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北—雁栖山区崩塌危险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北京怀北—雁栖山区崩塌危险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崩塌 ArcGIS 信息量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危险性评价
【摘要】:崩塌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普遍性的地质灾害类型,且其在地质灾害中占有的比例仅次于滑坡,崩塌常因形成环境复杂,规模可大可小,发生突然且宏观特征不明显而使其威胁性更大。2012年7月北京市发生的特大降雨,引发了多起崩塌,致使大量居民房屋受损,道路损坏。伴随着北京郊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道路的修建以及景区不恰当的开发,形成了大量的人工边坡,为崩塌的发生孕育了条件,形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为依托,在对野外崩塌灾害详细调查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rc GIS平台,并运用两种数学方法,开展对北京怀北-雁栖地区崩塌危险性评价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研究区崩塌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研究区崩塌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崩塌的8个主要因子,分别为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向、坡度、地层岩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多年平均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并对这8个指标进行量化与分级。(2)基于Arc GIS,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进行崩塌危险性分区与评价。运用matlab计算出每个单元每个因子的隶属度,乘以由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计算出每个网格单元的最大隶属度,结合GIS,得到研究区的崩塌危险性分区图,并对分区结果进行了评价。(3)基于Arc GIS,并运用信息量法,对研究区进行崩塌危险性分区与评价。通过GIS的重分类功能,将8个影响因子划分为27个分级,得到各分级的信息量值,运用GIS获取研究区的崩塌危险性分区图,并对分区结果进行了评价。(4)对两种数学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绝大部分的实际崩塌调查点都落在中高危险区内,定性说明,两种模型的区划结果都与实际较相符;两种模型的AUC检验曲线都呈“凸型”,说明两种模型的评价结果良好。信息量法的AUC值大于模糊综合的值,得出信息量法的评价结果相对于模糊综合更准确。
【关键词】:崩塌 ArcGIS 信息量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危险性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ArcGIS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研究11-12
- 1.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2-13
- 1.2.3 评价模型与方法的研究13-14
- 1.3 研究内容14
- 1.4 技术路线14-16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16-25
- 2.1 自然条件16-18
- 2.1.1 地理位置16
- 2.1.2 气象水文16-18
- 2.2 地质环境条件18-25
- 2.2.1 地形地貌18
- 2.2.2 地层岩性和工程地质岩组18-21
- 2.2.3 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21-23
- 2.2.4 水文地质23-24
- 2.2.5 人类工程活动24-25
- 第3章 崩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25-32
- 3.1 崩塌分布特征25-26
- 3.2 崩塌发育特征26-29
- 3.3 崩塌影响因素分析29-31
- 3.3.1 形成条件29-30
- 3.3.2 诱发因素30-31
- 3.4 小结31-32
- 第4章 建立崩塌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32-46
- 4.1 确定危险性评价指标32-33
- 4.1.1 确立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原则32
- 4.1.2 危险性评价指标的确定32-33
- 4.2 评价单元的划分33-35
- 4.3 评价指标的量化与分级35-44
- 4.3.1 高程36-37
- 4.3.2 地形起伏度37-38
- 4.3.3 坡度38-39
- 4.3.4 坡向39-40
- 4.3.5 地层岩性40-41
- 4.3.6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41-42
- 4.3.7 多年平均降雨量42-43
- 4.3.8 人类工程活动强度43-44
- 4.4 确定分级标准44-45
- 4.5 小结45-46
- 第5章 崩塌危险性评价46-62
- 5.1 基于GIS的崩塌危险性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46-55
- 5.1.1 模糊综合评判法46-48
- 5.1.2 层次分析法48-50
- 5.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50-52
- 5.1.4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崩塌危险性评价52-54
- 5.1.5 模糊综合评判法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54-55
- 5.2 基于GIS的崩塌危险性信息量法评价55-59
- 5.2.1 信息量法55-56
- 5.2.2 信息量法的崩塌危险性评价56-58
- 5.2.3 信息量法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58-59
- 5.3 崩塌危险性评价结果比较59-61
- 5.4 小结61-62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6.1 结论62-63
- 6.2 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识;张雅莉;张鹏;马金珠;;白龙江流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1期
2 黄孝刚,张家军,甘华阳;滑坡危险性评价预测的新思路[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年03期
3 王杰;马凤山;郭捷;魏爱华;巩城城;;一种改进的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年02期
4 朱吉祥;张礼中;周小元;梁国玲;王乾;蔡子昭;;反距离加权法在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3期
5 涂长红;商建林;谢叶彩;廖化荣;;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在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广东省滑坡危险性评价为例[J];灾害学;2007年01期
6 何虎军;苏生瑞;王孝健;李鹏;;基于未确知测度的崩塌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及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李家存;李京;Jasmi;;基于概率指数模型的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7年08期
8 王萌;乔建平;;贡献权重模型在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年01期
9 江小军;刘美影;郭少河;;龚滩红粘土软弱层发育特征与危险性评价[J];科技与企业;2013年16期
10 赵建华;陈汉林;杨树锋;程晓敢;;滑坡危险性评价中关键因素的筛选[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杰;马凤山;郭捷;魏爱华;巩城城;;一种改进的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李运才;郭秀云;李永兴;;化学品危险性评价[A];中国毒理学会管理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暨换届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郭文军;崔京浩;;燃气危险性模糊评价的逆问题[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4 王宇;梁收运;李晓;;GIS在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权瑞松;;基于简化城市内涝模型(SUWM)的上海中心城区内涝危险性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夏登友;辛晶;康青春;贾定夺;王铁;;模糊集值统计理论在交通工具火灾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郑伟;佟淑娇;;采油厂联合站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俞祚福;;基于火灾危险性模糊综合评定的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研究[A];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国芳;刘艳;陈宝智;;基于神经网络BP算法的人因危险性评价[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金晓媚;刘金韬;张杰坤;;重庆市危岩、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矿轩;安全评价的过程、分类及法律要求[N];中国矿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彩云;基于智能算法的滑坡位移预测与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王志旺;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滑坡分形特征分析与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李德顺;基于广义集对分析的系统危险性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 ;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牧孜;甘肃省秦安县滑坡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陈宇;金沙江旭龙水电站近坝区滑坡分形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6年
3 胡敏红;北京怀北—雁栖山区崩塌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郑向东;滑坡遥感信息提取及危险性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戴悦;基于信息量模型的三峡库区滑坡区域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潘长明;西北农村地区房屋调查分析与危险性鉴定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7 姜琪文;基于ArcGIS的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林晓飞;煤矿通防事故危险性预警及集成式管理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9 高宇;基于GIS的黄土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夏巍巍;龙南县足洞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2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32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