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辽河油田沈179块地质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23:00

  本文关键词:辽河油田沈179块地质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辽河油田沈179块 微构造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储层非均质性


【摘要】:辽河油田沈179块自投入开发以来,由于该油田含油井段长,层间物性差异明显,开发过程中层间矛盾已经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油藏的认识,开展对辽河油田沈179块地质特征研究。本论文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旋回为基础,标志层控制,三级对比,逐级细分”的旋回对比法,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内69口井的资料开展了细致的小层划分与对比;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沈179块构造特征、单砂体的起伏变化所显示的微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沈179块构造复杂,主要发育两组分别呈北东向和东西向断层,其中北东向断层控制了研究区油气的运移与聚集,东西向断层则对断块主要起分割作用。以测井资料和岩心特征为基础资料,建立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测井解释模板,依据井资料划分单井测井相,在三角洲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对小层的测井微相进行组合,分析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同时进行了沉积相纵向演变规律研究,利用测井相特征按沉积时间单元划分沉积微相;从岩心分析入手,通过系统地研究沈179块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四性关系测井解释图版。根据沈179块岩心分析数据,孔隙度为10~25%,平均为14.6%;渗透率为10~500×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320×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从岩性特征、储层物性特征、砂体展布特征等方面分析,对储层层间、平面和层内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沈179块属于中-强的非均质性储层。最后,在对沈179块构造、储层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油气水在平面上以及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并计算了油气地质储量。
【关键词】:辽河油田沈179块 微构造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储层非均质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2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0.3 主要研究内容10
  • 0.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0-12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12-17
  • 1.1 区域构造概况12
  • 1.2 地层沉积特征12-14
  • 1.3 勘探开发历程14-17
  •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17-24
  • 2.1 地层特征及分层方案17-19
  • 2.1.1 地层特征17
  • 2.1.2 标志层17-18
  • 2.1.3 分层方案18-19
  •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19-24
  • 2.2.1 地层对比划分依据20
  • 2.2.2 对比方法及对比结果20-24
  • 第三章 构造特征研究24-37
  • 3.1 构造解释流程24-34
  • 3.1.1 断层解释24-27
  • 3.1.2 层位解释27-31
  • 3.1.3 构造图编制31-34
  • 3.2 构造特征分析34-35
  • 3.3 构造变化35
  • 3.4 微构造特征35-37
  • 第四章 沉积微相研究37-44
  • 4.1 沉积背景及沉积模式37-38
  • 4.2 岩石相特征及测井相38-39
  • 4.3 单井沉积相分析39-40
  • 4.4 砂体分布形态40-41
  • 4.5 沉积微相平面组合及特征分析41-44
  • 第五章 储层特征44-48
  • 5.1 岩性特征44
  • 5.2 物性特征44-46
  • 5.3 储层含油性46
  • 5.4 储层敏感性46-48
  • 5.4.1 水敏特征46
  • 5.4.2 盐敏特征46-48
  • 第六章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48-58
  • 6.1 层间非均质性48-53
  • 6.1.1 层间岩性的差异48
  • 6.1.2 层间物性的差异48-50
  • 6.1.3 层间厚度的差异50-52
  • 6.1.4 分层系数52
  • 6.1.5 储层隔层特征52-53
  • 6.2 平面非均质性53-57
  • 6.2.1 储层砂体平面展布特征53-56
  • 6.2.2 非均质参数平面分布特征56-57
  • 6.3 层内非均质性57-58
  • 第七章 油层分布特征及储量计算58-64
  • 7.1 油层分布特征58-61
  • 7.1.1 油气水分布特点58-61
  • 7.1.2 油藏类型61
  • 7.1.3 地层压力与温度61
  • 7.2 储量计算61-64
  • 7.2.1 储量计算方法和计算单元62
  • 7.2.2 储量参数的确定62-63
  • 7.2.3 储量计算结果63-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8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68-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军,孟元林,张靖,肖丽华,周s,

本文编号:1063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63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2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