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地区榴辉岩中矿物出溶体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本文关键词:羌塘地区榴辉岩中矿物出溶体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青藏羌塘 HP/UHP榴辉岩 出溶结构 超高压变质
【摘要】:西藏羌塘地区榴辉岩石榴子石和磷灰石中均发育矿物出溶体,结合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及能谱分析,确定了石榴子石中的出溶体有金红石、石英和角闪石,指示其可能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本研究在磷灰石中发现了金红石出溶,并认为其可能是在高压/超高压条件下元素相互置换的结果,置换方式为Ti~(4+)(Fe~(2+)、Si~(4+))=2Ca~(2+),这些出溶体的形成为榴辉岩曾经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提供了矿物学证据。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测试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3039)资助
【分类号】:P588.3
【正文快照】: 0引言 近十年来在青藏高原羌塘地体发现了榴辉岩和蓝片岩,并认为羌塘中部存在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李才等,2006a,2008)。目前,学术界公认矿物中柯石英/金刚石的出现可以指示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但这类没有保留柯石英/金刚石的岩石(如榴辉岩)一定没有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兴国;徐安全;岳龙;朱勋;易成兴;;羌塘才玛尔错晚三叠世地层的厘定及其意义[J];贵州地质;2006年01期
2 傅征祥;吕晓健;张元生;金学申;邵辉成;;拉萨和羌塘地块地震活动和热前兆现象及其机理研究[J];地震;2010年01期
3 李永华;吴庆举;田小波;曾融生;张瑞青;李红光;;青藏高原拉萨及羌塘块体的地壳结构研究[J];地震学报;2006年06期
4 张玉修;张开均;夏邦栋;谢尧武;;西藏羌塘地体三叠纪—侏罗纪海相砂岩颗粒组分及其构造意义[J];沉积学报;2006年02期
5 吴瑞忠;胡承祖;王成善;张懋功;高德荣;兰伯龙;张哨楠;陈德全;王全海;;藏北羌塘地区地层系统[J];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986年00期
6 ;1∶25万玛依岗日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年Z1期
7 王成善 ,胡承祖 ,吴瑞忠 ,张懋功;西藏北部查桑-茶布裂谷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8 刘焰;吕永增;;西藏羌塘中部绒马地区石榴蓝闪片岩变质演化过程的视剖面模拟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11年02期
9 胡克,李才,,程立人,洪裕荣;西藏羌塘中部冈玛错-双湖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意义[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一凡;胡祥云;曾思红;韩波;彭荣华;;羌塘地块大地电磁各向异性结构研究初探[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吴瑞忠;胡承祖;王成善;张懋功;高德荣;兰伯龙;张哨楠;陈德全;王全海;;藏北羌塘地区地层系统[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9)[C];1985年
3 卢占武;高锐;朱擎宇;熊小松;李文辉;邓攻;;SinoProbe-02青藏高原羌塘地体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卢占武;高锐;熊小松;李文辉;邓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两侧—羌塘地体Moho变化——深地震反射大药量深井震源记录的揭示[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丽华;我国首次进入藏北无人区科考[N];中国矿业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秀婷;羌塘地块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沉积地层古地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53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5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