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长春油田昌十区块双二段小层对比和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4:09

  本文关键词:长春油田昌十区块双二段小层对比和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二段 小层对比 沉积微相


【摘要】:长春油田昌10区块位于位于鹿乡断陷的五星构造带,是一个具有单斜构造的断块型油气藏,研究区的面积仅为0.5km2。自从自1988年3月,昌10井获工业油流,油田开发至今已经有28年的历史。昌10区块属挥发性油藏,开发初期采油速度快,地层压力迅速减小,地层能量衰减,采收率低。后期产量迅速下降,开采的成本急剧增加,开采的难度加大,为了保证油田的高产稳产,亟待剩余油挖潜。昌10区块需要进一步对目的层段进行小层对比和沉积微相特征研究,为挖潜工作提供依据。昌10区块具有高孔渗、高孔喉比、储层物性不均匀特征,储层非均质性严重。而且河道砂体的类型与砂体的叠加方式不是很清楚,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展布认识也不够深入。本项目充分利用昌10区块开发动用以来取得的动、静态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构造解释,识别基准面沉积旋回,开展精细地层对比。论文针对研究区特点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小层对比方法,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特征研究。以小层为单元对目的层进行高分辨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昌10双二段精细地层格架。借助周期旋回组合变化和叠加样式的特征,最终识别出2个Ⅲ级旋回,5个Ⅳ级旋回。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了5个砂组,20个小层,进一步以小层为标准划分出了单砂体。同时在前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岩心观察描述,综合利用录井、测井资料识别和确定出14种基本岩石类型和13种沉积微相,并建立了测井识别图版和各种微相的测井相模式。昌10区块双二段,主要微相包括河道、河口坝、间湾-河道间沉积,这些沉积相构成了扇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平原沉积。Ⅴ、Ⅰ砂组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Ⅳ、Ⅲ和Ⅱ砂组为扇三角洲平原沉积。双二段底界表现出明显的水进和湖平面的上升,到Ⅴ砂组顶界达到湖平面最高点;而后,在Ⅳ砂组时期湖平面下降,发育大量进积型河道砂体。在Ⅲ砂组时期湖平面快速下降,湖岸线快速退缩,发生冲洪积事件,形成大量砾质辫状河道砂体,成为了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Ⅲ、Ⅱ和Ⅰ砂组时期湖平面一直下降,划分为低位体系域;Ⅴ、Ⅳ砂组划分为高位体系域。通过对研究区地层进行在划分,我们能够弄清楚河道砂体的类型与砂体的叠加方式,双二段的沉积微相展布也得到了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砂体预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剩余油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双二段 小层对比 沉积微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14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0
  • 1.1.1 选题依据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10-11
  • 1.2.1 小层对比10-11
  • 1.2.2 沉积微相11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1-12
  • 1.4 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成果12-14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14-18
  • 2.1 地层14-15
  • 2.2 构造15-16
  • 2.3 油气勘探开发16-18
  • 第3章 小层精细对比18-38
  • 3.1 层组划分对比18-24
  • 3.1.1 划分资料选取18-21
  • 3.1.2 砂组对比原则21-22
  • 3.1.3 小层划分原则22
  • 3.1.4 地层划分方法22-24
  • 3.2 地层划分具体工作24-36
  • 3.2.1 标准井的确定24-25
  • 3.2.2 标志层的选取25-29
  • 3.2.3 典型剖面选取与砂组初步划分29-30
  • 3.2.4 骨架对比网格的建立30-31
  • 3.2.5 砂组内小层的确定31-32
  • 3.2.6 小层单元的对比32-33
  • 3.2.7 单砂体细分对比33-36
  • 3.2.8 结合动静态资料修正分层36
  • 3.3 地层划分方案36-38
  • 第4章 沉积相研究38-66
  • 4.1 沉积相类型38-40
  • 4.1.1 河道沉积38-39
  • 4.1.2 河口坝沉积39
  • 4.1.3 河道间-间湾沉积39-40
  • 4.2 沉积相标志和沉积相模式40-51
  • 4.2.1 几种主要测井曲线的岩-电机理41-42
  • 4.2.2 测井相模式42-46
  • 4.2.3 单井沉积相划分46-47
  • 4.2.4 沉积剖面对比研究47-51
  • 4.3 沉积相平面展布51-66
  •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0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亚军,杨龙;可视化智能化在小层对比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2 王西文,苏明军,王大兴,朱文春,刘存辉,唐月红;相控-等时小层对比方法及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6期

3 申春生;罗宪波;孟鹏;汪巍;王海更;徐中波;;渤海L油田小层对比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2012年S1期

4 裘亦楠;张志松;唐美芳;杨顺举;冯桂霄;;河流砂体储层的小层对比问题[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2期

5 李庆忠;符合小层对比原则的砂层内插技术[J];石油物探;1989年01期

6 胡克珍;王继贤;詹晓君;;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小层对比的专家系统[J];地球物理测井;1989年04期

7 胡克珍,刘子云;从测井曲线中提取小层对比信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年06期

8 赵翰卿;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1期

9 刘伟方;于兴河;孙勤华;滕团余;潘建国;;井震联合分级控制小层对比方法[J];石油物探;2006年06期

10 赵为永;朋卫云;;乌南油田小层对比分析研究[J];青海石油;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凤君;曹思远;许志成;韩瑞冬;周鹏;李国福;;小层对比中的串联约束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思远;张凤君;许志成;韩瑞冬;周鹏;李国福;;EMD方法在测井曲线小层对比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方法与大庆小层对比方法的讨论[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兴龙;沾化凹陷垦东6断块小层对比与沉积微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王茂汀;长春油田昌十区块双二段小层对比和沉积微相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李千;小层自动识别与对比的研究和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3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03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