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段油气输导体系及运聚模式
本文关键词: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段油气输导体系及运聚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延长组 输导体系 超压驱动 运聚模式 红河油田
【摘要】: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及地震解释等资料,对红河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油气输导体系(包括输导层及断裂)进行研究,分析油气输导体系发育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控制作用。利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研究区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古动力,结果表明,在延长组长8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处于超压系统,且超压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古动力。在延长组油气输导机制及油气运聚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在超压系统内长8段油气输导体系是由有效输导断裂及与其连通性良好的输导层共同构成的断—缝—砂输导体系。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为沿压力差方向向有效低势区聚集,具有侧向封闭条件或物性"甜点"以及有效低势区的岩性或构造-岩性圈闭是研究区下步的有利勘探目标。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西部重点碎屑岩领域油气富集规律与分布预测”(2011ZX05002-006)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对油气输导体系的研究是油气成藏研究系统化的表现,而进一步研究油气输导体系的空间分布、形成机制、输导特征及控制因素等,则有助于油 气运聚机理的动态分析[1-5]。随着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地区(简称鄂南地区)石油勘探步伐的不断加快,逐渐显示出其中生界延长组碎屑岩储层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楠;刘显凤;;油气输导体系研究述评[J];断块油气田;2007年03期
2 张春新;陈伟新;;综述石油断裂输导体系的研究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3 王大成;李子甲;滕兆宇;张留柱;;油气成藏输导体系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1期
4 王有功;张艳会;付广;刘雪;;松辽盆地尚家油田油气输导体系及特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翟肖峰;彭立才;常象春;崔岩波;张爱玲;;马海 南八仙地区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其成藏作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4期
6 林玉祥;郭凤霞;闫晓霞;李晓凤;刘虎;孙宁富;孟彩;;论油气输导体系的层次性与动态性[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08期
7 林玉祥;郭凤霞;孙宁富;孟彩;李晓凤;闫晓霞;刘虎;;油气输导体系研究技术思路与展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8 卓勤功,宁方兴,荣娜;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控藏机制[J];地质论评;2005年04期
9 梁永兴;曾溅辉;杨智峰;郭依群;匡增桂;;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10 常波涛;孙连浦;刘新月;;桩海地区古生界潜山油气藏有效输导体系剖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郝雪峰;东营凹陷输导体系及其控藏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赵宝峰;莺歌海盆地流体垂向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熊伟;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输导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刘成林;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储层与输导体系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5 鲁国明;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瑜;济阳坳陷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划分及分布[D];西北大学;2012年
2 黄莹莹;连续型油藏砂岩输导体系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3 马琦;致密砂岩输导体系输导性能定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高侠;东营凹陷南斜坡下第三系油气输导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刘哲;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输导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王斌;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油气输导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7 周林帅;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徐春强;南堡凹陷输导体系控藏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王燕红;吐哈盆地台南凹陷三叠系油气输导体系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10 赵雪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动力及输导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69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6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