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凹凸坡的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地震作用下凹凸坡的稳定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坡面形态 振动台试验 动力分析 边界条件 地震作用
【摘要】:我国的山地丘陵地带众多,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土木工程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中,地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国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如何保证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减轻或避免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研究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本文采用小型振动台试验与有限元差分法软件FLAC~(3D)分析凸、平、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主要工作成果如下:(1)采用自主设计的模型箱,利用WS-Z30小型精密振动台,对凸、平、凹三种坡形的边坡模型进行动力稳定性试验,对坡顶上的首条纵向裂纹与边坡失稳破坏进行分析,试验表明:凸坡稳定性最差,平直坡次之,凹坡最稳定。试验采用了45°、60°、75°三种坡角进行分析,得出坡角越大,边坡稳定性越差的结论。(2)利用不同振动方向垂直入射的剪切波对边坡模型进行动力试验,分析振动方向对于边坡稳定性影响,得出横向振动与纵向振动相比,边坡更容易失稳破坏。(3)采用FLAC~(3D)分析凸、平、凹三种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探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中振动方向对于边坡破坏形态的影响,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具有一致性,即横向振动下的边坡更容易变形失稳。(4)对比振动试验与FLAC~(3D)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坡面形态、垂直入射剪切波振动方向以及边界条件对于边坡的影响,认为边界对于边坡的影响较小,振动台试验结果能较为可靠.并对不同坡面形态边坡的支护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坡面形态 振动台试验 动力分析 边界条件 地震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4
- 1 绪论14-24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4-16
- 1.1.1 选题背景14-15
- 1.1.2 研究意义15-16
- 1.2 研究现状16-22
- 1.2.3 动力作用下边坡反应的理论研究16-17
- 1.2.4 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方法在边坡模拟中的应用17-22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2-24
- 1.3.1 主要研究内容22-23
- 1.3.2 技术路线23-24
- 2 边坡动力特性的振动台试验设计24-34
- 2.1 概述24
- 2.2 试验设备与试验材料24-28
- 2.2.1 试验设备简介24-25
- 2.2.2 模型箱的设计与制作25-26
- 2.2.3 试验用土的选取26-28
- 2.2.4 制样设备28
- 2.2.5 土样参数测定仪器28
- 2.3 边坡试验方案28-33
- 2.3.1 边坡土体填筑28-29
- 2.3.2 输入地震波29-31
- 2.3.3 试验数据采集31
- 2.3.4 试验方案设计31-32
- 2.3.5 边坡试验步骤32-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3 边坡振动台试验结果及分析34-64
- 3.1 边坡试验现象34-41
- 3.1.1 60°平坡的破坏过程现象34-37
- 3.1.2 60°凸坡的破坏过程现象37-39
- 3.1.3 60°凹坡的破坏过程现象39-41
- 3.2 初始裂纹出现特征分析41-51
- 3.2.1 坡度对于首条裂纹影响分析45-47
- 3.2.2 坡形对于首条裂纹影响分析47-49
- 3.2.3 振动方向对于首条裂纹影响分析49-51
- 3.3 边坡失稳破坏特征分析51-63
- 3.3.1 坡度对于边坡失稳破坏影响分析57-59
- 3.3.2 坡形对于边坡失稳破坏影响分析59-61
- 3.3.3 振动方向对于边坡失稳破坏影响分析61-63
- 3.4 本章小结63-64
- 4 边坡地震动力响应FLAC~(3D)数值模拟64-100
- 4.1 FLAC~(3D)程序简介64
- 4.2 FLAC~(3D)分析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64-72
- 4.2.1 FLAC~(3D)动力分析特点64-65
- 4.2.2 动力模拟网格划分65-66
- 4.2.3 模型边界条件66-67
- 4.2.4 地震荷载的施加67-68
- 4.2.5 阻尼的选取68
- 4.2.6 地震波的输入68-69
- 4.2.7 FLAC~(3D)模型的建立以及动力分析流程69-72
- 4.3 坡形对于边坡稳定性影响72-79
- 4.3.1 坡形对于边坡失稳破坏的影响72-76
- 4.3.2 坡形对于位移的影响76-77
- 4.3.3 坡形对于速度的影响77-78
- 4.3.4 坡形对于加速度的影响78-79
- 4.4 振动方向对于边坡稳定性影响79-88
- 4.4.1 振动方向对于边坡破坏的影响80-82
- 4.4.2 振动方向对于边坡位移的影响82-85
- 4.4.3 振动方向对于边坡应力的影响85-88
- 4.5 边界对于边坡稳定性影响88-97
- 4.5.1 边界对于边坡破坏形态的影响89-91
- 4.5.2 边界对于边坡位移的影响91-95
- 4.5.3 边界对于边坡应力的影响95-97
- 4.6 本章小结97-100
- 5 结论与展望100-102
- 5.1 结论100-101
- 5.2 展望101-102
- 致谢102-104
- 参考文献104-110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策;;地震作用力的数学力学计算分析[J];科技风;2008年14期
2 吴鹏飞;曹加良;;地震作用及其确定理论[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3 Тананайко О.Д;Уздин А.М.;Шварц М.А.;张蕴哲;;地震作用下土坝的空间计算问题[J];国外地震工程;1983年02期
4 王雪生,薛素铎,曹资;结构多维地震作用研究综述及展望(Ⅰ)——地震动输入[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4期
5 张季;;烟囱结构地震作用的研究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6 冷元;范存新;唐和生;;基于规范的高层建筑风与地震作用的简明对比[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刘跃伟;李宏男;;地震动的扭转分量与结构的扭转地震作用[J];工程力学;2012年11期
8 聂利英,李建中,范立础;地震作用下结构碰撞的模型参数及其影响分析[J];工程力学;2005年05期
9 李春祥,韩传峰,杨文勇;建筑结构在风与地震作用下的时滞补偿主动控制算法[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0 李春祥,王肇民;地震作用下结构瞬时开闭环最优化控制[J];世界地震工程;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成刚;尹之潜;;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地震作用与其它荷载的组合计算[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2 周乾;闫维明;纪金豹;;地震作用下浮放物体摇晃响应仿真分析[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戴秋云;;在地震作用下核电站结构可靠性评价[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4 杨成;高夕良;李力;赵世春;张光辉;李英民;;大型火车站台结构的地震作用下扭转不规则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张誉;王卫;;双向地震作用下不规则框架的扭转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6 唐凤乾;赵均;;屋顶塔上微波天线的地震作用计算[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侯杰;;地震作用下砖砌墙体倒塌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8 胡盈辉;庄茁;由小川;;大型储液罐在地震作用下的附加质量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波;欧进萍;;在多次地震作用下结构概率累积损伤初探[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蔡新;李益;吴威;叶松;;地震作用下堤防风险分析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朋;双向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及损伤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高霖;地面式钢筋混凝土水池自愈、渗漏试验及地震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3 崔丽丽;基于唯象模型的梁式桥地震碰撞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辰昊;单双向地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结构滞回耗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沙峰;地震作用下车—桥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3 王涛;大型落地式钢板仓地震作用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4 管英s,
本文编号:1039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3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