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6-18GHz小功率增益可调放大器设计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03:03

  本文关键词:6-18GHz小功率增益可调放大器设计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行波管 微波 超宽带 增益可调


【摘要】:行波管由于其非常宽的工作带宽、单管的高功率增益、非线性条件下优越的性能、优良的噪声水平、很高的效率、超长的使用寿命和在恶劣环境中的可靠性等无可取代的特点,在当今微波功率器件中占有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地位。行波管具有十分复杂的制作过程,尤其是在测试阶段,十分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依靠人工进行手动测量会产生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了测试的可靠性。为了提高行波管的一致性、可靠性以及测试效率,我们研究了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这一课题,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宽带行波管自动测试过程中,需要增益可调放大器作为驱动级,提供频带内不同频率下的前级信号,确保行波管处于饱和工作状态,从而测试其输出性能。本文的内容是在了解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构成以及理论基础之上,设计一款能够应用于自动测试系统的超宽带增益可调功率放大器。主要工作内容为:1、介绍了超宽带功放的国内外发展历程、GaN器件仿真模型以及相应无源器件模型。从定义出发分析了功放的种类以及各种评价功放性能的理论指标,为之后的仿真及测试做好理论铺垫。2、对宽带匹配约束条件以及超宽带匹配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对归一化低通原型滤波结构应用于阻抗匹配的理论进行了公式推导,将推导得出的结果运用到超宽带功放的匹配电路设计中,并设计出了一个匹配实例,初步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为之后放大器的仿真设计打下了基础。3、对超宽带增益可调功率放大器进行了设计研究,对GaN芯片进行了小信号建模仿真,得到了接近实测S参数和静态工作点的大信号模型。设计了驱动级放大器、衰减器以及末级功率放大器,并进行了整体的S参数仿真以及末级功率放大器的大信号仿真,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之后以仿真结果为参照,制作了实物并进行了测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之后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搭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行波管 微波 超宽带 增益可调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722.75;TN1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行波管及其测试系统9
  • 1.2 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发展9-11
  • 1.2.1 国外发展9-10
  • 1.2.2 国内发展10-11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安排11-12
  • 第二章 功率放大器基本理论知识12-31
  • 2.1 GaN器件概述12-13
  • 2.2 GaN HEMT模型13-15
  • 2.2.1 Materka模型14
  • 2.2.2 TriQuint-Materka模型14-15
  • 2.3 无源器件模型15-19
  • 2.3.1 微带传输线15-17
  • 2.3.2 高频贴片电阻17-18
  • 2.3.3 高频贴片电容18-19
  • 2.3.4 高频贴片电感19
  • 2.4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19-24
  • 2.4.1 线性放大器19-22
  • 2.4.2 开关类放大器22-24
  • 2.5 散射参数24-27
  • 2.6 功率放大器的参数指标27-30
  • 2.6.1 功率增益27-28
  • 2.6.2 功率附加效率28
  • 2.6.3 1dB增益压缩点28-29
  • 2.6.4 三阶交调失真29-30
  • 2.7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超宽带匹配理论研究31-39
  • 3.1 伯德-法诺约束条件31-33
  • 3.2 诺顿等效变换33-34
  • 3.3 归一化低通滤波结构阻抗匹配理论34-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6-18GHz小信号增益可调放大器设计39-66
  • 4.1 放大器的指标要求及器件选择39-42
  • 4.1.1 驱动级放大器39-40
  • 4.1.2 衰减器40-42
  • 4.1.3 末级放大器42
  • 4.2 GaN晶体管建模42-49
  • 4.2.1 小信号参数模拟43-45
  • 4.2.2 静态工作点扫描45-46
  • 4.2.3 晶体管稳定性分析46-49
  • 4.3 偏置电路设计49-50
  • 4.4 输入输出匹配网络设计50-54
  • 4.4.1 晶体管输入输出阻抗测量50-52
  • 4.4.2 匹配电路设计52-54
  • 4.5 放大器整体仿真54-56
  • 4.6 放大器的制作56-62
  • 4.6.1 介质基板的选取56-57
  • 4.6.2 放大器的版图绘制57-58
  • 4.6.3 金丝键合58-60
  • 4.6.4 SMA接头60-61
  • 4.6.5 腔体的制作61-62
  • 4.7 放大器的测试62-66
  • 4.7.1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62-63
  • 4.7.2 放大器性能指标测试63-66
  • 第五章 总结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自成;王莉;李海强;戴志浩;李镇淮;宋培德;杨勇;;引起行波管增益幅度相位波动的一种原因[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2 梁国恩;解安国;;行波管关断方式对应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工程师;2007年05期

3 钟国俭;;行波管失效分析及其发射机可靠性的提高[J];雷达与对抗;2007年03期

4 张勇;何小琦;宋芳芳;;行波管可靠性研究探讨[J];电子质量;2008年06期

5 刘军华;;不断发展中的行波管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6 王忠林;冯进军;;行波管研制知识管理框架[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7 官朝晖;;行波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8 王军军;陈晶晶;;行波管发射机调试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7期

9 李卓成;;国外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现状与发展[J];空间电子技术;2012年04期

10 田志仁;;低噪声行波管的晚近发展[J];真空电子技术;196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小保;姚刘聪;樊会明;;栅控行波管栅发射的产生及抑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1年

2 范培云;冯西贤;;空间行波管应用进展及前景[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陈宁;;行波管可靠性预计模型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孙添飞;李想;孙萌;倪盈盛;;一种大功率脉冲行波管热态输出驻波比的测量方法[A];第八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葛永基;陈淑华;;应用微机的行波管扫频热测系统[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6 赵洪;罗马奇;陈炳荣;;行波管测量的行波形成新算法[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银杏;邬显平;;TWT中的混沌现象的实验观察[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宫玉彬;王文祥;;脊加载环板行波管的二维非线性理论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蔡绍伦;;卫星地面站用通信行波管的高频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李庆绩;赵士录;;增加行波管线性工作范围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欣;新型大功率行波管通过设计定型鉴定[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山东 金明杰 马存兵 郎东风;2GC 2WH-01型微波发信系统的技术改造[N];电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胜美;多注太赫兹折叠波导行波管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刘国;G波段带状束返波管及Ku波段带状束行波管高频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诸葛天祥;新型平面型级联行波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颜卫忠;折叠波导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魏望和;带状束新型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李建清;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理论及其网络并行计算[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7 李斌;行波管幅相一致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8 黎泽伦;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彭维峰;行波管注波互作用时域理论与通用非线性模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少萌;径向束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之畅;高可靠行波管结构分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鹏;大功率行波管及材料的显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高志强;基于CAD技术的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和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林艺文;行波管主要部件的多点温度测量与热分析技术[D];东南大学;2015年

5 沈孟;曲折线行波管中平面电子枪设计及其整管仿真[D];东南大学;2015年

6 邱华荣;行波管工作状态下的振动特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吴泓娴;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行波管动力学仿真分析及二次开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陈聪;行波管结构设计及加工误差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戴二虎;小功率增益可调放大器供电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吴钢雄;毫米波双频段空间行波管高频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01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801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