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沟槽耦合器的高效紧凑矩形环谐振腔光波导器件设计与仿真
本文关键词:基于沟槽耦合器的高效紧凑矩形环谐振腔光波导器件设计与仿真
更多相关文章: 集成光学 光波导器件 矩形环谐振腔 滤波器 调制器
【摘要】:随着集成光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光通信器件正朝着高集成度、低能耗、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微环谐振器作为集成光学器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基本结构,由于受到波导弯曲损耗对曲率半径的限制,难以进一步减小片占面积和提升集成度。因此本文基于沟槽型耦合器和90°弯曲波导的配置,提出一种高效紧凑矩形环谐振器,该结构突破了弯曲损耗对传统微环大小的限制,利用浅刻蚀、弱限制的波导可以构成腔长极小的环形腔,因而获得更大的自由频谱范围(FSR),提高片上空间利用率。对于基于微环构成的滤波器具有较大曲率半径以及窄带宽等缺陷,提出一种高效紧凑马赫-曾德尔结构结合矩形环谐振腔光滤波器。采用状态空间表示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器件的品质因数、传输特性等参数进行了计算和仿真。状态空间表示法对比了不同的耦合系数及损耗系数对滤波特性的影响。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得到在反射系数接近穿透系数时,呈现通带和阻带带宽不等的非对称波长交错滤波效果;在反射系数远大于穿透系数时,滤波器品质因子约3120,获得在25μm×8μm片占面积下自由光谱范围高达50.6 nm的特性。针对基于腔内折射率调制效应的微环电光调制器的高Q值和调制带宽相互制约的矛盾,且同时满足小尺寸和低能耗的设计要求,提出一种基于耦合调制方式的矩形环谐振腔电光调制器。通过建立时域动态模型对器件进行了仿真设计,得到其调制相位0.2?,静态调制深度0.96(归一化最大值为1.0),且调制带宽大于100 GHz的性能参数。该器件获得片占面积10μm×15μm的高效紧凑的尺寸,满足高度集成,低能耗,和高速调制等要求的同时,器件版图可向二维方向配置和扩展。本文结合沟槽型耦合器的基本原理与器件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离散动态模型、时域有限差分等多种仿真方法,对器件的静态、动态特性做出模拟验证。本文的设计结构为高密度、超紧凑的光子器件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且设计的器件可应用于片上光互连系统
【关键词】:集成光学 光波导器件 矩形环谐振腔 滤波器 调制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5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引言9-10
- 1.2 集成光学器件10-14
- 1.2.1 集成光学器件概述10
- 1.2.2 平面光波导基本原理10-13
- 1.2.3 光波导耦合器13-14
- 1.3 微环谐振腔器件14-17
- 1.3.1 微环谐振腔原理14-15
- 1.3.2 微环谐振腔构成的波分复用器件15-16
- 1.3.3 微环谐振腔构成的调制器16-17
- 1.4 矩形环谐振腔17-18
- 1.4.1 基于沟槽耦合器的环谐振腔17-18
- 1.4.2 矩形环谐振腔器件18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18-19
- 第2章 矩形环谐振腔原理19-29
- 2.1 沟槽耦合器和 90°弯曲波导的理论基础19-22
- 2.1.1 受抑全内反射原理19-21
- 2.1.2 矩形谐振环腔结构21-22
- 2.2 状态空间分析法22-24
- 2.3 时域离散动态分析法24-26
- 2.4 时域有限差分仿真法26-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结合矩形环谐振腔光滤波器29-39
- 3.1 矩形环谐振腔滤波器结构29-30
- 3.2 滤波器状态空间分析30-34
- 3.3 滤波器时域有限差分仿真34-37
- 3.3.1 非对称交错滤波34-36
- 3.3.2 宽自由光谱范围滤波36-37
- 3.4 器件性能及分析37-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矩形环谐振腔构成的高速电光调制器39-49
- 4.1 耦合调制原理39-40
- 4.2 调制器器件结构40
- 4.3 时域离散动态模型分析40-46
- 4.3.1 器件动态模型40-42
- 4.3.2 不同分光系数条件下调制效应42-43
- 4.3.3 不同分光系条件下调制特性43-44
- 4.3.4 不同分光系数条件下调制曲线44
- 4.3.5 调制深度44-46
- 4.4 调制器时域有限差分仿真46
- 4.5 器件性能及分析46-47
- 4.6 本章小结47-49
- 第5章 总结49-53
- 5.1 基于沟槽耦合器的矩形环谐振腔性能49
- 5.2 工艺实现与器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49-50
- 5.3 前景展望50-53
- 参考文献53-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光波导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7年01期
2 杨建义,江晓清,周伟勤,孙一翎,周强,王明华;金属覆盖型光波导极化器的分析和设计[J];光电子·激光;1996年06期
3 刘育梁,王启明;硅基光波导结构与器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6年01期
4 袁明权,胡礼中;任意截面光波导的模式计算[J];光学学报;2001年04期
5 李广波;龙文华;贾科淼;江晓清;王明华;王跃林;杨建义;;玻璃基硅光波导的研制[J];光学仪器;2005年06期
6 张夕飞;马长峰;;基于变量变换伽辽金法光波导半矢量分析[J];计算物理;2006年02期
7 徐建锋;薄中阳;白剑;杨国光;;弯曲光波导模拟优化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6年09期
8 张金令;刘永智;;掺钕激光材料制作光波导研究进展[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30期
9 严朝军;彭文标;万均力;;脊型光波导偏振模场有限差分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张金令;刘永智;张晓霞;;离子交换法制作掺钕玻璃光波导实验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波;龙文华;贾科淼;江晓清;王明华;王跃林;杨建义;;玻璃基硅光波导的研制[A];浙江省光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新型光电技术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汤恒晟;李毅刚;段文涛;刘丽英;徐雷;;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铒光波导薄膜的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费旭;万莹;崔占臣;;用于制作光波导器件的含氟光刻胶的合成与表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4 费旭;胡娟;崔占臣;;含氟聚酯型聚合物光波导材料的合成[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沈浩;李新碗;叶爱伦;;光波微环形腔的耦合特性及其在光交换网络中的应用研究[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万莹;费旭;周金山;崔占臣;;用于制作光波导器件的新型高含氟光刻胶的合成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冷月华;贾连希;胡挺;杨林;杨华军;;亚微米SOI光波导的模式及偏振特性分析[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石邦任;武继江;孔梅;刘支华;;退火质子交换LiNbO_3光波导的模式解[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9 解琪;许荣国;范纪红;杨冶平;杨照金;;Y型光波导分束比和插入损耗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冯莹;季家熔;钟钦;林亚风;黄宗升;魏文俭;;光波导偏振消光比测试仪[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离子辐照光学晶体及硫系玻璃光波导制备及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贾曰辰;介电晶体通道光波导的制备及其激光与二次谐波产生[D];山东大学;2015年
3 何小东;离子液体流体光波导的构建及其传输特性与光操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仝晓刚;硅基纳米光波导谐振腔非线性光学特性及调控[D];中北大学;2016年
5 李爽;加载型光波导和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程亚洲;基于载能离子束辐照技术制备的脊形晶体波导光学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李寒阳;一维微结构光波导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贾传磊;离子注入法与射频溅射法制备光波导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杨柳;基于强限制光波导的微环谐振器及其热光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金曦;氟化聚酰亚胺的合成、性能及其光波导制作工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姣;基于核壳结构铒镱共掺纳米晶的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袁伟浩;飞秒激光在透明介质材料内部制备光波导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鲍海泓;二氧化硅光波导干涉微结构器件传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欧梅莲;微环谐振腔的滤波和传感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5 余波;反射型铌酸锂光波导交错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王爽;基于沟槽耦合器的高效紧凑矩形环谐振腔光波导器件设计与仿真[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7 任洪;离子交换四分支光波导的设计,,制备与特性测试[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岩;亚微米硅基光波导的设计与模式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纪超;硅光波导及器件结构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柴立群;光波导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989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98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