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金属纳米粒子假塑性流体压印制备微纳金属互连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1:30

  本文关键词:金属纳米粒子假塑性流体压印制备微纳金属互连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压印 假塑性流体 银纳米颗粒 低温烧结 场致各向异性收缩


【摘要】:图形转移技术是微电子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光学光刻实现图形转移,但其分辨率受到瑞利公式的限制。随着对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特别是在14 nm节点以下,光学光刻已难以实现高分辨率的要求。在国际半导体蓝图提出下一代备选图形转移技术中,纳米压印由于其高分辨率、高保真度、高产量以及低成本的特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金属微纳结构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金属纳米粒子的高表面能特性,使得其可以在低温下实现体金属化,避免高温工艺对柔性基底的破坏。将金属纳米粒子与纳米压印工艺相结合,在制备金属微纳结构成本、产量、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假塑性金属纳米粒子流体压印,脱模结束后需要进行热处理,促进金属纳米颗粒互连导电。在热处理过程中,如何保证金属微结构的形貌完整性,以及良好的导电性尤为重要。本文分别从理论推导、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等多角度入手,分析研究压印脱模后热处理过程金属微纳结构的形貌特征和电学特性。首先将热处理过程分为溶剂蒸发和金属纳米颗粒烧结两个阶段,通过建立受力模型和烧结模型,分析得到了热处理过程中影响金属微纳结构形貌的材料参数,以及热处理条件参数。纳米颗粒烧结过程中由于晶界扩散会导致烧结体收缩,影响微纳结构保真度,为了保证烧结体在水平方向不发生收缩,提出对烧结体加载单轴应力。利用Lammps软件分别模拟了银纳米颗粒在无压力和加载单轴压力下的烧结情况,仿真发现在烧结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单轴应力大小或者烧结时间,可以保证烧结体在X轴方向不发生收缩或膨胀。为了研究烧结过程金属微纳结构的形貌以及电学性质。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30 nm银纳米颗粒,并在硅基底上沉积得到银纳米颗粒线,通过测试仪器表征,并结合晶粒生长理论和纳米材料电阻尺寸效应,得到烧结温度和时间对银纳米颗粒线中晶粒的生长、晶界反射系数以及电导率性能参数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银纳米颗粒线条在200oC烧结1 h后,晶粒增大为130 nm,电阻降为2.29???cm约为块体金属的1.5倍,相应晶界反射系数为0.4。
【关键词】:纳米压印 假塑性流体 银纳米颗粒 低温烧结 场致各向异性收缩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05.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8
  • 1.1 选题的依据、目的及意义11-13
  • 1.2 纳米压印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 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15-16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16-18
  • 2 纳米压印技术18-32
  • 2.1 纳米压印技术原理及分类18-19
  • 2.2 纳米压印转移介质19-26
  • 2.2.1 热固化纳米压印20-21
  • 2.2.2 紫外固化纳米压印21-22
  • 2.2.3 金属薄膜直接压印22-23
  • 2.2.4 金属纳米粒子压印23-25
  • 2.2.5 假塑性金属纳米粒子流体压印25-26
  • 2.3 纳米压印技术的新发展26-30
  • 2.3.1 卷对卷紫外纳米压印26-28
  • 2.3.2 复合模板紫外压印28-29
  • 2.3.3 静电力辅助纳米压印29-30
  • 2.4 本章小结30-32
  • 3 热处理过程中金属纳米颗粒假塑性流体微结构形貌控制32-46
  • 3.1 金纳米颗粒流体蒸发过程受力分析32-40
  • 3.1.1 流体蒸发过程金纳米颗粒受力类型分析32-34
  • 3.1.2 不同堆积方式下金纳米颗粒受力分析34-37
  • 3.1.3 流体蒸发过程各参数对金纳米颗粒微结构形貌影响37-40
  • 3.2 金纳米颗粒烧结过程形貌分析40-45
  • 3.2.1 烧结过程金纳米颗粒微纳结构线性收缩量理论推导40-43
  • 3.2.2 烧结参数对金纳米颗粒烧结过程形貌的影响43-45
  • 3.3 本章小结45-46
  • 4 银纳米颗粒烧结各向异性收缩研究46-55
  • 4.1 单轴应力作用下银纳米颗粒扩散各向异性研究46-51
  • 4.1.1 单轴应力作用下烧结过程的扩散理论46-48
  • 4.1.2 仿真模拟单轴应力作用下银纳米颗粒烧结特性48-51
  • 4.2 静电场中银颗粒烧结特性51-54
  • 4.3 本章小结54-55
  • 5 低温烧结银纳米颗粒线形貌特征以及电学特性研究55-68
  • 5.1 银纳米颗粒线的制备57-60
  • 5.1.1 银纳米颗粒的制备57-59
  • 5.1.2 银纳米颗粒线的制备59-60
  • 5.2 低温烧结过程中银线形貌分析60-67
  • 5.2.1 不同烧结温度和时间对银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60-62
  • 5.2.2 不同热处理过程银线内部晶粒大小和结构的变化62-65
  • 5.2.3 不同热处理参数对银线电阻率的影响65-67
  • 5.3 本章小结67-68
  • 6 结论和展望68-70
  • 6.1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68-69
  • 6.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4-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代榕;;金属纳米粒子的顺磁磁化率[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谭姿;王鹿霞;;异质结线性吸收谱中的等离激元效应[J];物理学报;2013年23期

3 龚永林;;新产品与新技术(68)[J];印制电路信息;2012年10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萍萍;林晓东;段赛;李剑锋;吴德印;任斌;田中群;;金核钯壳铂岛三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电催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许并社;贾虎生;市野赖英喜;;电子束辐照引起的金属纳米粒子的迁移和接合[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舒国伟;陈合;吕嘉枥;;微生物合成金属纳米粒子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4 王翔;杨志林;任斌;田中群;;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介导金属纳米粒子的长程电磁场耦合[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邓意达;;空心结构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形态结构控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航宇;董琳琳;何玲;陶国宏;;介孔结构硅氧化物保护的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姜丹;唐彬;郭洪云;徐蔚青;徐抒平;;贵金属纳米粒子的晶面选择性刻蚀及其传感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8 戴兢陶;王新红;孙玉凤;;憎水性三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及磁性[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张瑛洧;;基于植物多酚—单宁酸诱导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绿色可控合成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10 齐伟;李昊龙;吴立新;;表面修饰的多酸超分子复合物/二氧化硅光致变色薄膜及金属纳米粒子的原位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芳芳;金属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组装及其在电催化方面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2 房丽萍;聚合物辅助构建金属纳米粒子阵列及复合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刘淑霞;薄膜及其它固相介质中金属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4 熊斌;金属纳米粒子在生物成像与生物医学上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5 邹志宇;贵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玻璃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周民;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与表征[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杨志林;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过渡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电磁场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马会利;分子与惰性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张明曦;人工构建类生物体系可控合成金属纳米粒子[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杨秉杰;金属纳米粒子有序结构的构筑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占双;氧化亚铜的形貌控制及其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姚娅;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天然纤维染色及其动力学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3 李明月;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焚光的双模式糖检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梁玲;贵金属纳米粒子的体外生物学效应评估及其相关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赵蓉;带有光敏分子开关的智能纳米反应器的合成及可控催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李芹;自分类聚合物反应器的设计及分类催化作用[D];江苏大学;2016年

7 蔡志雄;碳载贵金属纳米粒子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分析化学的应用[D];福州大学;2014年

8 王文;金属纳米粒子假塑性流体压印制备微纳金属互连线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闫亚;聚膦腈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6年

10 黄彩凤;混合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93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993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9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