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太行山东缘石家庄南部地壳结构及断裂活动性探测

发布时间:2017-11-06 10:03

  本文关键词:太行山东缘石家庄南部地壳结构及断裂活动性探测


  更多相关文章: 华北平原 石家庄—晋县凹陷 地震探测 钻孔地质剖面 断层活动性 地壳结构


【摘要】:采用深、浅地震反射和钻孔地质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太行山东缘石家庄南部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深地震反射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厚度33~38km,莫霍面从华北平原向太行山下倾伏.石家庄—晋县凹陷是受拆离断层控制的盆岭构造,太行山山前断裂为凹陷的西边界断裂,表现为上陡下缓的铲形断裂.石家庄—晋县凹陷中还发育北席断裂和栾城断裂,它们与太行山山前断裂一样受拆离断层的控制,未错断早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的地层不属于活动断裂.深地震反射剖面的中部还揭示了一个近垂直的穹窿状反射异常体,它可能起源于莫霍面,向上,穿过上、下地壳分界面,并延伸至上地壳.穹窿状反射异常体内部反射波视频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莫霍面附近的壳幔过渡带也出现明显的频率降低、界面扭曲和变形现象,推断它可能是上地幔岩浆上涌到地壳内部的侵入体.结合电磁测深结果可以发现,上地幔热物质的上涌和东、西向拉张可能是形成石家庄—晋县凹陷的动力学机制.探测结果为深入理解石家庄地区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深浅构造关系和地震构造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活动火山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石家庄市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214205) 石家庄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HBYHT2007-32-1-A) 特大地震危险区评估及灾情快速获取关键技术研发(2012BAK15B01-02)共同资助
【分类号】:P315.2
【正文快照】: 1引言石家庄断陷盆地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上,一些学者通过对太行山山前断裂、太行山东缘地壳深部结构与浅部构造关系的研究,认为地壳与岩石圈结构是控制华北新生代构造的主要因素,复杂的基底结构与构造是长期地质历史演化的综合结果,部分断裂还控制了华北新生代盆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明国;樊祺诚;张宏福;隋建立;;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中的下地壳过程:岩浆底侵、置换与拆沉作用[J];岩石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吉文;刘建明;刘财;姚敬金;韩立国;张永谦;;第二深度空间金属矿产探查与东北战略后备基地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刘军锋;孙勇;冯涛;胡艳华;孙卫东;;北秦岭四方台基性-超基性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地球化学;2008年02期

3 李伍平;;辽西义县晚白垩世大兴庄组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王蓉;张保民;;福建龙海牛头山新生代玄武岩橄榄岩包体的水[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郝天珧;黄松;徐亚;李志伟;张丽莉;王家林;Suh Mancheol;Kim Kwangkee;;关于黄海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认识[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6 朱守彪;张培震;石耀霖;;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制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7 姜文亮;张景发;;首都圈地区精细地壳结构——基于重力场的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5期

8 周新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转型与减薄研究若干问题[J];地学前缘;2006年02期

9 张长厚;;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学过程研究中的几个构造问题[J];地学前缘;2009年04期

10 李三忠;索艳慧;戴黎明;刘丽萍;金宠;刘鑫;郝天珧;周立宏;刘保华;周均太;焦倩;;渤海湾盆地形成与华北克拉通破坏[J];地学前缘;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芳芳;范宏瑞;杨进辉;翟明国;谢烈文;杨岳衡;柳小明;;鲁东昆嵛山地区宫家辉长闪长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制约[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C];2008年

2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for gabbro at Chaotiehe in the Haicheng area,eastern Liaoning[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苗来成;张福勤;刘敦一;石玉若;颉颃强;;辽宁海城炒铁河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4 郝天珧;黄松;徐亚;李志伟;张丽莉;王家林;Suh Mancheol;Kim Kwangkee;;关于黄海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认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5 谢成龙;朱光;牛漫兰;王勇生;向必伟;胡召齐;;郯庐断裂带内岩石圈减薄的过程与机制:来自滁县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制约[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朱守彪;;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制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黎萍;阿尔金山南缘晚古生代花岗岩类与成矿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全忠;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基性岩Pb-Sr-Nd同位素特征:下地壳对其地幔源区的贡献[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秦社彩;浙闽白垩纪镁铁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4 杨承海;鲁西中生代高镁闪长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演化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微;华北克拉通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演化—来自火成岩与深源捕虏体(晶)证据[D];吉林大学;2008年

6 宋明春;山东省大地构造格局和地质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7 谢成龙;郯庐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对岩石圈减薄的指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许华明;冀南地区克拉通中新生代构造及现今发震构造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9 丘志力;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有关锆石巨晶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成因及其与大陆岩石圈壳—幔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赵庆英;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其形成构造环境[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荣峰;松辽盆地中部断陷期构造演化与地壳伸展[D];南京大学;2011年

2 郝艳涛;安徽女山和河北汉诺坝橄榄岩包体的含水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何争光;周口坳陷古生界热演化史分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09年

4 谭毅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结构建模与地震动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5 徐岩;晚中生代中国东北岩浆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浙江大学;2010年

6 彭丽娜;内蒙古赤峰市金蟾山金矿床成矿机制与成矿构造背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欧阳志侠;华北克拉通主要变质核杂岩晚中生代花岗岩时代、成因类型对比及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8 李友连;沂沭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钾质与钠质火山岩成因及其对华北克拉通岩石W减薄的启示[D];南京大学;2013年

9 王佳良;山东栖霞马家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林博磊;吉林东部闹枝金矿成矿构造背景及矿床成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勇,范蔚茗,郭锋,王岳军,李超文,彭头平;北京西山东狼沟组钾质火山岩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J];地球化学;2004年04期

2 马杏垣;江苏响水至内蒙满都拉地学断面南北两段的地质观察[J];地球科学;1989年01期

3 路凤香,郑建平,李伍平,陈美华,成中梅;中国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 :“蘑菇云”模型[J];地学前缘;2000年01期

4 吴福元,葛文春,孙德有,郭春丽;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地学前缘;2003年03期

5 高山,Roberta L.RUDNICK,Richard W.CARLSON,William F.McDONOUGH,刘勇胜;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置换作用和壳幔生长耦合的Re-Os同位素证据[J];地学前缘;2003年03期

6 张旗,王焰,刘红涛,王元龙,李之彤;中国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国内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论》[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7 翟明国,孟庆任,刘建明,侯泉林,胡圣标,李忠,张宏福,刘伟,邵济安,朱日祥;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峰期的主要地质效应和形成动力学探讨[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8 许文良,王清海,王冬艳,裴福萍,高山;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过程与机制:中生代火成岩和深源捕虏体证据[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9 孙武城,李松林,杨玉春;华北东部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1985年03期

10 刘昌铨,嘉世旭,杜官恒;江苏响水—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地震折射测深结果[J];地震地质;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苏有亮;王卫民;高星;于萍;;用转换函数研究那木错站地壳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2 胡瑞贺;广东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探讨[J];华南地震;1982年02期

3 邱泽华;;地壳结构的虚空度理论[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1994年00期

4 赵风清;大陆深部地壳研究进展综述[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5年02期

5 苏有亮;郭志;王卫民;高星;;用转换函数研究珠峰站地壳结构[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8期

6 刘耀炜;高安泰;施锦;苏鹤军;;天水地区地壳结构热分布与热应力特征初步研究[J];地震学报;2007年06期

7 姚振兴;临汾盆地地壳界面的反射波和地壳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74年04期

8 黎春华;;从重、磁区域场特征分析华南中部地壳结构[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9 王卫平;辽宁西部地区地壳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物探与化探;1997年05期

10 王光杰;滕吉文;张先康;;鲁西地区的地壳结构及壳内近直立高速异常体的发现[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虹;滕吉文;孙克忠;程立芳;胡小幸;;苏浙皖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4)[C];1989年

2 董奇珍;;川陕甘宁青地区地壳结构的某些特征[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齐文凯;周生义;朱彬;;对皖苏北部地壳结构特征的认识[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尹周勋;滕吉文;刘宏兵;;西藏高原北部地区二维地壳结构的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7)[C];1989年

5 魏计春;滕吉文;孙克忠;苏宏;;中国山东聊城——潍坊——荣成地区地壳结构[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嘉世旭;刘昌铨;;华北地壳结构及其与地震、矿产构造的关系初探[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7 嘉世旭;刘昌铨;;华北地壳结构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8 黎春华;顾心如;;从重、磁区域场特征分析华南中部地壳结构[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嘉世旭;刘昌铨;李长法;刘明军;;华北北部地壳三维密度非均匀构造及意义[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韩渭宾;蒋国芳;;四川地壳结构研究现状、问题和建议[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晓明;青藏地壳结构似“三明治”[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建立;长白山火山区地壳结构研究及火山活动性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2 刘明军;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结构、组成与动力学[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3 李昱;川西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环境噪声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4 刘洋;中国东北地区地壳物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大地构造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孟祥丽;琼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特征[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笋;类乌齐—玉树—玛多剖面地壳结构的重力反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2年

3 陆一锋;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特征[D];南京大学;2011年

4 柳畅;接收函数反演及KMI地震台站下方地壳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刘森;贺兰—六盘—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地壳速度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齐少华;川西地壳接收函数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本文编号:1148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48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