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X-CT扫描成像技术在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以大安油田扶余油层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1 20:35

  本文关键词:X-CT扫描成像技术在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以大安油田扶余油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大安油田 扶余油层 X-CT扫描技术 致密砂岩 微观孔隙结构 数字岩心


【摘要】:以松辽盆地南部大安油田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VGStudio MAX强大的CT数据分析功能结合Avizo软件先进的数学算法,建立了大安油田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多尺度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该模型具有样品无损、结果直观、数据丰富等优势;同时结合环境描电镜(ESEM)、Maps图像拼接技术、铸体薄片、恒速压汞等油气分析测试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大安油田扶余油层微观孔隙特征进行了定量表征,为进一步开展大安油田扶余油层渗流机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研究表明:微米尺度下,大安油田扶余油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型孔隙和微裂缝为主,不同孔渗的样品孔喉的形态和尺寸有所不同,孔喉形态多为球状和条带状,孔喉分布状态主要有连片状和孤立状两种;纳米尺度下,大安油田扶余油层储集空间类型以矿物颗粒内部或表面的溶蚀孔隙和微裂缝为主,纳米孔喉形态上多呈小球状、管状,微裂缝对纳米级孔隙有很好的沟通作用。喉道半径较窄是造成样品的实测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大安油田 扶余油层 X-CT扫描技术 致密砂岩 微观孔隙结构 数字岩心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2013AA064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132)~~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Application of X-CT Scanning Technique in the Characterizationof Micro Pore Structure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an Example from Fuyu Oil Layer in Daan OilfieldLi Yilin1,2,Zhang Yunfeng1,2,Cong Lin1,2,Xie Zhou3,Yan Ming1,2,Tian Xiaoxiong1,21.College of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卫;史成恩;赵惊蛰;赵蕾;;X-CT扫描成像技术在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_2储层为例[J];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霞;范昌育;;东濮凹陷浅层砂岩的微观输导性能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1年04期

2 国殿斌;;东濮凹陷三叠系裂缝性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1年02期

3 冯杨伟;孙卫;屈红军;高辉;郭真;;西峰油田合水区块长8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J];断块油气田;2011年02期

4 王瑞飞;陈军斌;孙卫;;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CT成像技术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3期

5 范俊佳;琚宜文;侯泉林;谭静强;卫明明;;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J];地学前缘;2010年05期

6 李海燕;岳大力;张秀娟;;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评价方法[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7 王瑞飞;陈军斌;孙卫;;特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贾敏效应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5期

8 关振良;谢丛姣;董虎;罗国平;;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三维成像技术[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2期

9 高永利;张志国;;恒速压汞技术定量评价低渗透砂岩孔喉结构差异性[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4期

10 吕露;欧阳传湘;张智君;张伟;;低渗透砂岩储层贾敏效应实验评价及解除措施:以塔里木油田巴什托普东河塘组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瑶瑶;裂隙—孔隙介质细观渗流机理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2 孙佩;志丹油田长6油层组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3 琚惠姣;苏里格气田西区苏48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高洁;合水地区长4+5以上储层特征及建产有利区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奉;高邮凹陷沙7断块阜三段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康晓燕;安塞油田G区块长10油层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李敏;孝泉—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琪;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惠娟;基于纳米尺度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叶博;杨米涧—大路沟地区储层展布特征与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池洋;赵红格;王锋;陈洪;;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J];地质学报;2005年06期

2 沈平平,袁士义,邓宝荣,宋杰,沈奎友;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S1期

3 胡雪涛,李允;随机网络模拟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J];石油学报;2000年04期

4 王为民,郭和坤,叶朝辉;利用核磁共振可动流体评价低渗透油田开发潜力[J];石油学报;2001年06期

5 朱玉双,曲志浩,蔺方晓,武平仓,韩翼云;油层受水敏伤害时水驱油渗流特征[J];石油学报;2004年02期

6 岳大力,林承焰,吴胜和,侯连华;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方法在礁灰岩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波;王革;王雪;张顺;林铁锋;;安达向斜达9井扶余油层油流的确定[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6期

2 付广;刘美薇;;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油成藏的控制[J];沉积学报;2010年01期

3 屈振国;;提高葡南扶余油层动用程度技术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1期

4 张微;;扶余油田扶余油层与杨大城子油层分层开采试验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5 黄德利;姜洪福;曹海涛;范彩匣;;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优质储层概率分布[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6期

6 刘磊;刘风卫;刘继文;;松辽盆地南部红岗北扶余油层小层划分与对比[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7 肖超;吕鹏贤;张洪峰;王桂娟;杨东;;查干湖地区扶余油层产能预测方法研究[J];油气井测试;2010年04期

8 陈博;李占东;单丹丹;李吉;;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扶余油层主河道预测及其油气意义[J];价值工程;2012年30期

9 夏建慧,周书欣;关于松辽盆地扶余油层的油源问题[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10 赵莹;;头台油田茂11区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魏宪成;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产能工程投产[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刘祥飞;大庆地震预测技术在扶余油层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记者 立春;地震预测技术在扶余油层取得重大突破[N];大庆日报;2005年

4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余虹娜;大庆油田水平段最长井固井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杜志清 本报记者 王敬;科技引擎助力外围油田持续稳产[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姚仕文 本报特约记者 刘安岐 冯金有;挑战极限勇者胜[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穆广田;“通吃”油层深挖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记者 裴丽;杏北油田为4000万吨稳产再做新贡献[N];大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云燕;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2 刘宗堡;三肇凹陷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张雷;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康德权;肇州油田州201区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周永炳;齐家油田扶余油层成藏主控因素及有效开发配套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6 杨庆杰;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油气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李延平;大庆油田州201区块扶余油层精细地层格架与沉积微相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宋土顺;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中优质储集条件的形成机制及预测[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猛;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扶余油层精细沉积相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李鑫;大庆长垣南部敖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淑晶;肇源南长47井区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任欢颂;朝44南区扶余油层井震结合构造精细刻画[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陈素凤;大安油田扶余油层次生孔隙发育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王佳慧;临江地区扶余油层精细建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周浩;储层预测技术在吉林油田中央坳陷区扶余油层中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郝泽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沉积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9 翟雪;大安油田扶余油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10 许玲玉;高台子油田扶余油层精细构造解释[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14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14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3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