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滇西瑶山杂岩变形特征与新生代剥露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发布时间:2017-10-12 16:42

  本文关键词:滇西瑶山杂岩变形特征与新生代剥露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磷灰石裂变径迹 变形特征 新生代冷却与剥露历史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瑶山杂岩


【摘要】:瑶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ASRR)上最南端的一个杂岩体,即瑶山-大象山杂岩的中国境内部分。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并正确理解ASRR变质杂岩的剥露与构造演化,本文开展了杂岩体的宏观构造以及深入的显微构造分析,并在平行杂岩延伸方向上和垂直杂岩延伸方向上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显示,瑶山杂岩作为一个宏观线性穹窿,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热演化过程。磷灰石的热历史反演结果表明,在约30Ma的时候,瑶山杂岩就已经剥露到距地表4.3km处,继而存在三次抬升过程:30~25Ma,是一个快速的抬升过程,冷却速率为8~8.9℃/Myr;25~12.5Ma,是一个相对缓慢的抬升过程,冷却速率为1.5~1.9℃/Myr;从中新世约13Ma至今,抬升速度又开始加快,但小于第一阶段的速度,冷却速率为3.4~4.1℃/Myr。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布,在平行杂岩体的延伸方向上,剥露过程不是整体抬升的,而是一个不均匀的剥露过程;而在垂直杂岩体延伸方向上,是一个整体的均匀的剥露过程。区域尺度上,沿着瑶山-大象山杂岩体延伸方向上,从南东到北西,磷灰石年龄有逐渐变新的趋势,说明剥露具有穿时性;而在瑶山杂岩局部,剥露具有不均匀性,类似于波瓦状剥露特点。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 变形特征 新生代冷却与剥露历史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瑶山杂岩
【基金】:国家“973”项目(2015CB452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211、41172190)联合资助
【分类号】:P542
【正文快照】: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本文受国家“973”项目(2015CB4526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211、41172190)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隆,万景林,周中毅;塔里木盆地轮南一井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及其热历史[J];核技术;1991年07期

2 付明希;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4期

3 袁万明,董金泉,保增宽;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地学前缘;2004年04期

4 田云涛;袁玉松;胡圣标;;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新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3期

5 焦亚先;邱楠生;阙永泉;;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对模拟热历史的影响[J];现代地质;2013年05期

6 冯石;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分析在石油勘探中的初步应用[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7 王彦斌,王永,刘训,傅德荣,王军,王世成;天山、西昆仑山中、新生代幕式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J];中国区域地质;2001年01期

8 许长海;周祖翼;P.Van Den Haute;J.L.Mansy;杨风丽;;合肥盆地构造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J];石油学报;2006年06期

9 王世明;马昌前;佘振兵;陈志勇;杨颖;;柴西新生代沉积源区及盆地热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5期

10 王先美;钟大赉;王毅;;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脆性断裂活动的时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亚先;邱楠生;;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对模拟热历史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世成;康铁笙;荆贵茹;周礼成;汪屹华;;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及年龄的热历史意义及应用[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杨蓉;;磷灰石裂变径迹多元动力学模拟[A];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田云涛;朱传庆;徐明;饶松;Barry P.Kohn;胡圣标;;白垩纪以来米仓山—汉南穹窿剥蚀过程及其构造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5 袁万明;;西藏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士林;林舸;肖焕钦;;沾化凹陷构造-热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志诚;郭召杰;吴朝东;方世虎;;天山北缘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证据[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王军;金小赤;任留东;陈炳蔚;;西昆仑北坡克里阳剖面新生代沉积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施小斌;王良书;郭随平;;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在复杂热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袁万明;董金泉;李红阳;王世成;;磷灰石裂变径迹对甘肃省大水金矿成矿时代的制约[A];固体核径迹论文集——第八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辉;贺兰山、秦岭山脉新生代伸展隆升及断层摩擦生热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少飞;北祁连山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彭杨伟;酒泉、肃北盆地新生代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及其意义[D];兰州大学;2006年

3 李清洋;祁连山东段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彭杨宏;柴达木盆地北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及其意义[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9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19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a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