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应变软化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与三维可视化建模

发布时间:2017-10-24 02:09

  本文关键词:基于应变软化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与三维可视化建模


  更多相关文章: 应变软化 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 三维可视化建模


【摘要】:我国是一个滑坡问题突出的国家,每年由其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以往用于滑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二维分析方法,并不考虑滑带土的应变软化特性和滑坡的空间效应。本文旨在寻找一种更加完备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滑带土剪切特性和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本文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条柱柱间力的假定,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2、通过对几种剪切本构模型的详细研究,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应变软化和残余强度影响的三段式剪切本构模型;3、将三段式剪切本构模型与本文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三维分析方法相结合,推导了一种基于应变软化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确定了各条柱底部剪应变的分布;4、分别编制了不考虑和考虑应变软化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程序,通过经典算例的验证,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不考虑应变软化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果与三维严格极限平衡法相差较小,提出的考虑应变软化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果比不考虑应变软化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下降10%~15%;5、利用sketchup等软件,结合地质勘察资料对张泽包滑坡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得到了滑坡三维模型。创新点:1、提出一种新型的剪切本构模型(三段式剪切本构模型),用以描述滑带土的应变软化特性;2、通过条柱柱间力的假定,并结合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一种新型的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3、将三段式剪切本构模型与本文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三维分析方法相结合,推导出一种可以考虑应变软化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4、基于三段式剪切本构模型,确定了各条柱底部剪应变的分布。
【关键词】:应变软化 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 三维可视化建模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5
  • 主要符号15-16
  • 1 绪论16-30
  • 1.1 研究背景16-2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0-26
  • 1.2.1 滑坡稳定性分析研究20-21
  • 1.2.2 滑带土剪切强度特性研究21-25
  • 1.2.3 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25-26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6-30
  • 1.3.1 主要研究内容26-28
  • 1.3.2 技术路线28-30
  • 2 极限平衡法30-48
  • 2.1 引言30
  • 2.2 二维极限平衡法30-35
  • 2.2.1 瑞典条分法(Fellenius法)30-32
  • 2.2.2 简化毕肖普法(Bishop)32-34
  • 2.2.3 不平衡推力法34-35
  • 2.3 三维极限平衡法35-46
  • 2.3.1 Bishop法(3D)37-39
  • 2.3.2 Spencer法(3D)39-42
  • 2.3.3 严格三维极限平衡方法42-46
  • 2.4 本章小结46-48
  • 3 软化本构模型与三维稳定性分析48-74
  • 3.1 引言48
  • 3.2 软化本构模型48-57
  • 3.2.1 传统剪切本构模型49-50
  • 3.2.2 直接跌落模型50-51
  • 3.2.3 考虑软化阶段的剪切本构模型51-55
  • 3.2.4 改进的剪切本构模型(三段式剪切本构模型)55-57
  • 3.3 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57-71
  • 3.3.1 坐标系的建立与条柱受力示意图57
  • 3.3.2 基本假定57-58
  • 3.3.3 几何特征参数的求取58-59
  • 3.3.4 理论推导(不考虑应变软化)59-63
  • 3.3.5 理论推导(考虑应变软化)63-68
  • 3.3.6 应变协调条件68-69
  • 3.3.7 求解稳定系数Fs的具体步骤69-71
  • 3.4 本章小结71-74
  • 4 程序实现与经典算例验证74-114
  • 4.1 引言74
  • 4.2 MATLAB简介及其优势74-75
  • 4.3 编程流程75-83
  • 4.3.1 曲面的拟合75-76
  • 4.3.2 变量与函数定义76-78
  • 4.3.3 网格划分78-80
  • 4.3.4 应变矩阵的构造80
  • 4.3.5 稳定系数的精度控制80-81
  • 4.3.6 数据可视化81-82
  • 4.3.7 调试与优化82-83
  • 4.4 经典算例验证83-111
  • 4.4.1 算例一(不考虑应变软化)85-91
  • 4.4.2 算例一(考虑应变软化)91-98
  • 4.4.3 算例二(不考虑应变软化)98-103
  • 4.4.4 算例二(考虑应变软化)103-111
  • 4.5 本章小结111-114
  • 5 实例计算114-156
  • 5.1 引言114-115
  • 5.2 工程概况115-118
  • 5.2.1 地理交通位置115-116
  • 5.2.2 勘察工作布置与滑坡平面特征116-117
  • 5.2.3 滑坡物质构成与水文地质条件117-118
  • 5.2.4 物理力学参数选取118
  • 5.3 二维稳定性计算118-130
  • 5.3.1 剖面与计算工况118
  • 5.3.2 稳定性计算方法118-119
  • 5.3.3 剖面示意图与稳定性计算119-130
  • 5.4 三维稳定性计算130-147
  • 5.4.1 地形空间曲面与画面空间曲面拟合130-136
  • 5.4.2 网格划分与空间相对位置136-137
  • 5.4.3 稳定系数计算137-142
  • 5.4.4 二维与三维稳定性分析结果对比142-144
  • 5.4.5 网格划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144-146
  • 5.4.6 软化因子对计算结果的影响146-147
  • 5.5 三维可视化建模147-153
  • 5.5.1 数据准备147-150
  • 5.5.2 等高线与曲面获取150-152
  • 5.5.3 三维模型的组建与渲染152-153
  • 5.6 本章小结153-156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156-158
  • 6.1 全文总结156
  • 6.2 本文创新点156-157
  • 6.3 今后研究展望157-158
  • 致谢158-160
  • 参考文献160-164
  • 附录1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水林;郑宏;刘泉声;郭明伟;葛修润;;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J];岩土力学;2014年03期

2 赵启林,王景全,孙宝俊;考虑材料应变软化的弹塑性有限元解法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刘杰民;;二元扰动有限元法和应变软化材料的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4 张强;王水林;葛修润;;圆形巷道围岩应变软化弹塑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5 李兆霞;一个综合模糊裂纹和损伤的混凝土应变软化本构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1995年01期

6 姜谙男;;深部开挖围岩非均匀破裂应变软化数值模拟[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张淳源;应变软化混凝土内蕴时间非弹性本构关系(英文)[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3期

8 张帆;盛谦;朱泽奇;张勇慧;;三峡花岗岩峰后力学特性及应变软化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9 殷有泉,张宏;模拟地震的应变软化的数学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1982年05期

10 严更,,丁方明;非局部应变软化破坏模型中的权函数[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启林;吴天寿;卓家寿;;考虑材料软化特性的结构分叉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黄磊;卢义玉;夏彬伟;贾亚杰;黄飞;;深埋软弱岩层钻孔围岩应变软化弹塑性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3 张崇厚;刘西拉;;多轴受压状态下混凝土的宏观裂缝与应变软化行为[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1990年

4 郭瑞平;李广信;阪上最一;;土应变软化性状的弹塑性模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徐嘉谟;;等距性断裂形成条件和机理的研究[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岚;深埋隧道应变软化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郑立宁;基于应变软化理论的顺层边坡失稳机理及局部破坏范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王学滨;应变软化材料变形、破坏、稳定性的理论及数值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飞;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岩石应变局部化数值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侯晨;新城金矿5#矿体-536m采矿巷道围岩稳定性监测与模拟[D];东北大学;2013年

3 张亮;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乐巧丽;应变软化土坡的稳定性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5 汪海博;应变软化模型在浅埋土质隧道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念;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三维边坡应变软化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7 李凯;基于应变软化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与三维可视化建模[D];重庆大学;2016年

8 张新全;考虑应变软化的锚板承载力大变形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伟晨;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岩土材料接触面循环单剪试验模拟及其力学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10 符新军;饱和粉土质砂应变软化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6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86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0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