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红外检测热激励装置的研制
本文关键词:多模式红外检测热激励装置的研制
【摘要】:红外热波检测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跨应用领域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而热激励技术是主动式红外热波检测的关键技术,热激励的均匀性不仅直接影响红外探伤热图的品质,而且关系到提取被测物体表面温度差的精度,进而影响到后期的缺陷定量识别,而常用的烘箱、电吹风、脉冲闪光灯等一些激励方式存在随机性,使得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差,存在无法重现或断定是否是被检工件本身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热激励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一些常用光源的物理参数进行对比后,选择红外灯泡作为激励源,实际测量了选定光源的光强分布,然后使用线性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对测量的离散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得到了红外灯泡的均匀特性分布。随后通过理论推导建立单灯热辐射模型,把单灯近似优化成了点光源,结合照度叠加原理,推导出多个光源叠加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多灯阵列的排列方式和照射距离的不同,计算出光源均匀性最高时,光源之间的最优中心间距。根据计算模型和实验测量结果自行设计和研制一套对激励时间、激励能量和模式均可调节的系统装置。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被检工件的需要,选择相应激励时间和能量模式,实现对灯阵的实时梯度控制。根据理论计算,利用软件对加热源的辐照度特性进行了仿真,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测定该装置的均匀性,本文提出用标准方差法来表征热激励装置的均匀性。对研制的装置进行均匀性测定后,分别对玻璃钢复合材料和工程塑料进行了实际检测,并与实验室进口的热激励系统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制的激励系统均匀性高,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综合分析表明本文所研制的热激励装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可多模式的对被检工件进行均匀加热。
【关键词】:红外检测 热激励装置 均匀性 插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9-13
- 1.2.1 红外检测热激励方式的发展应用10-11
- 1.2.2 红外检测的应用及前景11-13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5
- 第2章 红外热波检测理论与检测系统要求15-28
- 2.1 热传递基础理论15-21
- 2.1.1 热传导15-16
- 2.1.2 热对流16-17
- 2.1.3 热辐射17-21
- 2.2 红外检测技术原理与方法21-25
- 2.2.1 红外热成像技术21-22
- 2.2.2 红外检测原理22-23
- 2.2.3 红外检测基本方法23-25
- 2.3 红外检测系统的设计要求25-26
- 2.3.1 热激励源设计要求25-26
- 2.3.2 热图像采集系统要求26
- 2.3.3 热图像处理系统要求26
- 2.4 本章小结26-28
- 第3章 红外检测热激励装置的研究28-46
- 3.1 热激励装置的设计总要求28
- 3.2 红外检测设备的研制28-45
- 3.2.1 光源的选择28-29
- 3.2.2 红外灯泡的参数测量29-33
- 3.2.3 光源的优化近似33-37
- 3.2.4 多灯阵列的布置37-45
- 3.3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热激励装置的控制电路设计46-52
- 4.1 控制电路要求和总体结构46-47
- 4.1.1 控制电路要求46
- 4.1.2 控制电路总体结构46-47
- 4.2 单片机控制模块47-48
- 4.3 电压控制模块48-49
- 4.4 继电器模块49-51
- 4.5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热激励装置的测试与应用52-64
- 5.1 热激励装置的均匀性测试52-55
- 5.2 应用于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检测55-60
- 5.2.1 实验设备55-57
- 5.2.2 研制的装置对玻璃钢检测57-58
- 5.2.3 实验室装置对玻璃钢检测58-60
- 5.3 应用于工程塑料材料的检测60-63
- 5.3.1 研制的装置对工程塑料检测60-62
- 5.3.2 实验室装置对工程塑料检测62-63
- 5.4 本章小结63-64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64-66
- 6.1 全文内容总结64
- 6.2 今后工作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涛;李东利;罗开信;;红外检测技术应用研究[J];天津电力技术;2011年02期
2 吴玉宝;;红外检测电路的设计和制作[J];电子制作;2006年08期
3 ;红外检测诊断技术分析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09年06期
4 王祥林;橡胶薄膜件红外检测应用研究[J];红外;1997年02期
5 赵墨林,张景生,阎军,张桂怀,牛继荣;温差比理论的确立及其在红外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1998年05期
6 闫军;浅谈红外检测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1999年06期
7 尹增谦,张晓宏;输电线路接头热故障红外检测的电阻判据[J];红外技术;2000年05期
8 黄红梅;王洪光;魏臻;;有限元数值模拟在红外检测定量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9 邱东晓;陈永根;刘伟;倪X;;影响带电设备红外检测及诊断的因素[J];电力安全技术;2011年09期
10 林树新;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璐;;关于提高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和诊断工作准确度的对策和建议[A];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公达;邱家明;;彩电焊点的激光/红外检测[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理化分析四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1年
3 杨蕾;曹恒;;一种新型NDT技术——双频红外检测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李景飞;;集成电路红外检测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丁子虎;方修睦;;保温层缺失墙体的红外检测所需最小温差分析[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周军;邰子厚;陆祖宏;韦珏;;一种制备红外检测材料的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应伟国;陈辉;;红外检测输电线路导线连接节点发热隐患时应注意的事项[A];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都 宏单;实用的近距红外检测电路[N];电子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超;多模式红外检测热激励装置的研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2 宋芬芬;低温压力容器缺陷红外检测及热激励影响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3 徐威;基于红外检测和压电传感相结合的车型自动分类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马永贺;红外检测在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32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83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