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InGaAs量子阱半导体薄片激光器芯片处理及光谱特性

发布时间:2017-08-20 23:18

  本文关键词:InGaAs量子阱半导体薄片激光器芯片处理及光谱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半导体薄片激光器 液体毛细键合 基质刻蚀 自发辐射谱


【摘要】: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综合了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和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的优点,获得高质量近衍射极限的基模圆形光束的同时,也可获得高的输出功率。通过半导体能带工程,半导体薄片激光器发射波长从可见光延伸到近红外,较高的腔内循环振荡功率支持腔内倍频以及锁模运转,使其在激光显示、生物医学、光通信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论文阐述了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的发展背景以及研究意义,总结了半导体薄片激光器所具有的优点,并介绍了锁模半导体薄片激光器和倍频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的研究现状。在InGaAs量子阱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的基础知识部分,简单介绍了半导体薄片激光器增益介质具有的两种不同的基本结构以及各自后期的芯片处理。根据已设计的980nm半导体薄片激光器增益芯片的外延结构,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出发,分析了不同材料构成的量子阱结构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晶格失配产生的应变,讨论了应变对量子阱能带和量子阱临界厚度的影响,对980nm半导体薄片激光器增益芯片的量子阱结构做了相关理论计算。利用多光束干涉理论和光学传播矩阵,建立了数学方程分析分布布拉格反射镜的反射率及反射带宽,数值模拟确定了构成反射镜材料的厚度。介绍了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相关热管理的基本理论,基于设计的反向生长结构的增益芯片,确定了芯片的后期处理流程。通过对液体毛细键合的理论分析,明确了对增益芯片以及散热片SiC的清洗步骤,成功将增益芯片与SiC键合,并且设计了加压装置,以加强键合强度。论文研究了增益芯片表面金属化以及铟焊封装工艺,利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将增益芯片的基质层成功剥离。探讨芯片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实验研究了增益芯片的自发辐射谱以及反射谱,测量了不同热沉温度下边自发辐射谱特性以及面自发辐射谱特性。通过分析自发辐射谱特性,可优化增益芯片的结构,对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的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方面的支撑。
【关键词】:半导体薄片激光器 液体毛细键合 基质刻蚀 自发辐射谱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48.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10
  • 1 绪论10-19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3
  • 1.2 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的发展现状13-18
  • 1.2.1 锁模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研究现状14-16
  • 1.2.2 倍频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研究现状16-18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18-19
  • 2 SDLS理论基础与结构设计19-29
  • 2.1 SDLS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19-21
  • 2.1.1 SDLs工作原理19-20
  • 2.1.2 SDLs基本结构20-21
  • 2.2 应变量子阱21-26
  • 2.2.1 应变量子阱材料体系21-23
  • 2.2.2 应变对量子阱能带的影响23-25
  • 2.2.3 应变量子阱临界厚度25-26
  • 2.2.4 量子阱设计厚度26
  • 2.3 DBR反射镜26-27
  • 2.4 VECSEL结构设计27-28
  • 2.4.1 缓冲层设计27
  • 2.4.2 增益芯片结构27-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3 芯片处理29-42
  • 3.1 热管理的基本理论29
  • 3.2 液体毛细键合29-33
  • 3.2.1 液体毛细键合理论分析29-31
  • 3.2.2 液体毛细键合实验31-33
  • 3.3 金属化处理33-38
  • 3.3.1 芯片表面金属化33-35
  • 3.3.2 增益芯片焊接原理35-36
  • 3.3.3 焊接实验36-38
  • 3.4 基质刻蚀38-40
  • 3.5 本章小结40-42
  • 4 光谱特性42-48
  • 4.1 量子阱自发辐射谱42-43
  • 4.2 光谱测量实验43
  • 4.3 边发射谱特性43-45
  • 4.4 面发射谱特性45-47
  • 4.5 本章小结47-48
  • 5 总结48-49
  • 参考文献49-56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涌海,叶小玲,王占国;量子阱平面光学各向异性的偏振差分反射谱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2年04期

2 徐枝新,李明;对称耦合量子阱能级特性研究与量子阱结构优化[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孙道林;林静;;一维光量子阱滤波性能的研究[J];光电子技术;2009年02期

4 朱海娜;徐征;赵谡玲;张福俊;孔超;闫光;龚伟;;量子阱结构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0年11期

5 苏安;覃宗定;高英俊;;镜像对称结构一维光量子阱的光传输特性[J];激光与红外;2011年08期

6 宋晶晶;张运炎;赵芳;郑树文;范广涵;;量子阱数量变化对InGaN/AlGaN LED的影响[J];发光学报;2012年12期

7 李鹏;许丽萍;;基于在量子阱应变下温度对带隙的影响[J];硅谷;2012年23期

8 苏安;蒙成举;高英俊;;结构周期数对光量子阱透射品质的影响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1期

9 华玲玲;杨阳;;应变量子阱能带偏置的分析与计算[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5期

10 黄洪欣;钱秋明;;用于光子学的多层量子阱[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仁刚;张同意;;非对称量子阱中基于隧穿诱导增强交叉相位调制的锥辐射[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2 苏雪梅;;GaAs/AlGaAs非对称耦合双量子阱子带跃迁间Fano干涉效应及其色散性质[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3 宁永强;孙艳芳;李特;秦莉;晏长岭;王超;刘云;王立军;;周期增益量子阱大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廖辉;陈伟华;李丁;李睿;杨志坚;张国义;胡晓东;;三元系和四元系GaN基量子阱结构的显微结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超荣;吕威;张泽;;InGaN/GaN量子阱结构的应变弛豫临界厚度、行为以及对物理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卜涛;李福利;;基于零平均折射率带隙的光量子阱结构的透射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朱岩;倪海桥;王海莉;贺继方;李密峰;尚向军;牛智川;;GaAs基异变量子阱[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俊泽;陶岳彬;陈志忠;姜显哲;付星星;王溯源;吴洁君;于彤军;张国义;;低铟夹层对量子阱发光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闫东鹏;陆军;卫敏;段雪;;基于插层组装材料的多重量子阱结构理论设计与分子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哈斯花;班士良;;应变闪锌矿(001)取向GaN/AlGaN量子阱中受屏蔽激子的压力效应[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等离激元微腔光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李毅;Ⅲ族氮化物量子阱发光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谢耀平;金属量子阱系统和金纳米结构催化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朱俊;应变纤锌矿量子阱中的电子态[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屈媛;纤锌矿氮化物量子阱中电子迁移率及应变和压力调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徐枝新;耦合量子阱能级特性与结构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王明华;富硅氮化硅和纳米硅多层量子阱硅基发光薄膜与器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吴小明;含V形坑的Si衬底GaN基蓝光LED发光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9 路慧敏;Ⅲ族氮化物量子阱光电子学特性和应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郝明瑞;量子阱红外探测器优化与性能极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镇准;基于耦合量子阱的GaN基垂直结构LED器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志强;纤锌矿ZnO/Mg_xZn_(1-x)O量子阱中阱宽和组分对极化子效应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贾慧民;InGaAsSb/AlGaAsSb量子阱结构及光谱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4 马双庆;GaN基紫外LED多量子阱结构优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丁娟;GaN基紫外LED的光致发光谱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史辰恬;InGaN量子阱中的载流子横向迁移效应[D];南京大学;2016年

7 詹小红;InGaAs量子阱半导体薄片激光器芯片处理及光谱特性[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赵德威;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的发光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毛生红;量子阱中电子气集体动力学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彬;耦合双量子阱中的非线性光学特性[D];广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09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709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6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