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阻尼最小二乘法的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的优化

发布时间:2017-10-04 16:06

  本文关键词:基于阻尼最小二乘法的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的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等离激元 准周期金属光栅 定向耦合器 有限元方法 阻尼最小二乘法


【摘要】:表面等离激元是由光与金属表面集体震荡的电子相互耦合激发的一种沿金属和电介质界面传播的表面电磁波。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可以在亚波长尺度上控制和利用光的方法而且在光子集成电路的发展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另外,表面等离激元还可以用于其它领域,如亚波长光刻、光子探测器、光学天线以及生物传感器等。传统意义上,激发表面等离激元面临的两个挑战分别是耦合效率和方向的控制。很多研究学者设计了大量的新颖结构实现表面等离激元的定向发射,结构一定时,几何参数不同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的性能也不同。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表面等离激元的性能,还需要使用优化算法优化表面等离激元发射器的结构参数。本文主要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优化几何参数,使表面等离激元沿既定方向传播。本课题基于COMSOL 4.4 with MATLAB软件编写阻尼最小二乘法的程序以及模拟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阻尼最小二乘法和COMSOL相结合的优化技术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计算时间而且在好的初始结构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性能优越的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在本文中,我们优化了由五组不对称凹槽对构成的准周期的表面等离激元光栅耦合器,其表面等离激元的消光比高达71。该优化技术还可以推广到包括遗传算法在内的其它的数值优化算法,它不仅可以用于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的设计,而且还可以用于其它的纳米光子元件的设计,例如,其它结构的表面等离定向耦合器、异常光学透射、微纳光学天线以及表面等离激元波导。
【关键词】:表面等离激元 准周期金属光栅 定向耦合器 有限元方法 阻尼最小二乘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622;O44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引言10
  • 1.2 表面等离激元的性质10-16
  • 1.2.1 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关系10-12
  • 1.2.2 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方式12-13
  • 1.2.3 表面等离激元的特征长度13-16
  • 1.3 表面等离激元的研究热点16-21
  • 1.3.1 透射增强效应16-17
  • 1.3.2 生物传感器17-18
  • 1.3.3 负折射率材料18
  • 1.3.4 SPPs单向发射器18-21
  • 1.4 金属纳米结构的制造技术21-22
  • 1.4.1 电子束曝光技术(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EBL)21
  • 1.4.2 聚焦离子束技术(focused-ion beam, FIB)21-22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22-24
  • 第二章 表面等离激元的数值模拟和优化的基本原理24-33
  • 2.1 时域有限差分法24-25
  • 2.2 有限元方法25
  • 2.3 多物理场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cis)25-26
  • 2.4 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过程相关模块介绍26-30
  • 2.5 数值优化算法——阻尼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30-32
  • 2.6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的模拟和优化33-47
  • 3.1 引言33
  • 3.2 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的模型33-36
  • 3.3 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的优化算法的设计和实现36-38
  • 3.4 验证模型和优化算法38-39
  • 3.5 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的设计39-46
  • 3.5.1 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初始几何参数的选择39-40
  • 3.5.2 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优化40-41
  • 3.5.3 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的带宽41-42
  • 3.5.4 表面等离激元定向耦合器的公差计算42-43
  • 3.5.5 准周期表面等离激元光栅耦合器的设计和优化43-46
  • 3.6 本章小结46-47
  • 总结与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3
  • 致谢53-5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光荣;;用定向耦合器的微波调配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2 张秀兰;;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3 王又法,王子华;非线性光定向耦合器解的简化表达式(英文)[J];光子学报;1999年07期

4 姚秀伟,刘保福,李秀玉,孙明;定向耦合器系列教学实验设计[J];物理实验;2003年12期

5 刘宪周,吴晋龙,刘刚军,李劬,金国良;复合型变耦合系数定向耦合器开关特性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4年11期

6 赵华伟;黄旭光;黄景堂;;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光定向耦合器[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9年02期

7 李雨浓;刘长军;;基于混合左右手和人工传输线的平面双定向耦合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10期

8 石爱民;王贤武;文良华;冯勇;;基于定向耦合器的高频功率测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4期

9 易鹏;项元江;戴小玉;丁明耀;文双春;;含负折射介质的反向定向耦合器的时空不稳定性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肖金标;李文亮;夏赛赛;孙小菡;;梯形截面硅基水平多槽纳米线定向耦合器全矢量分析[J];物理学报;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光荣;;用定向耦合器的调配法[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2 高强;袁乃昌;;宽带定向耦合器的设计[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陈忆元;李嗣范;;3mm波段鳍线定向耦合器[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4 蒋晓红;徐金平;李嗣范;;八毫米脊形窄壁耦合定向耦合器[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5 廖敏;;选择定向耦合器设计方法的简单准则[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6 顾瑞龙;周希朗;鲍军;李文祥;;宽频带(10个倍频程)非线性定向耦合器的设计[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7 陈忆元;李嗣范;;毫米波鳍线定向耦合器[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8 张婷;傅德民;田立卿;;一种高方向性宽频带定向耦合器的研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9 康小克;徐军;;E面缝隙波导定向耦合器的研究[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詹志强;刘国庆;;介质孔波导定向耦合器[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中)[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浙江 钱大军;改定向耦合器为二分配器[N];电子报;2002年

2 山东 郎筠;哈里斯10kW调频发射机功率分配与合成(下)[N];电子报;2011年

3 冯卫东;科学家制造出世界最小光开关[N];科技日报;2008年

4 山东蒙山转播台 朱光;调频三工器的工作原理[N];电子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伟;宽带高平坦度高方向度定向耦合器的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孟欢欢;3mm定向耦合器及其测试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金辉;小型化宽带高方向性定向耦合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詹洁琼;应用于模分复用的聚合物光波导非对称定向耦合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晓平;新型双频带Butler矩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严嘉斌;小型化大功率波导定向耦合器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周宪华;高功率回旋管准光模式变换器及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陈娜;紧凑型波导定向耦合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郑鑫;复合电桥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诚;紧凑型高方向性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71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971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6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