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地下工程地震灾害综合风险要素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5:03

  本文关键词:地下工程地震灾害综合风险要素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工程 地震灾害 综合风险 要素


【摘要】:辨识地下工程震害风险元素是工程抗震安全性评价与科学防治的基础。应用系统论方法进行地下工程地震灾害综合风险体系的结构化分解和元素集成,建立任务、事件、要素的地下工程地震灾害综合风险三元支持结构形式化描述,全面考量多重震害风险要素;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作用、环境条件、监测表现等角度进行风险元素的解译,探究地下工程震害致灾元素和承灾元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作用机理,构建地震作用下地下工程风险分析科学的概念体系和方法论框架,为探索地下工程震害风险的本质致因、地下工程震害系统分析与评估的综合集成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野战工程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
【关键词】地下工程 地震灾害 综合风险 要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54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066)资助
【分类号】:P315.9
【正文快照】: 0引言地下结构震害机理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工程界和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Wang et al.,2013;王凤山等,2014)。全面认识和科学评价地下工程抗震耦合风险是岩土工程等科学研究关注的现实课题(Zhang et al.,2013;崔光耀等,2013;崔臻等,2015),其主要任务是围绕致险因素、孕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龙;李术才;李树忱;;地下工程的风险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2 姚宇辉;;对地下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的探讨[J];民营科技;2008年10期

3 曹元兵;靳茂虎;刘斌;;地下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J];城市地质;2009年04期

4 王凤山;;地下工程抢修作业计划与控制要求及其策略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5 韩现民;朱桃杏;高新强;孙明磊;刘志春;;高校教育中教研团队的建设与作用——以地下工程教研团队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6 郭青伟;李玉涛;;探索地下工程一体化教学体系[J];内江科技;2011年11期

7 陆春昌;;地下工程的主要风险与规避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08期

8 王福禄;;探讨地下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3年23期

9 倪德祥,陈孝培;上海地下工程的技术问题[J];上海地质;2000年01期

10 刘艳凤;邵雪峰;;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其对未来的发展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_5吉佐;侯秉承;;地下工程风险分摊与保险[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2 罗天碧;;汉南花岗岩某地下工程编录体会[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3 ;《地下工程与隧道》首届理事会[A];重大隧道、地铁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排水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欢迎订阅2010年《地下工程与隧道》杂志[A];重大隧道、地铁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排水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陶要彬;刘学辉;;地下工程逆做法施工浅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6 郭陕云;;论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郭陕云;;探询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研究的基本课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起伟;袁丽;董娴;连慧亮;王婧;;地下工程中氡的防治措施[A];绿色设计 创新 实践——第5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文集[C];2013年

9 姚源道;刘忠义;;地下工程堵漏防水出现问题的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10 王明年;关宝树;;地下工程的施工力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化;地下工程风险控制成为关注焦点[N];建筑时报;2007年

2 杨峰;地下工程用除湿空调机通过技术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3 杨峰;地下工程用除湿空调机通过技术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4 李代祥 陈文广;究竟还有多少地下工程“欠账”[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宋世斌;隧道的未来:环保安全节能[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何丽;都市地下工程的尖兵[N];中国企业报;2000年

7 天津市勘察院院长 李文春;防微杜渐 科学认识综合技术在地下工程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N];天津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涂露芳;八年磨砺攻克北京最难地下工程[N];北京日报;2013年

9 张强 杨斌 方颖 李成刚;地下工程节能设计不容忽视[N];中国建设报;2012年

10 记者 新月 通讯员 徐词;“新南环”首幢回迁房地下工程完工[N];苏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丛苗;深埋大跨度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志新;地下工程中土参与作用的结构承载力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晓燕;中国地下工程氡污染及其健康危害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李明;山岭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评价理论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伍国军;地下工程锚固时效性及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6 程雪松;地下工程中若干失稳破坏问题的机理和冗余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坡;基于ANSYS二次开发地下工程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宪强;地下工程明挖法近接既有建筑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志超;明挖法地下工程与近接既有建筑位移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郝海亮;精密导向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5 罗建飞;基于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地下工程高效有限元算法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于素慧;基于盖挖逆作法的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卢山;地下工程位移反分析及开挖顺序优化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叶敬彬;地下工程高效和局部精度降低算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孝健;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破坏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刘靖华;地下工程施工力学若干理论及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16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16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