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应力释放与孔压作用下圆隧围岩黏弹性变形解析理论

发布时间:2017-10-30 12:09

  本文关键词:应力释放与孔压作用下圆隧围岩黏弹性变形解析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围岩蠕变 应力释放 孔隙水压 时空效应 分数阶微积分 黏弹性


【摘要】:随着矿山开采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向深部发展,高地应力与高孔隙水压条件下岩巷长期变形与稳定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高地应力区原岩储能的逐步释放,即应力释放作用显著。另一方面,高孔隙水压条件下,围岩的孔压劣化效应也尤为突出,对岩巷长期稳定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假设围岩的力学性态服从分数阶Burgers蠕变模型,利用弹性-黏弹性的对应原理获得了在隧洞开挖面空间效应下的深埋岩巷围岩黏弹性蠕变解。进而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建立孔隙水压作用下轴对称岩巷的平衡方程,利用平面应变理论计算弹性应力场,并在体积应变率保持不变下获得高孔隙水压劣化Kelvin流变围岩的黏弹性蠕变解。在论述解析解正确性与优越性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应力释放、孔隙水压、成洞时间及更多相关参数对轴对称岩巷蠕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采用分数阶Burgers蠕变模型可以充分反映围岩黏弹性的蠕变特性,其中包含了蠕变的衰减特性与蠕变的稳定增长特性;(2)与诸多的蠕变模型,比如鲍埃丁-汤姆逊模型(H/M)、广义Kelvin模型等的计算结果相比,分数阶Burgers蠕变模型可以通过改变阶次来全面反映不同岩性的围岩,其中包括硬岩与软岩的蠕变黏弹性行为。(3)围岩变形受到开挖面空间效应和成洞时间效应的双重影响,在紧邻和远离开挖面的围岩蠕变行为中,占主导作用的分别为开挖面空间效应和成洞时间效应;另外,Hoek方程、Y.L.Lee方程与M.Panet方程均能较好地刻画与开挖面空间效应相关的应力释放响应。(4)洞壁内水压力较小时,孔隙水压对围岩质量的劣化作用偏弱,洞壁位移发展较小。随着孔隙水压增大,蠕变稳定阶段逐渐向不稳定发展,尤其在高孔隙水压作用下围岩劣化变形能力明显增大;另外,围岩蠕变衰减阶段过渡到蠕变亚稳定阶段的时间尺度基本不受洞壁内水压力的影响。(5)当黏滞系数的取值较大的时候,岩体蠕变速率的递减会越快,围岩蠕变也就很快进入蠕变稳定阶段;黏滞系数只对洞壁位移收敛过程产生影响,而对洞壁位移最终收敛量没有影响;在孔压劣化效应下,岩巷围岩蠕变对泊松比敏感性较强。(6)采用不同函数形式,即指数函数与幂函数拟合孔压劣化效应时,其计算结果验证了两种拟合函数的适用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岩性的岩体蠕变参数辨识差异较大,计算得到的位移以及各蠕变阶段所持续的时间尺度在定量上存在较大差别,但却在定性上保持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深化了应力释放与孔压劣化下轴对称岩巷时效变形响应的理论理解,为围岩长期稳定性的判断提供理论支持,希望能带来方法上的进步。
【关键词】:围岩蠕变 应力释放 孔隙水压 时空效应 分数阶微积分 黏弹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第1章 绪论14-2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4-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1
  • 1.3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21-22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22-24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计算模型24-44
  • 2.1 分数阶Burgers蠕变模型24-34
  • 2.1.1 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基础24-26
  • 2.1.2 分数阶Maxwell模型与Kelvin模型26-33
  • 2.1.3 分数阶Burgers蠕变模型的构建33-34
  • 2.2 H/M蠕变模型与广义Kelvin蠕变模型34-39
  • 2.3 开挖面空间效应39-40
  • 2.4 孔压劣化效应及其蠕变模型40-42
  • 2.4.1 黏弹性模量指数函数劣变40-41
  • 2.4.2 黏弹性模量幂函数劣变41-42
  • 2.5 小结42-44
  • 第3章 应力释放下圆形岩巷黏弹性蠕变变形解析44-76
  • 3.1 分数阶Burgers流变岩巷黏弹性变形计算44-49
  • 3.1.1 考虑应力释放影响的岩巷围岩力学响应44
  • 3.1.2 分数阶Burgers流变岩体岩巷计算模型44-48
  • 3.1.3 分数阶Burgers流变岩体岩巷蠕变场计算48-49
  • 3.2 分数阶Burgers流变岩体岩巷黏弹性变形分析49-57
  • 3.2.1 解析解验证49-54
  • 3.2.2 参数敏感性分析54-57
  • 3.3 黏弹性流变岩体岩巷变形的深化分析57
  • 3.4 开挖面空间效应相关模型的参数敏感性探讨57-74
  • 3.5 小结74-76
  • 第4章 考虑孔隙水压劣化作用的围岩黏弹性变形解析76-108
  • 4.1 考虑孔隙水压劣化作用的围岩黏弹性变形计算76-83
  • 4.1.1 孔隙水压劣化围岩计算模型76-78
  • 4.1.2 考虑孔隙水压影响的围岩应力重分布78-80
  • 4.1.3 考虑孔隙水压劣化作用的围岩蠕变场计算80-83
  • 4.2 黏弹性模量指数函数劣变下围岩黏弹性变形响应分析83-91
  • 4.3 黏弹性模量幂函数劣变下围岩黏弹性变形响应分析91-96
  • 4.4 不同岩性下考虑孔隙水压劣化作用的围岩黏弹性变形深化分析96-106
  • 4.4.1 考虑孔隙水压劣化作用的凝灰岩类围岩蠕变特性分析96-103
  • 4.4.2 考虑孔隙水压劣化作用的玄武岩类围岩蠕变特性分析103-106
  • 4.5 小结106-108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108-110
  • 参考文献110-116
  • 致谢116-118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依托课题1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百功;佴磊;汪茜;陆威;;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软件开发与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新波;潘晓明;;地下圆形隧道开挖卸荷围岩弹塑性分析[J];河南科学;2010年09期

3 梁晓丹;赵坚;宋宏伟;;围岩自调节成拱特性的实验与数值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1期

4 赵永川;张正平;;暮底河水库输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及对策[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2年05期

5 郑德学;张旭柱;鄂增福;何敬波;;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04期

6 黄祥志;佘成学;;基于可拓理论的围岩稳定分类方法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10期

7 姜鹏;刘文;;矿体及围岩的稳定性分类与综合评述[J];民营科技;2012年06期

8 李之达;康冕;靳华蕾;李佳欣;;隧道施工中围岩与支护结构的黏弹性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13年06期

9 卢立波;;隧道施工中的围岩监控必测项目及数据处理分析[J];科技资讯;2008年01期

10 李洪碧;耿海洋;;工程地质围岩Q系统分类法的认识[J];山西建筑;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俊修;刘力;刘克贤;杨国华;;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排风兼安全洞围岩监测及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刘宁;朱维申;于广明;;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初期支护与围岩耦合作用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倪国荣;张涵浩;李从众;;洞潭水电站球岔设计及球穴围岩稳定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苏有财;谷婷;朱勇;白志勇;;模糊理论在隧道施工阶段围岩等级划分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揭隽夫;;应用围岩分类法评价水工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认识[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6 仇文革;;隧道仰拱在支护与围岩交互作用中机理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齐俊修;王连捷;刘风成;王薇;董诚;;张河湾蓄能电站模型洞围岩位移反分析及预测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徐平;夏铭佑;;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三维弹塑性分析[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9 庞永祥;;关于圆洞层状围岩的极向应力[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10 孙文召;王丹;李昕;周晶;;水工高压引水隧洞围岩稳定分析[A];水与水技术(第一辑)选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寰;成都理工大学解开围岩监测难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明;隧洞围岩体力学参数演化规律及工程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永平;隧道脆性—准脆性围岩连续损伤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国华;基于围岩累积损伤效应的大断面隧道施工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4 李景龙;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唐雄俊;隧道收敛约束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冷先伦;深埋长隧洞TBM掘进围岩开挖扰动与损伤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邵勇;采空区多灾耦合作用下的隧道稳定性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厚银;深埋隧洞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任明洋;篮家岩隧道洞口段围岩参数反分析及施工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顺波;水平缓倾岩层大断面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4 俞凯木;应力释放与孔压作用下圆隧围岩黏弹性变形解析理论[D];华侨大学;2016年

5 林峰;长距离输水隧洞TBM掘进过程围岩稳定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刘士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7 周学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围岩参数的反演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林耿耿;引汉济渭工程控制闸枢纽围岩稳定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9 苗萌萌;引观入本工程北台支线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梁礼绘;高埋深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17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17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6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