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宽带隙Ⅱ-Ⅵ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维宽带隙Ⅱ-Ⅵ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气相传输法 纳米晶体 紫外光探测 能带可调 激光发射
【摘要】: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体由于其宽带隙结构和优异的光学性质,在光电器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体,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备工艺来获得丰富的形貌结构,并且展现出相应独特的光电性能。合理和精确调控半导体纳米材料光电性能,对其在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太阳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利用高温气相传输法制备了Zn S、Znx Cd1-x S、Cd S1-x Sex纳米晶体并对其发光、紫外光探测和激光等光电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Zn S颗粒为原材料,利用气相传输法制备Zn S纳米线。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系统地分析。XRD和高倍透射表征结果表明Zn S纳米线是单晶纤锌矿结构。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Zn S纳米线的光致发光特性,仅呈现近带边的紫外发射,其发光中心大约在347 nm。为了深入地阐释其发光机理,我们研究了纳米线的变温光致发光性能,并且得到了相关的光学常数,比如其激子活化能、Varshni系数等,并以此详细地解释了Zn S发光的机理。此外基于其带边紫外发射,通过构建了单根Zn S纳米线的紫外探测器并对其紫外光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n S具有良好的光电开关能力和极快的光响应速度,这进一步说明Zn S纳米线特别适合应用于紫外光探测器件。(2)以Zn S和Cd S颗粒为原材料,利用掺杂工艺调节Zn/Cd的摩尔比例制备波长可调的Znx Cd1-x S纳米带。利用SEM、EDS和XRD对纳米带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详细地表征分析。结果表明Znx Cd1-x S样品为带状结构并具有三元合金特性,同时XRD分析揭示了晶格常数与合金组分x呈线性关系。荧光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发射带均有一个近带边的发射峰,其发射波长逐渐从紫外区(341nm)向可见区(513nm)发生红移。其中组分x=0.59和x=0.42两个样品在530 nm左右出现缺陷峰,这是由晶体结构本身决定的。我们推测,在合成三元合金Znx Cd1-x S时,由于Zn和Cd原子半径大小的不同,当Zn/Cd比例相当时,合金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微小的变化,从而引起其缺陷峰的出现。根据能带与组分x的拟合曲线可得,Znx Cd1-x S纳米带的能带可调性对相应组分x具有依赖性。因此说,调节半导体化合物的组分是一种调节其带隙的重要手段。(3)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样品的能带结构,并阐释了其能带可调谐的机制。利用气相传输法和掺杂工艺制备了形貌均匀的Cd S1-x Sex纳米带,并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Cd S1-x Sex纳米带是单晶纤锌矿结构。通过调节Zn/Cd不同掺杂比例,制备了发光波长在507 nm至710 nm之间连续可调的纳米带微结构。通过对变温光致发光光谱的分析,得到了不同样品的激子相关光学特性常数,解释了Cd S1-x Sex纳米带的发光机理。通过共聚焦显微荧光技术实现了Cd S1-x Sex纳米结构的F-P模微激光辐射,并且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在纳米带两边形成F-P激光发射。
【关键词】:气相传输法 纳米晶体 紫外光探测 能带可调 激光发射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04.2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9
- 1.1 引言12
- 1.2 半导体材料简介12
- 1.3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特殊效应12-14
- 1.3.1 量子尺寸效应13
- 1.3.2 表面效应13
- 1.3.3 小尺寸效应13
- 1.3.4 介电限域效应13-14
- 1.3.5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14
- 1.4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14-21
- 1.4.1 液相法15-18
- 1.4.2 气相沉积法18-21
- 1.5 半导体纳米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21-27
- 1.5.1 生物医学21-22
- 1.5.2 半导体太阳能电池22-23
- 1.5.3 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件23-25
- 1.5.4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25-26
- 1.5.5 半导体激光器(受激辐射)26-27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7-29
- 第二章 高质量ZnS纳米线的光致发光和光响应特性29-38
- 2.1 引言29
- 2.2 实验部分29-30
- 2.2.1 样品的制备29-30
- 2.2.2 样品表征与测试30
- 2.3 结果与讨论30-37
- 2.3.1 ZnS纳米线形貌和结构表征30-32
- 2.3.2 ZnS纳米线的光学特性32-34
- 2.3.3 ZnS纳米线的光学常数34-35
- 2.3.4 ZnS纳米线的紫外光探测性能的研究35-37
- 2.4 小结37-38
- 第三章 三元Zn_xCd_(1-x)S纳米带的制备及能带调控38-45
- 3.1 引言38-39
- 3.2 实验部分39
- 3.2.1 样品制备39
- 3.2.2 样品表征39
- 3.3 结果与讨论39-44
- 3.3.1 Zn_xCd_(1-x)S样品的形貌39-40
- 3.3.2 Zn_xCd_(1-x)S纳米带的XRD分析40-42
- 3.3.3 Zn_xCd_(1-x)S纳米带连续可调谐的光致发光谱42-43
- 3.3.4 Zn_xCd_(1-x)S纳米带的能带调控43-44
- 3.4 小结44-45
- 第四章 带隙可调谐CdS_(1-x)Se_x纳米微结构的激子发光机制及其激光特性45-59
- 4.1 引言45-46
- 4.2 实验部分46-47
- 4.2.1 样品制备46
- 4.2.2 表征与测试46-47
- 4.3 结果与讨论47-58
- 4.3.1 带隙可调谐CdS_(1-x)Se_x的理论分析47-49
- 4.3.2 CdS_(1-x)Se_x纳米带的形貌及结构49-51
- 4.3.3 CdS_(1-x)Se_x微米带的光致发光特性(PL)和禁带宽度(Eg)51-53
- 4.3.4 CdS_(1-x)Se_x纳米带的变温光致发光特性53-54
- 4.3.5 CdS_(1-x)Se_x纳米带的光学常数54-55
- 4.3.6 CdS_(1-x)Se_x纳米带的激光特性55-57
- 4.3.7 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CdS_(1-x)Se_x纳米带的F-P微激光57-58
- 4.4 小结58-5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5.1 结论59-60
- 5.2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70
- 致谢70-71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墨纳米带有望成半导体新材料[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2 班冬梅;潘孟美;王林茂;洪丽;傅军;;三氧化钼纳米带电致变色过程中的缺陷变化研究[J];材料导报;2013年12期
3 ;我校校友王中林首次发现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带结构[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纳米家族的新成员——Nanobelt纳米带的诞生[J];科学中国人;2001年04期
5 张华,左鸣,李公普,谭舜,张庶元;硫化铅超细纳米带和纳米线的TEM表征[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2期
6 ;新法制得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年03期
7 李英,马秀良;ZnO纳米带的电子显微学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4期
8 高海永,庄惠照,薛成山,王书运,董志华,何建廷;竹叶状GaN纳米带的制备[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09期
9 武祥;隋解和;蔡伟;;竹叶状ZnS纳米带的生成与表征[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8年02期
10 卢小莉;张珂;李露颖;王建波;唐一文;贾志勇;;离线热处理和原位电子辐照下羟基硫酸镍纳米带结构演变的TEM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中军;李志儒;黄旭日;孙家钟;;氨基取代和锂掺杂纳米带导致大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冬;王非;翟雷应;梁建;马淑芳;许并社;;氮化镓纳米带的制备和表征[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3 王彦敏;堵国君;黄林勇;刘宏;王继扬;;单晶铋纳米带的制备与生长机制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刘宏;周伟家;赵振环;田健;王继扬;;二氧化钛纳米带表面异质结构:设计、制备和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8纳米晶体及其表征[C];2012年
5 王立峰;;单层石墨纳米带的中弯曲波的非局部弹性理论研究及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查文珂;何莉萍;;石墨烯纳米带掺杂球形磷酸铁锂的制备及性能[A];中国固态离子学暨电池材料青年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吕超;陈晓;靖波;;离子自组装制备有机荧光纳米带[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英;马秀良;;ZnO纳米带的电子显微学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李英;徐舸;杨春娜;马秀良;;正交相SnO_2纳米带的电子显微学研究[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大鹏;王冠中;;氧化物半导体超晶格纳米带自组装生长和结构表征[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仁;纳米材料的新朋友“纳米带”[N];北京科技报;2001年
2 柏林记者 张兆军;我合成首例单晶碲化物纳米带[N];科技日报;2007年
3 黄敏;光能“拧弯”物体[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记者 李宏策 刘霞;新法制得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N];科技日报;2014年
5 张小军;留美中国专家发现并合成“纳米带”[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李宏策;石墨烯纳米带生产新工艺开发成功[N];科技日报;2012年
7 郝钢;我国科学家合成世界首例单晶碲化物纳米带[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8 记者 刘霞;美首次“种”出石墨烯纳米带[N];科技日报;2013年
9 记者 张小军;发现并合成“纳米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董映璧;新加坡用激光让硫化镉纳米带降温40℃[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玲;硅纳米带及氟饱和氮化铝纳米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易均辉;钛基底上一维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许冠辰;化学气相沉积法控制合成低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衡伯军;Cu_2O和CuO纳微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兆国;拓扑绝缘体Bi_2Te_2Se纳米带的量子相干输运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吴文志;类石墨烯二维材料及其纳米带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白慧;硼球烯B_(40)的化学修饰[D];山西大学;2015年
8 张小欧;新型低维材料电磁和输运性质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马玲;改性石墨烯储氢和气敏性质及硅纳米带掺杂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郑亚荣;基于廉价金属复合材料电催化剂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霞;稀土钙钛矿型氧化物纳米带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楠楠;钛碳二维结构的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曹杉杉;锂电池正极材料钒酸铵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洁;掺杂对锯齿型硅烯纳米带输运性质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5 徐龙;Ti原子吸附对锯齿型硅烯纳米带的电、磁和热电性质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6 姜彤彤;Au-Pd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龚乃良;稀土(Er~(3+),Yb~(3+))掺杂SnO_2纳米带的制备及气敏性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靖逸;卤氧化铋多级结构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张选梅;锯齿形硅烯纳米带电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李敏;单面氢化石墨烯的结构、能带调控以及二硫化钼纳米带的边缘功能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11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71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