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节瘤缺陷激光损伤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12 09:47

  本文关键词:节瘤缺陷激光损伤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真实节瘤 人工节瘤 激光损伤 损伤机制 调控方法


【摘要】:在近红外反射类激光薄膜中,节瘤缺陷是引起薄膜激光损伤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激光薄膜的损伤阈值,对节瘤缺陷及其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真实"节瘤缺陷和"人工"节瘤缺陷两个方面介绍节瘤缺陷的研究进展。基于"真实"节瘤缺陷的研究,建立了节瘤缺陷的结构特征,形成了节瘤缺陷损伤特性和损伤机制的初步认识,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了电场增强,初步解释了节瘤缺陷的损伤机制,发明了抑制节瘤缺陷种子源的方法和激光预处理技术,减少了节瘤缺陷,提高了薄膜损伤阈值。但是"真实"节瘤缺陷的性质,如种子源尺寸、吸收性以及位置深度等,都难以控制和预测,难以开展节瘤缺陷损伤特性的系统和量化研究,致使关于节瘤缺陷损伤的科学认识尚有不足。基于"人工"节瘤缺陷的研究,可以实现节瘤缺陷损伤特性的系统、量化甚至单一因素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研究的效率和可靠性,获得了一系列定量损伤规律。"人工"节瘤缺陷的高度受控性使实验研究与理论模拟的可靠对比成为可能,"人工"节瘤缺陷的损伤形貌和FDTD电场模拟的直接比较实验不仅验证了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电场的正确性,也进一步明确了电场增强是诱导节瘤缺陷损伤的主要机制。对节瘤缺陷的损伤机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后,人们开始调控节瘤缺陷的电场增强效应提高节瘤缺陷的损伤阈值,发展了宽角度反射薄膜技术和节瘤缺陷平坦化技术,抑制电场增强,提高损伤阈值。这扩展了控制节瘤缺陷的思路和方法,从原来单一的去除节瘤缺陷到调控节瘤缺陷,为进一步提高薄膜的损伤阈值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真实节瘤 人工节瘤 激光损伤 损伤机制 调控方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522506,51475335,61235011) 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ZDYZ2013-2)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4YQ090709)
【分类号】:TN249;TL632
【正文快照】: 2.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92)惯性约束聚变(ICF)激光系统,如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NIF),法国的巨型激光装置Mégajoule以及我国的神光装置等,在能源、高能物理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这些高功率激光系统中,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是整个系统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慎将;苏俊宏;施卫;王馨梅;徐均琪;;外加偏置电场对类金刚石薄膜激光损伤形貌影响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2 O.Arnon;尚铎;;多层膜中电场的分布和激光损伤的减小[J];激光与红外;1981年09期

3 邓和,李成富;若干玻璃在不同波长上的激光损伤[J];光学学报;1983年08期

4 大卫;材料激光损伤测试面向全国[J];中国激光;1985年09期

5 孙金坛,陈军宁;硅片背面激光损伤的吸杂效果[J];中国激光;1993年03期

6 周东平,范正修,范瑞英,赵强,刘立明;红外窗口的激光损伤热过程及保护的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6年03期

7 李景薇;付秀华;;抗激光损伤薄膜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晏良宏;吕海兵;王海军;赵松楠;袁晓东;苗心向;郑万国;;化学膜激光损伤行为[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11期

9 树人;园园;;激光损伤[J];激光与红外;1977年08期

10 A.Rosencwaig;尚铎;;薄膜激光损伤的光声研究[J];激光与红外;198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一坚;刘凤玉;套格套;;1064nm激光减反膜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凌秀兰;黄伟;孔明东;张云洞;;激光薄膜缺陷研究[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建平;陈松林;马平;许乔;;激光损伤He-Ne散射探测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于劲;钱建强;姚骏恩;;Cu反射镜激光损伤早期行为的探讨[A];第七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3年

5 吴锐;;玻璃基多孔氧化铝薄膜激光损伤特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邓文渊;金春水;;He-Ne散射探测用于ArF激光损伤在线判别[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苏涵韩;黄建兵;于振坤;;常压下高低温交变实验对激光薄膜元件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夏志林;许琪;王虎;吴锐;姬庆玲;;激光辐照多孔激光薄膜损伤过程中的应力缓解机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张伟丽;;Yb:YAG晶体上双色膜的单脉冲损伤性能[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楠;外加偏置电场对薄膜的激光损伤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义鹏;抗激光损伤薄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盛建斌;激光损伤中的三维温度场重构及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4 汪薇;合色激光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5 尚鸿鹏;基于背景纹影技术激光损伤材料的气流场测量[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6 段利华;光学薄膜激光损伤及散射检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师薇;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的判识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花金荣;熔石英亚表面缺陷诱导激光损伤的FDTD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高飞;基于图像分割技术的激光损伤图像检测与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潘海涛;AQP1在视网膜激光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36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836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