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富锦市地下水氟异常分布及成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江平原富锦市地下水氟异常分布及成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水 氟异常 水文地球化学 形成机理 沉积环境 富锦市
【摘要】:以三江平原富锦市为例,运用水化学图解和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第四系地下水氟异常的空间分布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氟异常地下水分布在残丘区中更新统含水层上部,F-量受含水层沉积物的总含氟量控制,和蒸发浓缩及农业活动关系较小。沉积物总含氟量和岩性及氧化物有关,粒径越小,Fe_2O_3、Al_2O_3、MnO和总含氟量也越高。地下水氟异常的形成受中更新统沉积环境影响,吸附/解吸作用是氟富集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 地下水 氟异常 水文地球化学 形成机理 沉积环境 富锦市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5049801)
【分类号】:P641.3
【正文快照】: 王雨山,程旭学,刘元晴,等.三江平原富锦市地下水氟异常分布及成因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6,35(12):101-106.0引言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1],其中由于过量摄入引起的地氟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2]。我国地下水中氟超标极为普遍,主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霞;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特点及其改善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06期
2 付民,胡晓辉;地下水分布式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J];地球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3 邓英春;;安徽省高含氟地下水成因及其分布特征[J];江淮水利科技;2006年02期
4 徐志玲;徐永利;李燕萍;;鄂尔多斯地下水分布特征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0年04期
5 宋晓宁;宋海宁;王静华;;平原地下水的开发与保护[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08期
6 叶建辉,黄蓬源;晋江市规划区地下水调查初探[J];福建地震;1998年03期
7 沈佩霞;禹州市山区基岩地下水分布特征[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3期
8 李强;;运城市高铬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分析[J];地下水;2006年04期
9 李巍;朱兴坤;;浅谈泰来县地下水分布规律及水质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8期
10 荆继红;孙继朝;韩双平;黄冠星;陈玺;张玉玺;刘景涛;;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及酸化地下水分布特征[J];上海地质;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光辉;刘中培;张行南;连英立;严明疆;;河北平原地下水安全情势及施用农药化肥影响[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阎葆瑞;张胜;张作辰;;宁波盆地地下水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8号)[C];1992年
3 胡海涛;许贵森;;青南—藏北高原的构造体系及其对地下水的控制[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5)[C];198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邢云鹏 记者 薄云山;保护地下水,山西有了“硬杠杠”[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特约记者 秦锦丽 记者 王锋;甘肃:编制地下水应急服务方案[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 秦锦丽;甘肃旱区地下水可基本满足应急灌溉[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如春 本报通讯员 汤璇;节制开采,加强监测,,让地下水涌流不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赵凡;抗旱,巧用地下水以丰补歉[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祝桂峰 本报通讯员 杨焕星;地下水,能不能解雷州半岛之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7 记者 郑北鹰;西北地区找到丰富地下水[N];光明日报;2003年
8 记者 刘如春 特约记者 杨焕星;雷州半岛地下水年可采49亿立方米[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高慧丽 本报通讯员 李凯;中国:多少地下水可以放心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黄会清;西北地区找到丰富地下水[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福利;临库基岩裂隙富水带水文地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凌芬;宁南固原岩盐矿区域地下水化学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何薪;河套平原农业灌溉影响下地下水中砷迁移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何建华;疏勒河流域地下水~(14)C年龄校正[D];兰州大学;2013年
5 张晟t@;宁夏南部西吉县劣质地下水形成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贾永锋;内蒙河套盆地西部高盐高砷地下水成因探究及反应热力学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姜凌;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形成及演化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窦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白垩系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及循环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赵海卿;吉林西部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及水量调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杨素珍;内蒙古河套平原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政葵;内蒙古托克托县潜水与土壤中氟化物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姜玉肖;基于统计分析的高砷地下水形成机理及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李昕妍;耀县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硝酸盐污染来源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4 李倩睿;乌兰盆地地下水数值仿真模拟及可持续利用[D];长安大学;2015年
5 陈静;榆溪河上游河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华兴国;成都市红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污染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泓志;延边地区地下水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富一琳;铁路隧道施工期地下水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高彦芳;金佛山地区地下水δ~(15)N及微(常)量元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冯娟;呼和浩特地区地下水有害元素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07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0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