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太古界潜山内幕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以鲁西-济阳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0 12:25

  本文关键词:太古界潜山内幕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以鲁西-济阳地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储层 太古界 内幕 济阳 鲁西


【摘要】:为了建立太古界潜山内幕储层评价标准,综合运用露头、岩心及试油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太古界内幕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太古界内幕储层为典型的裂缝性储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包括岩石矿物组成、潜山岩石构造与构造变形程度等3项.结果表明:受岩石矿物组成差异控制,混合二长花岗岩脆性系数可达0.84,而英云闪长岩,脆性系数仅为0.64.潜山岩石构造为内幕储层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层状或似层状潜山构造更易于形成裂缝性储层,岩心破碎,取心收获率仅为50%左右,而块状构造岩心较完整,取心收获率通常在80%~100%.受构造改造程度控制,辽河坳陷太古界潜山裂缝发育要好于济阳坳陷,济阳坳陷内部东部要好于西部.通过对主控因素的级别定义和相互匹配,建立了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内幕储层的三端元评价标准,将太古界潜山内幕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储集性能最好,Ⅱ类次之,Ⅲ类最差.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
【关键词】储层 太古界 内幕 济阳 鲁西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6)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科技攻关项目(YKB1214)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中国最早发现的太古界潜山油藏是辽河坳陷的兴隆台潜山,发现于1973年,被认为是中国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一大突破[1].目前在中国东部的渤海湾盆地,太古界潜山油藏的产量已占到一定比例[2].尤其是在辽河坳陷,相继发现了兴隆台、齐家、欢喜岭、牛心坨、茨榆坨等太古界潜山油藏,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国祥;王清斌;金小燕;王飞龙;刘晓健;白冰;;渤海海域渤中凹陷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5期

2 赵利;李理;张航;;东营凹陷新生代早期断裂系统的运动学特征及动力学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3 刘惠民;张鹏飞;宋国奇;王志杰;田美荣;程荣;;鲁西地区太古界裂缝类型与发育规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4 胡秋媛;李理;;鲁西地区晚中生代—古近纪伸展构造的应力场数值模拟[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解秋红;渤海及邻区地应力场分析及构造稳定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译庆;李亚辉;;沙四下盐湖储层发育控制因素预测研究[J];科技通报;2013年09期

2 白振华;姜振学;宋岩;赵孟军;方世虎;张健;;准南霍玛吐构造带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的关系[J];现代地质;2013年05期

3 金振奎,邹元荣,蒋春雷,由伟丰;大港探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分布控制因素[J];沉积学报;2001年04期

4 马勇;川西远源气藏中良好储层发育成因[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2年03期

5 庞秋维;霍勇;贾永辉;高俊;;靖边潜台西侧马五4亚段岩溶储层发育特征[J];吐哈油气;2011年04期

6 屈红军,李文厚,苗建宇,张小莉,庞军刚;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储层发育规律[J];沉积学报;2003年04期

7 艾克拜尔·沙迪克;吕媛娥;吕海涛;;塔河油田盐体覆盖区奥陶系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新疆地质;2005年04期

8 王建伟;宋书君;鲍志东;田海芹;;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J_1s_2段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蒋凌志;牛嘉玉;张庆昌;徐国民;孟元林;肖丽华;;渤海湾盆地深部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J];地质论评;2009年01期

10 周波;贾承造;顾家裕;李启明;邬光辉;倨岩;;塔中台地边缘上奥陶统灰岩段裂缝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以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传虎;;高斯边缘检测方法预测缝洞型储层发育带[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立;川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制与储层发育分布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2 江国胜;天津市奥陶系热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李让彬;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内部不整合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编号:1006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06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b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