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及其构造演化
本文关键词:青海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及其构造演化
更多相关文章: 可可西里 地质遗迹 地貌 地学意义 构造演化
【摘要】:青海可可西里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地表过程,形成了集高山、宽谷、夷平面、冰川、热泉、河流和湖泊等地貌元素为一体的高原高寒地貌,同时还包括了蛇绿混杂岩带、活动断裂带、地震遗迹和火山遗迹等地质元素。在调研前人研究资料和实地野外考察基础之上,根据IUCN(2005)提出的13类地质主题分类标准将区内的地质遗迹分为地质构造、火山和地热遗迹、山脉、地层剖面、河流和湖泊、现代冰川、冰期遗迹7类,共计60余处地质遗迹点。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对重建古特提斯构造域、研究天然地震机制、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过程及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可可西里区内地质遗迹和前人资料恢复出可可西里石炭纪以来经历了8个构造演化阶段。
【作者单位】: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基金】:“青海可可西里自然遗产研究”(01100-4413-160-102)资助~~
【分类号】:P56;P548
【正文快照】: 青海可可西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各种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大量宝贵的地质遗迹,它完整地记录了自石炭纪以来,该区的海陆变迁过程,是探索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而正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了大量的地质景观,包括冰川、湖泊、火山地貌等。其本身不仅是自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秉璋;陈静;罗照华;陈发彬;王涛;郭贵恩;;东昆仑祁漫塔格东段晚二叠世-早侏罗世侵入岩岩石组合时空分布、构造环境的讨论[J];岩石学报;2014年11期
2 许志琴;杨经绥;李文昌;李化启;蔡志慧;闫臻;马昌前;;青藏高原中的古特提斯体制与增生造山作用[J];岩石学报;2013年06期
3 许志琴;李海兵;唐哲民;戚学祥;李化启;蔡志慧;;大型走滑断裂对青藏高原地体构架的改造[J];岩石学报;2011年11期
4 刘燕学;侯增谦;王光辉;江小均;李政;宋玉财;王晓虎;;沱沱河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盆地演化及青藏高原隆升的沉积响应[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5 罗重光;韩凤清;庞小朋;周敬;;青海可可西里主要湖泊湖底地貌研究[J];盐湖研究;2010年01期
6 赵振明;计文化;李荣社;马华东;杨子江;王秉璋;朱迎堂;王国灿;柏道远;张振福;黎敦朋;;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与东昆仑地区新近纪以来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地球化学;2009年03期
7 伊海生;林金辉;周恳恳;李军鹏;黄华谷;;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成因及其古气候意义[J];矿物岩石;2008年01期
8 江东辉;刘嘉麒;丁林;;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岩石学报;2008年02期
9 李才;;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研究二十年[J];地质论评;2008年01期
10 李才;翟庆国;董永胜;曾庆高;黄小鹏;;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与羌塘古特提斯洋演化记录[J];地质通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迎堂;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的形成及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Xuxuan Ma;Zhiqin Xu;Xijie Chen;Joseph G.Meert;Zhenyu He;Fenghua Liang;Yuanku Meng;Shiwei Ma;;The Origin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Yeba Formation in the Gangdese Magmatic Belt, South Tibet[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7年02期
2 崔玉良;王根厚;梁晓;;西藏玛依岗日地区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现代地质;2017年02期
3 WU Jiwen;HUANG Xuemeng;XIE Furen;;Deformation of the Most Recent Co-seismic Surface Ruptures Along the Garzê Yushu Fault Zone(Dangjiang Segment)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For the Tibetan Plateau[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7年02期
4 CHEN Guochao;PEI Xianzhi;LI Ruibao;LI Zuochen;LIU Chengjun;CHEN Youxin;PEI Lei;WANG Meng;LI Xiaobing;;Paleo-Tethyan Oceanic Crust Subduction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Geochronology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Qushi'ang Granodiorite[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7年02期
5 苏冠男;王飞;卫军;王真;胡旭丽;;青海阿涌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J];矿产勘查;2017年02期
6 王强;苟国宁;张修政;但卫;唐功建;马林;;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壳流动与高原扩展:来自火山岩的证据[J];中国科学基金;2017年02期
7 刘奎;鲁如魁;陈文郁;南国卫;谢林泽;;羌塘中西部红脊山地区蓝片岩Sr-Nd同位素与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17年01期
8 YANG XingFeng;CHENG Xin;ZHOU YaNan;MA Lun;ZHANG XiaoDong;YAN ZhaoSheng;PENG XiMing;SU HaiLun;WU HanNing;;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 rocks in the northern Qiangtang terrane,Tibet,China,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7年01期
9 唐雄朋;吕海深;;沱沱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12期
10 刘持恒;李江海;崔鑫;许丽;范庆凯;王辉;张红伟;;青海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及其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1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烨;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成矿背景及铅锌成矿作用[D];吉林大学;2014年
2 牛新生;松潘地区三叠纪异地碳酸盐岩块体和碳酸碎屑流及其古地理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谢智勇;李彬;李善平;谈生祥;任华;张启梅;;东昆仑拉陵灶火钼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地质与勘探;2013年05期
2 ;Indosinian Orogenesis in the Lhasa Terrane, Tibet: New Muscovite ~(40)Ar-~(39)Ar Geochronology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2年05期
3 潘桂棠;王立全;李荣社;尹福光;朱弟成;;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年03期
4 李瑞保;裴先治;李佐臣;刘战庆;陈国超;陈有p,
本文编号:1164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6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