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M_S8.0地震河谷地形对汉源县城高烈度异常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汶川M_S8.0地震河谷地形对汉源县城高烈度异常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汶川MS.地震 河谷地形 异常烈度 地震动 有限差分方法 抗震设计
【摘要】:汉源县城位于汶川M_S8.0特大地震六度区内唯一的八度异常区,为典型且罕见的远震高烈度异常区.汉源县城处于流沙河的河流阶地之上,河谷地形对地震震害有显著的影响.为定量分析河谷地形对汶川大地震汉源县高烈度异常的影响,基于汉源县城震害科学考察和场地勘察获取的资料,根据震害分布特征和流沙河谷地形的特点,选取1条实测得到的横切汉源县城并垂直流沙河河谷方向的典型剖面作为计算模型,以脉冲作为基底输入,采用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该剖面的场地放大效应,分析了地形对高烈度异常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汉源县城场地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显著频段是1.0~10Hz,且这一频段老县城场地的放大效应比新县城场地显著;汉源老县城场地对汶川M_S8.0地震主震的地震动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地表峰值加速度大大超过了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值;汉源场地地形放大效应显著频段与汶川M_S8.0地震的能量集中频段基本吻合,汉源老县城建筑物的自振频率恰恰位于该频段,产生共振效应,从而造成更显著的放大效应,这也是汉源震害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河谷地形对地表地震动有重要的影响,在工程选址和抗震设计时应考虑其影响.
【作者单位】: 防灾科技学院;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汶川MS.地震 河谷地形 异常烈度 地震动 有限差分方法 抗震设计
【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5067Y)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096,4117229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ZY20140206)资助
【分类号】:P315.9
【正文快照】: 1引言破坏性地震发生的烈度异常是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国内典型的烈度异常有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玉田Ⅵ度低烈度异常(刘曾武等,1982)以及北京地区高烈度异常(高振寰,1979;蒋溥等,1979)、丽江7.0级地震震害异常(韩新民和周瑞琦,1997)、伽师6.6级地震震害异常(李锰等,2000)、大姚6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平;汶川特大地震汉源震害异常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门妮;薄景山;孙有为;齐文浩;;汉源县背后山滑坡动力稳定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孝波;基于谱元法的玉田震害异常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利明;渗流与地震耦合作用下土石围堰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2 王宏伟;芦山余震震源参数及场地特征反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3 周武;玉皇观地震动放大区域的表层地质结构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华;贾学民;王伟;;软弱夹层土对软土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J];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胡聿贤;孙平善;章在墉;田启文;;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0年00期
3 廖振鹏;杨柏坡;袁一凡;;三维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01期
4 刘曾武,寇殿卿,吕根盛,王东强,魏培恒,王奇萍,董恩长;唐山地震玉田低烈度异常原因的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2年02期
5 廖振鹏,杨柏坡;频域透射边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6年04期
6 廖振鹏,刘晶波;波动的有限元模拟——基本问题和基本研究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9年04期
7 霍俊荣,胡聿贤;地震动峰值参数衰减规律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年02期
8 薄景山,李秀领,刘红帅;土层结构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9 李山有,王学良,金星,杨柏坡,孙平善;团树断层场地地震反应的数值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10 薄景山,李秀领,刘德东,刘红帅;土层结构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浪;汶川地震地震动衰减特性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景山;李孝波;孙有为;齐文浩;李平;门妮;;中国大地震烈度异常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3期
2 王卫东;张永志;吴芳;易学发;李少睿;;周至两次地震烈度异常的研究[J];华南地震;2008年01期
3 高孟潭;陈学良;俞言祥;雷建成;;“5·12”汶川8.0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机理的初步探讨[J];震灾防御技术;2008年03期
4 张素灵;赵京轶;王建芳;闻军;苏桂武;;2006年文安5.1级地震的烈度异常区初探[J];中国地震;2009年01期
5 薄景山;齐文浩;刘红帅;刘博;刘德东;孙有为;;汶川特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原因的初步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6期
6 高振寰;唐山地震引起北京地区烈度异常区的原因分析[J];地震地质;1979年02期
7 张国庆,朱秀岗;玉田低烈度异常的地质分析[J];地震;1981年03期
8 首培休,袁雨亭,安绍思;烈度异常区的地面脉动研究[J];地震研究;1983年S1期
9 荣建东;长江三峡地区地震的远距离独立烈度异常区[J];西北地震学报;1984年02期
10 钟新基;广西岩溶区烈度异常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1985年S1期
,本文编号:1012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1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