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红蓝宝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红宝石成色机理及改善研究
本文关键词:桦甸红蓝宝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红宝石成色机理及改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桦甸红蓝宝石 宝石矿物学特征 成色机理 改善
【摘要】:如今国际上对于优质红、蓝宝石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增加,而优质宝石级的红、蓝宝石产量却愈发稀少。近期在吉林桦甸地区又发现一处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和一定蕴藏量的砂矿型刚玉矿床,可喜的是有一些大颗粒的红蓝宝石产出。目前,国内外仅有对其产地特征的探讨,尚未有对其矿物学、宝石学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于宝石改善、质量评价方面给出的建议。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宝石分析测试手段,对桦甸红蓝宝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等矿物宝石学特征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研究分析该地区红宝石品类的成色机理和影响透明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试验,为红宝石的优化改善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偏光显微镜下和扫描电镜下的观察,及电子探针实验、X射线能谱分析实验测试结果分析:桦甸红宝石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包裹体,如钙铝黄长石、白云母、钛铁矿、含银硫化物等;且红宝石样品中裂理、裂隙发育,其中充填有后生的褐色的“树枝状”、“厥叶状”的暗色杂质。裂理、裂隙及杂质包裹体的存在是影响桦甸红宝石的透明度的主要因素。结合EPMA、LA-ICP-MS、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及EDS实验的测试结果分析桦甸红宝石的成色机理:样品中的Cr元素的平均含量约0.31%,Cr~(3+)的d-d轨道跃迁产生400nm附近的弱吸收带和550nm附近的吸收带,吸收大部分蓝紫光;同时产生693nm处的发射光谱,使红宝石产生红色荧光,这是桦甸红宝石样品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除Cr~(3+)外,还存在一定量的Fe、Ti杂质元素,平均含量分别约0.68%(Fe2O3)和0.02%(TiO2),铁元素以Fe2+和Fe~(3+)形式存在,钛元素主要以Ti4+形式存在,铁、钛离子间易形成Fe2+-Ti4+离子对,它们之间的电荷转移会产生560nm左右宽阔的吸收带,使桦甸红宝石往往呈现紫红色。另外,Fe~(3+)除了自身跃迁致色之外,还会产生O2-→Fe~(3+)的电荷转移吸收,使桦甸红宝石呈黄褐色、褐色色调。红宝石改善实验应均衡考虑实验温度、升降温速率、恒温时间、不同助熔剂的选择,气氛条件、充填材料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最佳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9.2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宝石矿物学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J];地质科学译丛;1991年04期
2 张莹;陈涛;;歙砚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年03期
3 陈晶晶;何明跃;白志民;;危地马拉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研究[J];科技通报;2012年12期
4 刘国彬;全国宝石矿物学学术会议在贵阳召开[J];矿物学报;1982年03期
5 翁臻培,张庆麟;透视石宝石矿物学特征的研究[J];珠宝科技;1998年04期
6 余晓艳;山东蓝宝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J];岩矿测试;1999年01期
7 狄华;;简讯[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2年01期
8 赵慧博;杨明星;;“米黄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1年01期
9 张良钜;;“岩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萤光成因[J];矿物学报;2010年S1期
10 李东升;张良钜;曾伟来;;“岩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玉胜;马雪;;吉林省安绿玉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其质量评述[A];2011建材非金属矿地质勘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黄宣传、通讯员 宁微;地大攻克在钻石上刻字技术[N];湖北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洋洋;新西兰碧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郑亭;危地马拉绿色系列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徐,
本文编号:1180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8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