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莱州湾沿岸寿光、莱州和龙口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与地球化学

发布时间:2017-11-08 10:16

  本文关键词:莱州湾沿岸寿光、莱州和龙口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与地球化学


  更多相关文章: 沿海含水层 地下水 稳定同位素 水文地球化学 莱州湾


【摘要】:依据地下水咸化机理:蒸发、溶解和混合,海水入侵是地下淡水与较之更咸的海水的混合,海水和淡水的混合包括水分子的混合和溶解盐分的混合。只有溶剂水分子和溶质溶解盐分都发生了相同比例的混合,才能确定二种水体发生了混合。地下淡水变咸并不能都归因于海水入侵,也有可能源于蒸发或溶解。鉴定是否存在海水入侵可运用惰性示踪剂和反应示踪剂来共同识别。惰性示踪剂包括δD、δ~(18)O、Cl~-和Br~-,反应示踪剂包括主要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本研究对莱州湾沿岸寿光、莱州和龙口的地下水进行了化学成分形成过程的对比研究。莱州采集样品6件,龙口10件,寿光9件。莱州和龙口的碎屑沉积物以硅酸盐矿物为主,而寿光的沉积物来源于南部鲁中南山地的碳酸盐岩。根据莱州采样点地理条件和样品的稳定同位素δD-δ~(18)O分布域确定了当地降雨入渗的多年平均值,进而明确龙口样品也源于就地降雨入渗补给,根据高程效应和当地水文情况确定寿光样品补给来自南部山区的降水,经河道排入洼地后入渗地下。Cl~--δ~(18)O关系表明盐分都来源于淡水溶解的蒸发盐,而非与海水混合。Br~-/Cl~-比值证实了蒸发盐溶解,还存在人为污染物和海侵沉积物中有机质分解的影响。从三线图可看出龙口样品经历了离子交换反应。主要成分和微量元素(HCO_3~-,H_2SiO_3,F~-,Li~+,Sr~(2+)和Ba~(2+))的含量与样品所处含水层的矿物组成有关,反映出水岩作用。所有样品都没有淡水和海水混合的现象。惰性示踪剂分析提供了区域地下水补给的框架,明确了大气水源因溶解蒸发盐而咸化,排除了淡水和海水混合的可能性。用反应示踪剂中主要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来分析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过程,在和海洋盐分输入对比基础上,二者偏差值主要源自水-岩相互作用结果,包括溶解、沉淀、离子交换等,以及局部样品的污染物输入。所以沿海地带研究地下水咸化,先要解决溶剂的混合问题,在此基础上辅以水文地球化学分析,利用水化学的多种示踪剂,主要解决溶质混合以及盐分来源问题。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典型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关键技术与评价方法”(201011019)资助成果
【分类号】:P641.3
【正文快照】: 莱州湾沿岸地下水的咸化问题在近20年来已取得大量科研成果,从以下二个方面反映出来。一类是区域性的结论,大致以莱州市虎头崖—沙河镇为界,东岸滨海平原地区以近岸海水入侵为主,此线以西的南岸平原系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地下埋藏古卤水的扩散入侵(Pan Shulan et al.,1997;Z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俊,陈欣,孙才志;年调节平原型水库与地下水联合调蓄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2期

2 李国荣;聊城市地下水开采与补源研究[J];山东水利;2005年08期

3 梁进安,张广林;洛阳市区洛河水面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王文科;李俊亭;王钊;冯西洲;徐敏;王文明;杨丽君;;河流与地下水关系的演化及若干科学问题[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2期

5 王海国;田士奇;;长春市地下水保护性开发利用策略[J];吉林水利;2007年06期

6 阮万清;;基于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地下水开采评价模型[J];煤炭技术;2008年02期

7 ;新疆投12亿勘查开发地下水[J];地质装备;2008年03期

8 田立;钱宇红;;南通市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J];地下水;2008年03期

9 姜黎;张亚芳;;邢台市地下水开采现状与对策研究[J];地下水;2008年04期

10 王国栋;;邯邢铁矿田地区地下水开采现状与对策[J];地下水;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v,

本文编号:1156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56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e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