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荷载下桩—土界面弱化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循环荷载下桩—土界面弱化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桩-土界面 弱化效应 循环荷载 恒刚度 颗粒流
【摘要】:桩-土界面的弱化是影响循环荷载下桩基承载性能的首要机制。循环荷载下桩-土界面弱化效应主要包括界面剪应力循环弱化、界面法向应力循环弱化以及界面砂土颗粒破碎机制三部分,三者彼此影响共同制约桩-土界面的承载性能。本文采用CNS桩-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和PFC颗粒流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系统揭示循环荷载下不同影响因素对界面弱化的影响规律。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CNS循环剪切试验研究发现,剪应力与法向应力随循环剪切数增加均呈对数型衰退,且剪应力衰退主要发生在前5次循环,20次循环后剪应力衰减幅度达50%。两者的衰减速率随初始法向应力、剪切位移幅值以及界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2)CNS循环剪切试验中混凝土界面摩擦角大于钢板界面摩擦角,循环剪切后砂样内摩擦角较原状砂样内摩擦角衰减幅度达10%~17%。循环剪切后,混凝土与钢板界面剪切带砂样的中值粒径取值范围分别为0.16mm~0.19mm、0.19mm~0.21mm,两者均明显小于原状砂样的中值粒径0.34mm。(3)PFC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存在临界摩擦系数μcr,当界面摩擦系数小于μcr时,剪切带厚度随摩擦系数增加而增大,界面摩擦系数大于μcr时,剪切带厚度变化则很小。相同颗粒间黏结力下,初始法向应力越大,剪切带厚度越大。初始法向应力相同时,随着颗粒间黏结力的增加,剪切带厚度不断降低。并采用归一化原理提出了切向弱化因子Dτ与法向弱化因子Dσ经验公式。(4)颗粒流数值模拟结果同时表明,在界面摩擦系数、颗粒间黏结力相同情况下,随着界面剪切位移幅值的增加,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的衰退速率不断增加;在界面摩擦系数、剪切位移幅值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颗粒间黏结力的增加,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的衰退速率不断降低。
【关键词】:桩-土界面 弱化效应 循环荷载 恒刚度 颗粒流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3.1;TU435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2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3
- 1.2.1 循环荷载下模型桩试验研究13-15
- 1.2.2 桩-土界面剪切试验研究15-22
- 1.2.3 桩-土体系颗粒流数值模拟22-23
- 1.3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23-24
- 1.4 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24-26
- 第2章 桩-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设置26-44
- 2.1 大型恒刚度界面循环剪切仪的研制26-35
- 2.1.1 CNS剪切仪研制机理26-28
- 2.1.2 CNS剪切仪研制思路28-34
- 2.1.3 CNS剪切仪创新点34-35
- 2.2 试验材料35-38
- 2.2.1 试验用砂35-36
- 2.2.2 混凝土试块36
- 2.2.3 传感器布设36-38
- 2.3 桩-土界面剪切试验技术路线38-41
- 2.3.1 试验依据38-39
- 2.3.2 试验技术方案39-40
- 2.3.3 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40-41
- 2.4 试验数据处理41-42
- 2.4.1 光纤传感器数据处理41-42
- 2.4.2 微型土压力计数据处理42
- 2.5 本章小结42-44
- 第3章 桩-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结果及分析44-72
- 3.1 单调剪切试验结果及分析44-46
- 3.2 循环剪切试验结果及分析46-69
- 3.2.1 混凝土-标准砂循环剪切试验结果46-50
- 3.2.2 钢板-标准砂循环剪切试验结果50-53
- 3.2.3 界面剪切应力与法向应力循环弱化分析53-55
- 3.2.4 循环剪切对桩-土界面摩擦角影响55-59
- 3.2.5 循环剪切对桩-土界面砂样颗粒级配影响59-63
- 3.2.6 初始法向应力对桩-土界面循环弱化影响分析63-65
- 3.2.7 剪切位移幅值对桩-土界面循环弱化影响分析65-66
- 3.2.8 无量纲循环弱化因子66-69
- 3.3 本章小结69-72
- 第4章 CNS循环剪切颗粒流模拟及参数分析72-100
- 4.1 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PFC简介72-76
- 4.1.1 PFC~(2D)颗粒流基本假设72
- 4.1.2 PFC~(2D)颗粒流计算周期72-75
- 4.1.3 PFC~(2D)颗粒流接触模型75-76
- 4.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76-82
- 4.2.1 颗粒流模型的建立76-81
- 4.2.2 颗粒流CNS循环剪切试验方案81-82
-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82-97
- 4.3.1 16组颗粒流试验模拟结果82-86
- 4.3.2 颗粒流剪切带团粒体破碎分析86-88
- 4.3.3 界面剪切应力与法向应力循环弱化分析88-93
- 4.3.4 无量纲弱化因子93-97
- 4.4 本章小结97-100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100-104
- 5.1 结论100-101
- 5.2 展望101-104
- 5.2.1 大型恒刚度界面循环剪切仪的改进及应用101-102
- 5.2.2 CNS循环剪切试验的优化102-104
- 参考文献104-11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110-112
- 致谢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中良;黄平;;界面摩擦过程非连续能量耗散机理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2 卢文波,,陶振宇;界面摩擦滑动引起的透反射波幅瞬变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3 王亚珍;黄平;龚中良;;热激发效应对界面摩擦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2年06期
4 陈大年,俞宇颖,尹志华,沈雄伟;斜冲击界面动力学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2年02期
5 徐松林;郑文;刘永贵;郑航;;冲击下花岗岩界面动态摩擦特性实验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6 丁凌云;龚中良;黄平;;基于耦合振子模型的摩擦力计算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10期
7 郑咏梅;戴浩宇;;草叶表面的一维非对称界面摩擦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1期
8 徐超;廖星樾;叶观宝;李志斌;;土工合成材料界面摩擦特性的室内剪切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5期
9 杜勇立;高礼;杨果林;;不同掺土量加筋煤矸石的界面摩擦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左红伟;岩石块体滑动的界面摩擦阻抗时效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煜;;电/磁场调控固/液/固界面摩擦力的机理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晓涛;陈国需;郭小川;;界面摩擦渗透的数学模型[A];中国石化协会、润滑脂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全体成员大会暨全国第十五届润滑脂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亚珍;基于热力耦合的界面摩擦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凯;磁头/磁盘界面摩擦学特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朱宏慧;4类土根—土界面摩阻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3 尚文昌;循环荷载下桩—土界面弱化机制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4 杜彦君;界面摩擦对高强度织物结构吸收冲击能量能力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彭远征;基于弹性振子模型的界面摩擦黏滑行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6 史春旭;平头弹冲击织物过程中界面摩擦的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邢会文;4种植物根—土界面摩阻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8 贾文兵;面接触多体界面摩擦和噪声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贾超;界面滑移条件下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摩擦系数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3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7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