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浙江北湖桥岩芯记录的早—中全新世环境演变

发布时间:2017-11-09 18:11

  本文关键词:浙江北湖桥岩芯记录的早—中全新世环境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BHQ钻孔 总有机碳 有机碳同位素 早中全新世 全新世大暖期


【摘要】:通过对浙江余杭北湖桥钻孔(简称BHQ孔)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碳同位素(δ~(13)C_(org))的分析,结合碳氮比(C/N)、粒度参数、年代和孢粉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域早中全新世期间气候演变规律。结果表明,BHQ孔所在区域早中全新世期间,环境变化可以划分为3段:111.4~8.7 ka B.P.,δ~(13)C_(org)在-27.24‰~-23.4‰范围内波动升高,TOC含量(0.19%~0.69%)呈显著增加趋势,指示气候由冷干逐渐转向温湿。2 8.7~8.0 ka B.P.,TOC含量偏低,δ~(13)C_(org)(-24.91‰~-22.93‰)较为偏正,指示气候呈冷干—温湿—温干。38.0~4.2 ka B.P.,TOC含量(0.18%~2.18%)和δ~(13)C_(org)(-26.33‰~-19.09‰)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但整体上TOC含量偏高,δ~(13)C_(org)偏负,指示该段时期内气候总体呈暖湿特征,且存在不同尺度的冷暖波动。其中在8.0~5.7 ka B.P.期间,TOC含量(0.43%~2.18%)明显偏高,δ~(13)C_(org)(-25.79‰~-23.15‰)明显偏负,指示气候温暖湿润,对应于区域全新世大暖期;此外本段时期内还记录到5.5 ka B.P.和4.2 ka B.P.两次冷事件。由此表明湖沼相沉积物TOC及δ~(13)C_(org)可以记录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状况,能有效指示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浙北地区早中全新世期间气候演变特点。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06)~~
【分类号】:P534.632
【正文快照】: 全新世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段时期,它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地区利用不同代用指标对全新世环境气候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地形多样,河网密布,古文化遗址分布广泛,易受海平面波动影响,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较为敏感的地带。目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发虎,吴薇,朱艳,J.A.Holmes,D.B.Madsen,金明,C.G.Oviatt;阿拉善高原中全新世干旱事件的湖泊记录研究[J];科学通报;2004年01期

2 杨达源;;论中全新世的一次海面下落[J];黄渤海海洋;1988年01期

3 于革,柯贤坤;从2003年加拿大第四纪与地貌大会看早中全新世气候变化原因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3年15期

4 徐方建;李安春;万世明;刘建国;王宏娜;周菲凡;;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全新世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地质意义[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3期

5 崔建新;周尚哲;;河北及京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环境因素[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4期

6 尹怀宁;关于小兴安岭东段沼泽形成问题[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4年02期

7 吉云松,刘苍字,洪雪晴,孙艳梅;长江口北支中全新世以来的两次环境变异[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3期

8 孙艳梅;刘苍字;洪雪晴;;中全新世以来长江口北支环境的演变[J];海洋科学;2007年12期

9 冉莉华;蒋辉;Karen luise Knudsen;Jón Eiríksson;;北大西洋北部中全新世以来古海洋环境记录[J];海洋通报;2008年05期

10 郭景;李军;赵琦;樊荣;杨奇丽;张成君;;内蒙高原腾格淖尔中全新世湖泊干旱环境的粒度和元素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闻新宇;王绍武;朱锦红;;对早中全新世厄尔尼诺减弱机制的模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唐领余;沈才明;李春海;彭金兰;刘惠;Kam-Biu Liu;Carrie Morrill;Jonathan.T.Overpeck;Jonathan.E.Cole;杨保;;青藏高原中部中全新世以来草甸—草原生态群落的迁移与干旱事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李廷勇;;重庆地区早中全新世石笋记录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4 范育新;赵晖;陈发虎;春喜;彭海梅;;吉兰泰盐湖早-中全新世湖泊演化的年代学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刘和林;李承彪;;从四川西南部冕宁县中全新世古森林探讨生物多样性变化[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舒军武;王张华;;太湖南翼早中全新世藻类、孢粉在潮滩盐沼识别中的初步应用[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成侠;兰州:冬天咋不冷了[N];甘肃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继红;青藏高原东部早中全新世湖沼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2 陈英玉;共和盆地达连海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3 刘煜;末次冰期冰盛期和中全新世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晓君;山东青州唐王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薛玉虎;中全新世黄海水动力环境特征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3 周静;甘南郎木寺早中全新世湖沼沉积物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与沉积环境[D];兰州大学;2008年

4 张丽娜;莱州湾南岸平原中全新世以来古湖泊与环境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志丽;内蒙古黄旗海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6 王千锁;沂河中游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环境变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欣佳;中全新世以来六盘山天池磁学和元素特征及环境重建[D];兰州大学;2013年

8 陈昌海;长江下游石笋记录的中全新世东亚季风降水高频变率[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志远;中东亚中全新世气候与植被反馈作用:PMIP2多模式结果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张向华;中全新世神农架高分辨率的石笋气候记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62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62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9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