构的影响64-65
  • 3.4.2 生长速率对TiO_2薄膜结构的影响65-67
  • 3.4.3 TiO_2薄膜的外延生长机理和微结构67-70
  • 3.4.4 TiO_2薄膜的元素组分分析70-72
  • 3.4.5 TiO_2薄膜的光学性质分析72-74
  • 本章参考文献74-77
  • 第四章 LSAT衬底上TiO_2薄膜制备和性质研究77-89
  • 4.1 LSAT(001)衬底上TiO_2薄膜的制备77-78
  • 4.2 TiO_2薄膜结构性质的研究78-82
  • 4.2.1 衬底温度对薄膜结构的影响78-79
  • 4.2.2 衬底温度对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79-81
  • 4.2.3 生长速率对薄膜结构的影响81-82
  • 4.3 TiO_2薄膜的外延及微结构分析82-84
  • 4.4 TiO_2薄膜的元素组分分析84-86
  • 4.5 TiO_2薄膜的光学性质86-88
  • 本章参考文献88-89
  • 第五章 结论89-91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91-92
  • 致谢92-93
  • Paper93-98
  • 附件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显厚;;全国首届薄膜技术学术讨论会[J];仪器制造;1982年04期

2 电子部激光情报网真空薄膜技术调研组;;真空薄膜技术调研报告[J];激光与红外;1987年07期

3 曾乐勇;;薄膜的纳米世界[J];光机电信息;2008年12期

4 闻立时;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应用专题系列介绍 第八讲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在薄膜技术上的应用[J];物理;1987年03期

5 金原粲,王大春;薄膜制作技术的现状[J];压电与声光;1989年01期

6 Yoshiaki Takeda;杨镇夷;;厚膜与薄膜技术的进展[J];光电子学技术;1982年03期

7 宾连弟;;薄膜技术在发光材料上的应用[J];真空电子技术;1986年01期

8 ;微波功率管中的薄膜工艺[J];电子管技术;1967年02期

9 钱大憨;贾嘉;陈柳炼;刘福浩;刘飞;张立瑶;叶柏松;李向阳;;光电器件薄膜附着力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红外;2011年01期

10 薛文进 ,陈国平;平板显示器中的薄膜技术[J];电子器件;1989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兰众;李燕;刘云杰;邓宏;;铁电超晶格薄膜[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2 范翊;李亚君;蒋大鹏;张立功;王子君;吕安德;;聚酞菁硅氧烷Langmuir-Blodgett薄膜的制备与特性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熊玉卿;王多书;罗崇泰;马勉军;;多波长激光告警及防护薄膜技术[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杨树本;徐玉江;;连续沉积硫化锌薄膜技术及设备的研制[A];2005'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林艺敏;江绍基;;薄膜技术在太阳能利用技术中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A];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杨传仁;张继华;娄非志;余为国;莫尚军;张琴;陈宏伟;;薄膜无源集成技术及其应用[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A];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兴悦;干蜀毅;陈长琦;朱武;;薄膜均匀性的研究分析[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施卫;侯磊;;超声热解法制备SnO_2:F薄膜加热管及其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清岳;新一代单层透明薄膜技术[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2 深讯;亚太薄膜行业盛会将于深圳强势亮相[N];中国包装报;2008年

3 刘芝;薄膜科技及其应用[N];大众科技报;2000年

4 MEB 记者 石珊珊;光伏产业未来强劲 薄膜技术优势尽显[N];机电商报;2011年

5 记者 张丽娜;薄膜太阳能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再[N];消费日报;2010年

6 ;镀金属薄膜紧逼铝箔地位[N];中国包装报;2005年

7 陈晓平;薄膜技术的“推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本报记者 严凯;后“双反”时代:薄膜技术是趋势[N];经济观察报;2012年

9 佳文;绿色经济加速阻隔包装业发展与变革[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编译 康佳媛;“结构型”日渐式微[N];中国纺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艳华;钛酸锶钡薄膜在金属铜箔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黄桂芳;无机表面薄膜力学及耐蚀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王玫;β-SiC薄膜的低温沉积及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4 庞晓露;氧化铬薄膜的生长机理及力学性能表征[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永仓;双高掺杂锰氧化物薄膜的特性研究及薄膜生长的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钟志成;钽铌酸钾薄膜制备工艺优化及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赵磊;脉冲激光沉积纳米氧化钛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曲文超;非晶Al-Mg-B超硬薄膜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高道江;钼酸盐、钨酸盐和钛酸盐薄膜的软溶液工艺(SSP)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曹江伟;超高密度磁记录介质用Fe-Pt薄膜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海霞;缺氧型氧化钛薄膜及其压敏电阻的电学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郑俊华;PT/PZT多层组合薄膜的制备及电学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陆钦鑫;射频磁控溅射制备TaN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黄飞;金薄膜加热互连线的失效机理与试验分析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5 翁章钊;外磁场作用下Sm-Fe-B GMF成膜技术及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张旋;植酸模板调控TiO_2薄膜的液相沉积及薄膜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王明显;蓝宝石和LSAT衬底上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刘晓军;透明疏水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9 朱明康;SrRuO_3薄膜的取向控制及铁电集成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10 付俊兴;碳氮基薄膜在水环境中的摩擦及腐蚀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95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695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0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