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TI介质中多震相旅行时层析成像——以井间成像为例
本文关键词:一般TI介质中多震相旅行时层析成像——以井间成像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各向异性TI介质 多震相射线追踪 弹性参数反演 井间旅行时层析
【摘要】:传统的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正、反演研究大多基于弱各向异性假设下的VTI介质,且主要是有关初至波的射线追踪和相应的旅行时反演。然而,随着勘探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一般普适的(含强)TI介质中的多震相射线正、反演方法,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各向同性介质多震相分区多步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推广到一般各向异性TI介质,结合相、群速度导数的一阶旅行时扰动方程,采用共轭梯度求解带约束的阻尼最小二乘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震相旅行时进行一般TI介质弹性参数反演的方法。井间地震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多震相旅行时联合反演可有效提高成像分辨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科学与工程系;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球物理系;
【关键词】: 各向异性TI介质 多震相射线追踪 弹性参数反演 井间旅行时层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403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79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14B13814)联合资助
【分类号】:P631.4
【正文快照】: *江苏省南京市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科学与工程系,211100。Email:jiaojiao.1986520@163.com本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403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799)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14B13814)联合资助。1引言大量的实验室岩石样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文生,何樵登;利用VSP和跨孔走时反演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常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彩霞;赵惊涛;王真理;;VTI介质快速偏移速度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彩霞;赵惊涛;王真理;;VTI介质快速偏移速度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4年
2 Caixia Yu;Yanfei Wang;Jingtao Zhao;Zhenli Wang;;Double parameterized regularization inversion method for migration velocity analysis in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edia with a vertical symmetry axi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国娇;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介质中多震相走时同时反演方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兴;基于第二代小波变换的各向异性参数反演[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辉,何樵登;横向各向同性介质走时反演[J];石油物探;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民;沈得秀;李滔;;核震相在数字仪上的记录特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6期
2 周彦文;刘希强;;初至震相自动识别方法研究与发展趋势[J];华北地震科学;2007年04期
3 王利兵;闫俊岗;刘立申;高登平;白永福;张伟;;地震后续震相自动生成软件的设计与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2009年02期
4 张少泉;;震相概述[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4年04期
5 林怀存,于秀兰;山东地区某些震相的走时速度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85年S1期
6 赵荣国;;震相概论——纪念人类记录地震波百周年[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10期
7 聂永安;姚兰予;冯德益;;考虑震相清晰度时的最优化定位方法[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3年02期
8 阎瑞贞;测震分析的点滴体会[J];山西地震;2001年04期
9 马波;关于四震相方法的初步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1983年02期
10 吕浩江,林建生;台湾东北部地区两次地震的震相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配新;颜其中;任勇;;数字地震信号震相自动识别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2 ;模型震相辨认方法的研究[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3 王凤贤;魏小虹;王玉先;;浅析松辽盆地沉积层对大庆台网震相到时的影响[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高世玉;肖同兴;冯永革;;区域震相的动力学性质与华北强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赵连锋;谢小碧;王卫民;姚振兴;;利用区域震相估计朝鲜核爆的当量[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王培德;克劳茨S;;地震近场记录中来自沉积盆地底部的S—P转换波震相[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周蕙兰;马延路;何小波;;f弱震相识别方法与PKJKP震相调查[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延路;周蕙兰;;中国及邻区D″顶面反射震相探查方法及其埋藏深度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万琴;郑治真;;波在非线性固体介质中传播的观测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刘志;王夫运;杨健;;一种震相拾取误差的自动判别和计算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喜珍;小波变换在地震数据压缩和震相到时拾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崇加军;基于震相特征的地震成像方法和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张瑞青;基于三重震相研究青藏高原和西北太平洋俯冲带上地幔过渡带速度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地震事件和震相检测处理系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2 周银兴;微震事件检测及震相自动识别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3 王彩霞;多震相初至自动检测识别方法技术[D];长安大学;2014年
4 冯红武;地震预警中的震相自动识别方法和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4年
5 陈少波;地震预警系统的P波震相自动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6 孙茁;基于sPn震相测定地震深度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孟庆君;CAP方法和深度震相确定地震震源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黄国娇;地震多震相走时同时反演方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许丰;格林函数样条插值和S变换在重、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惠少兴;三维Q值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2年
,本文编号:1039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3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