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区域地震波形振幅包络约束朝鲜地下核试验的埋深和当量
发布时间:2017-11-10 04:04
本文关键词:利用区域地震波形振幅包络约束朝鲜地下核试验的埋深和当量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震相 振幅包络 朝鲜核试验 爆炸当量 埋藏深度
【摘要】:核爆当量和埋藏深度是地下核试验的两个重要参数.根据中国东北地区区域范围内地震台站观测记录,利用Pn,Pg,Sn和Lg波波形,计算水平分量的尾波振幅包络,调查2006年10月9日,2009年5月25日,2013年2月13日和2016年1月6日四次朝鲜地下核试验的爆炸当量和埋藏深度.以牡丹江(MDJ)台站记录为例,对两个水平分量波形进行带通滤波,计算平均波形的振幅包络.最终得到区域地震台站水平分量振幅包络,振幅稳定,包络振幅的变化清晰地显示区域震相的位置.区域震相的时间域振幅包络由震源谱函数、传播效应、台基响应和传递函数及尾波形状函数构成.通过网格搜索的方法,拟合水平分量记录的波形包络,可以获得核爆当量和埋藏深度的估计.结果表明,朝鲜四次地下核试验爆炸当量以时间为序从0.6±0.2kt到3.0±1.5kt,增加至10.0±2.0kt,再降到8.0±2.0kt.2006年核爆的埋藏深度较浅,为150±100m,2009年朝鲜核试验的埋藏深度为350±100m,2013年和2016年朝鲜核试验的深度非常一致,均为500±200m.这些结果与前人的调查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使用单一地震台站时间域水平分量尾波振幅包络是可能同时约束地下核试验爆炸当量和埋藏深度的.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390455)资助
【分类号】:E93910.611;P315.7
【正文快照】: 1引言从2006年10月9日朝鲜第一次地下核试验以来,分别于2009年5月25日,2013年2月13日和2016年1月6日相继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核爆试验(以下简称NKT1,2,3和4).四次朝鲜核爆的试验地点非常接近,在中国东北的地震记录中能够清楚地识别出区域震相中的Pn,Pg,Lg和Rayleigh波(例如,Z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华昌,褚玉成,王道德,谢先德;石灰岩介质中地下核试验熔岩的矿物研究及其形成过程[J];地球化学;1984年03期
2 靳君达;;核爆炸能“引发”地震吗?[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05期
3 吴忠良;;GSE系统简介[J];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02期
4 巨尤;神秘的地震武器[J];航天;1997年01期
5 刘光夏;;侦察地下核试验[J];百科知识;2006年24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连锋;谢小碧;范娜;姚振兴;;2013年2月12日朝鲜地下核试验的区域地震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本文编号:1164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64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