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介质逆时偏移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各向异性介质逆时偏移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各向异性介质 逆时偏移 GPU 有效PML吸收边界存储
【摘要】: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叠前逆时偏移方法成像精度高,无地层倾角限制,适合复杂地下构造成像。由于真实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广泛存在,基于各向同性的地震波正演算法及逆时偏移算法,无法准确描述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场传播特性,成像精度也会受到限制。TI(Transverse Isotropy)介质是常见的各向异性介质,根据其对称轴垂直还是倾斜又分别可以称为VTI介质和TTI介质。论文主要研究并实现了VTI介质和TTI介质逆时偏移技术。基于高阶有限差分算法,深入研究了逆时偏移计算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边界条件、成像条件、噪音压制、并行加速方法和降低存储方法等,并在VTI和TTI介质的逆时偏移计算中加以运用。根据VTI介质一阶准P波方程推导出了炮点和检波点的逆时延拓的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格式,对VTI介质进行了有限差分正演数值模拟研究。针对算法计算量和存储量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基于GPU加速的有效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存储策略。优化的有效PML吸收边界存储策略只需增加少量的额外计算,就可大幅度的降低存储成本,进而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各向异性介质逆时偏移。利用Hess 2DVTI速度模型测试了VTI介质逆时偏移算法。在VTI介质相速度研究的基础上,推导了二维TTI介质的波动方程。利用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和有效完全匹配层(PML)存储策略对TTI介质进行了正演数值模拟和波场稳定性研究,同时综合对比分析了GPU全局存储器和共享存储器的加速技术对计算效率的影响。针对TTI介质交叉导数有限差分算法计算量大的问题,研究了GPU共享存储器,提高了计算效率的方法。结合GPU加速的有效PML吸收边界存储策略,给出了TTI介质逆时偏移算法。模型试算结果表明了TTI介质逆时偏移算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GPU的共享存储器加速技术可以提高TTI介质正演及逆时偏移算法的计算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勤勇;段心标;;逆时偏移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石油物探;2010年01期
2 张春燕;李振春;孙小东;;逆时偏移方法技术进展综述[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年05期
3 滕厚华;许卫华;于晓莉;尚新民;贺红蕾;;无反射递推算法叠后逆时偏移的研究与应用[J];油气地球物理;2011年04期
4 许璐;孟小红;刘国峰;;逆时偏移去噪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4期
5 王童奎;李莹;郭爱华;石文武;杨晓利;孙明;潘欢;;逆时偏移技术在南堡1号构造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6期
6 康智清;刘恩;司杰戈;陈康;;逆时偏移剖面假象产生机制及其消除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01期
7 胡明顺;潘冬明;董守华;金红娣;赵新;;基于散射理论的逆时偏移随机边界构建策略优化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4期
8 张叔伦;陈静;张关泉;;逆时偏移的方向导数算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年06期
9 Ruey-Chyuan Shih;A.R.Levander;陈炳文;;层剥离逆时偏移[J];国外油气勘探;1995年04期
10 杨威;王建斌;胡鹏飞;;逆时偏移法在复杂地区成像中的应用[J];新疆地质;201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启振;秦童;;逆时偏移最佳匹配层边界实现[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陈康;;逆时偏移剖面的波数域分析及高阶拉普拉斯滤波算法的实现[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龙云;韩立国;韩利;邓武斌;;单程波逆时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庆洋;李振春;黄建平;;基于双变算法的精细逆时偏移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曹晓莉;黄建平;李振春;;最小二乘逆时偏移高精度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许璐;孟小红;刘国峰;;成像后压制逆时偏移噪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薛霆哠;张书杰;;逆时偏移中坡印廷向量滤波的改进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杨仁虎;毛伟健;凌云;;逆时偏移储层成像波形校正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曾同生;李振春;;基于叠前逆时偏移的速度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昊;刘伊克;王一博;;地震叠前逆时偏移不同边界处理方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跃;物探院逆时偏移成像技术跻身国际前列[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刘洪宇;石油HPC走向“平衡计算”[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爽;基于近似解析离散化算子的逆时偏移方法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4年
2 程飞;多井井间三维波场数值模拟与逆时偏移成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方刚;基于Lowrank分解的地震正演模拟与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田坤;黏性介质正演及逆时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冯兰兰;保辛几何结构不变的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杨佳佳;多分量地震波逆时偏移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赵旭;时域声波方程逆时偏移成像及其角道集计算[D];吉林大学;2015年
8 张慧;非均质储层双变网格正演模拟和弹性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黄翼坚;多井源距VSP速度分析及逆时偏移[D];长安大学;2010年
10 沈铭成;TI介质qP波正演模拟与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杰;基于声波方程的数值模拟与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晶晶;TTI介质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曹晓莉;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刘兴达;各向异性逆时偏移联合成像及GPU协同运算[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王培培;逆时偏移对特殊波的成像效果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王胜;地震波逆时偏移深度域层速度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常海明;地震波逆时偏移数据规则化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张千祥;纯P波各向异性介质波场数值模拟及逆时偏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于江龙;声波逆时偏移及噪声压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方修政;各向异性介质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78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7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