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氮化铟周期可调谐光栅DFB-LD的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氮化铟周期可调谐光栅DFB-LD的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氮化铟 分布反馈式激光器 COMSOL 微机电系统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高速率、大容量并且灵活、节约的光源满足下一代系统需求。可调谐DFB-LD因其具有稳定的动态单模输出而成为目前光通信网络的主要光源,本论文利用COMSOL软件对InN基DFB-LD谐振腔建立2D稳态模型,仿真分析谐振腔中有源层和光栅层的模型尺寸参数,通过与MEMS技术相结合提出静电致动结构变光栅周期实现DFB-LD波长可控输出,并利用理论与数值仿真分析其可行性,以便为今后制作该器件提供数值依据。本文中主要以InN材料设计制作DFB-LD谐振腔中光栅层与有源层,首先在理论上对DFB-LD运用了耦合波分析方法;在数值上运用简便的等效波导的方法计算了单模输出条件并设置了DFB-LD谐振腔结构参数;其次在COMSOL软件中利用已计算好的结构参数值对DFB-LD谐振腔建立几何模型,通过软件中参数化扫描方法对结构参数进行各自仿真,模拟了DFB-LD振荡峰受H、T和H_t影响的程度,并数值分析了结构参数微小改变时DFB-LD输出波长的偏移状况及FWHM、峰值改变情况。最后依据光栅周期与输出波长的关系,提出制作1290nm~1330nm波段和1530nm~1565nm波段可调谐DFB-LD的可能性,利用MEMS技术在理论上设计制作了电压致动梳齿结构改变氮化铟光栅周期,探讨了能够调整输入电压的大小实现对波长可控输出,并且模拟分析了选择合适的s值,就能在输入电压大于152V时,实现输出波长为1290nm~1330nm波段的光栅周期最大位移0.448μm;也能在输入电压大于220V时,实现输出波长为1530nm~1565nm波段的光栅周期最大位移1.014μm。
【关键词】:氮化铟 分布反馈式激光器 COMSOL 微机电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引言8
- 1.2 几种激光器的介绍8-15
- 1.2.1 FP-LD介绍8-10
- 1.2.2 DFB-LD介绍10-12
- 1.2.3 DBR-LD介绍12-13
- 1.2.4 VCSEL-LD介绍13
- 1.2.5 外腔式激光器介绍13-14
- 1.2.6 各类激光器调谐方式比较14-15
- 1.3 基于InN器件的研究进展15-16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6-17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17-27
- 2.1 概述InN的基本性质17-20
- 2.1.1 InN材料的晶体结构及物理性质18
- 2.1.2 InN材料的电学性质18-19
- 2.1.3 InN材料的光学性质19-20
- 2.2 DFB-LD的基本理论和等效理论分析模型20-25
- 2.2.1 麦克斯韦方程20-21
- 2.2.2 DFB-LD基本理论21-22
- 2.2.3 耦合波分析理论22-24
- 2.2.4 DFB-LD振荡条件24-25
- 2.3 等效介质平板波导理论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基于InN的DFB-LD谐振腔结构设计与模拟分析27-42
- 3.1 基于InN的DFB激光器的软件建模27-32
- 3.1.1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介绍及建模流程27-29
- 3.1.2 DFB-LD谐振腔参数设置29-30
- 3.1.3 激光器光栅谐振腔模型建立30-32
- 3.2 优化与分析DFB-LD谐振腔结构参数32-37
- 3.2.1 优化后谐振腔的性能介绍32-33
- 3.2.2 有源层厚度的影响33-36
- 3.2.3 光栅深度的影响36-37
- 3.2.4 光栅周期的影响37
- 3.3 结构参数对波长的影响37-41
- 3.3.1 光栅周期对激射波长的影响38-40
- 3.3.2 光栅深度对激射波长的影响40-41
- 3.3.3 有源层厚度对激射波长的影响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MEMS集成可调谐DFB-LD结构设计与仿真42-58
- 4.1 可调谐微机电系统装置的设计42-48
- 4.1.1 微机电系统概述42-43
- 4.1.2 InN材料的机械特性43-44
- 4.1.3 驱动方式的介绍44
- 4.1.4 微机电技术可调谐方法设计44-45
- 4.1.5 静电致动器原理45-48
- 4.2 InN可调谐DFB-LD结构设计与模拟仿真48-57
- 4.2.1 InN可调DFB-LD的制作结构设计48-49
- 4.2.2 静电驱动器可调装置的制作工艺及要求49-51
- 4.2.3 InN光栅周期可调DFB-LD模拟分析51-53
- 4.2.4 设计调谐装置尺寸及输入电压53-55
- 4.2.5 基于InN光栅周期可调装置的可行性探讨及仿真55-57
- 4.3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8-60
- 5.1 论文总结58-59
- 5.2 进一步工作59-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3-64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64-65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直接发光绿色氮化铟镓(InGaN)激光试验成功[J];光机电信息;2009年09期
2 王福学;薛成山;庄惠照;张晓凯;艾玉杰;孙丽丽;杨兆柱;;氮化铟粉末在N_2气中的热稳定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3期
3 沈春生;吴国光;高福斌;马艳;杜国同;李万程;;6H-SiC衬底上InN单晶薄膜的RF-MBE生长[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6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其新;;半导体氮化铟纳米结构的生长和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郭其新;;氮化铟半导体材料的光学和电学特性[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阙茂飞;氮空位引起的氮化铟相变—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朱闻真;基于氮化铟周期可调谐光栅DFB-LD的分析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3 王福学;氮化铟及氮化镓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久泉;氮化铟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卓群;半导体氮化铟薄膜非线性光学及发光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贾照伟;新型半导体氮化铟薄膜的电学输运特性[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王竹平;半导体氮化铟薄膜非线性光学吸收性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于雅琳;氮镓铟和氮化铟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燕山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23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72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