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三水盆地与茂名盆地白垩系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古南海俯冲的响应

发布时间:2017-11-10 14:00

  本文关键词:三水盆地与茂名盆地白垩系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古南海俯冲的响应


  更多相关文章: 三水盆地 茂名盆地 构造沉积特征 古南海俯冲 陆缘弧


【摘要】:白垩纪是古南海俯冲演化的关键时段,晚中生代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性质、是否存在挤压性的陆缘弧等是地质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南海北缘陆相盆地的构造沉积记录必然能反映古南海俯冲过程。基于此,本文选取华南陆缘三水盆地与茂名盆地,旨在研究其白垩系构造沉积特征,总结其与古南海俯冲演化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两盆地沉积岩样品碎屑组分、地球化学、构造判别及碎屑锆石等分析,综合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资料,提炼出盆地岩浆-沉积-构造特征,结合其它相关地区地质资料,建立起反映古南海俯冲的完整陆缘弧体系,并取得以下认识。(1)三水盆地各时代的构造沉积特征与茂名盆地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两盆地岩浆-沉积-构造记录证明南海北缘晚中生代存在一条反映古南海俯冲消亡的大陆边缘弧。(2)三水、茂名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在不同的地化指标及构造判别图解的分析结果上表现为活动陆缘或被动陆缘特征,而上白垩统碎屑岩却几乎均体现活动陆缘性质;两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含较多克拉通组分,而上白垩统各组碎屑岩组分较复杂,具有典型的陆缘弧特征。新生代以来,两盆地各组沉积岩碎屑组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被动大陆边缘性质,反映陆缘弧活动的结束,标志着古南海俯冲消亡,南海北缘构造性质由挤压型的活动陆缘转为被动陆缘。(3)三水、茂名盆地作为弧后近弧区,其早白垩世构造活动性较弱,甚至在某些分析结果上具有被动陆缘(克拉通)的特点,而晚白垩世构造抬升活动却十分强烈,且伴随茂名盆地喷发大量具活动陆缘性质的中酸性喷出岩。这种特征反映出弧后地区稳定陆块在物质输送上的混合作用和演化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对于全面认识陆缘弧体系各构造单元的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4)三水、茂名盆地晚白垩世磨拉石组合发育,说明华南陆缘晚白垩世早期发生剧烈的区域性抬升运动。而三水盆地粗碎屑岩层的厚度及规模不及其西部的茂名盆地,反映华南陆缘西部晚中生代所受的俯冲挤压更加剧烈,这一现象可能与特提斯构造域存在密切的联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73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全忠;;虾拉沱盆地性状与地震[J];四川地震;1987年03期

2 陈国达;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3期

3 戴苏兰,刘树根,赵永胜,赵泽江,高芳珍,吴世林,牟凤荣;云南保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98年02期

4 王新民,李相博,郭彦如;改造型盆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J];河南石油;2002年04期

5 王海然;赵红格;乔建新;高少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6 朱夏;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1期

7 郑荣椿;云南昭通第三纪褐煤盆地成因的探讨——对“岩溶侵蚀盆地”成因的异议[J];中国岩溶;1985年Z1期

8 王发宁;江西周田盆地成盐地质条件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6年02期

9 万静萍,马立祥,周宗良,张印斋;变形盆地沉积相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年04期

10 龙汉春;以中原地区为例论华北中新生代地洼盆地的构造类型及其控油气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明;叶杰;刘家军;顾雪祥;;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柳益群;韩作振;冯乔;邢秀娟;樊爱萍;杨仁超;;天然气、煤、铀共存关系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李忠;;中国的盆地动力学——21世纪开初十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4年

4 李国栋;申少宁;;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含油气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8)[C];1990年

5 刘建明;谭俊;储雪蕾;刘伟;陈旭瑞;;沉积盆地中的成油与成矿:盆地流体作用的两个方面[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吴浩若;;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的构造古地理及其有关油气前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沉降与堆积中心的迁移及其地质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麦昌荣;;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中心探讨及其找油气前景[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第11-12号)[C];1994年

9 王立飞;张莉;曾祥辉;;礼乐盆地沉积特征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顾雪祥;李保华;付绍洪;徐仕海;董树义;;右江盆地成矿-成藏流体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晓慧;松辽外围发现5个中新生代油气远景盆地[N];中国矿业报;2012年

2 江其勤 黄泽光;秦岭—大别两侧盆地勘探前景广阔[N];中国石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增连;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渐新世—中新世孢粉记录与东亚季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斌;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盆山耦合与风尘沉积[D];南京大学;2014年

3 张雪;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4 宋鄂平;青藏高原中部改则盆地沉积地层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胡丽沙;华南板块南缘二叠系-三叠系沉积记录及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6 李双庆;中国东北地区fi中生代典型盆地火山作用及沉积物源演化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赵德军;思茅盆地东南缘与哀牢山构造带的盆地耦合过程及其地质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吉云平;泥河湾盆地第四纪古湖最终消亡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9 赵阳慧;南海北部陆缘白云凹陷盆地构型及其形成演化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10 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骁;基于遥感和高精度DEM数据的鹤庆盆地活动构造识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梁霄;茂名盆地晚中生代沉积记录与古南海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立军;青海共和盆地下—中三叠统物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朱昊;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地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章朋;胶莱盆地白垩系底部林寺山组砾岩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陈玉良;鄂尔多斯盆地盒8期原型盆地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张翔;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区本溪组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安伟;冀西北尚义盆地晚中生代火山—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9 韩冬;兰坪—思茅盆地钾盐矿床的成钾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刘艳蕊;西宁盆地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6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66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