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平凉组笔石页岩微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11-14 16:22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平凉组笔石页岩微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笔石页岩 孔隙类型 地球化学参数 奥陶系平凉组 鄂尔多斯盆地


【摘要】: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平凉组笔石页岩3个典型地区样品,通过多项测试分析,探讨了微—纳米孔隙特征与笔石含量、岩矿组分、有机碳、成熟度、主微量/稀土元素及含气性的关系。平凉组笔石主要聚集式保存在下段黑色页岩中,页岩孔隙类型复杂,镜下观察到的孔隙类型有胞外聚合物孔隙、生物笔石体腔孔隙、黏土矿物粒间孔隙、粒内孔隙、矿物晶体间孔隙、溶蚀孔、微裂缝等。多项测试分析表明:笔石对页岩气聚集具有一定意义,对沉积环境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笔石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比表面积与有机碳、成熟度具有相关性,其原因主要与岩性、无机矿物和有机质相关。样品稀土配分模式具相似性,推测物源相同,稀土总量、Fe、Al及Ti含量与有机碳含量负相关,说明稀土总量较高不是有机质富集所致,而与稀土元素赋存矿物有关。吸附气量与比表面、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正相关。上述诸因素对页岩微—纳米孔隙具有显著影响,孔隙结构研究需考虑有机碳和成熟度等。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2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相页岩优质储集层成因与评价技术”(2011ZX05018-002)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DMSM201002)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1研究区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平凉组笔石页岩发育规律与中国南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有一定相似性,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层系之一[1-2],其主要发育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3](见图1)。目前针对图1鄂尔多斯盆地平凉组页岩厚度分布图平凉组笔石页岩微—纳米孔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恩之;;关于笔石的演化和分类[J];地质论评;1950年Z2期

2 南东;;广东{F石的新u"地[J];地质月刊;1959年04期

3 穆恩之,乔新东;娇笔石科的新材料[J];古生物学报;1962年01期

4 穆恩之,陈旭;多枝中华反向笔石(新属新种)及其发育阶期[J];古生物学报;1962年02期

5 穆恩之;笔石体的复杂化[J];古生物学报;1963年03期

6 姚伦淇;湖南资水中游下奥陶统中的无轴攀合笔石[J];古生物学报;1965年01期

7 穆恩之;正笔石及正笔石式树形笔石的演化、分类和分布[J];中国科学;1974年02期

8 傅力浦;;秦岭地区早和中志留世的笔石分带[J];地质论评;1980年02期

9 李积金,葛梅钰;尖笔石类的发育型式及其系统分类位置[J];古生物学报;1981年03期

10 刘渭洲;吉林桃山早志留世的细网笔石[J];古生物学报;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傅力浦;;陕西西乡晚奥陶世的网状笔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C];1989年

2 汪熊麟;;许杰——中国笔石学和笔石地层学的重要奠基人(1901—1989)[A];2007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地质古生物遗迹、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宋礼生;;西北地区晚志留世的笔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2)[C];1986年

4 焦世鼎;;安徽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1)[C];1983年

5 宋礼生;;陕西紫阳焕古滩奥陶纪—志留纪笔石地层[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2)[C];1991年

6 汪啸风;;中国志留纪和早泥盆世含笔石地层的分布、化石分带与对比[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C];1981年

7 黄枝高;;西藏申扎地区奥陶纪末期和志留纪早期的笔石组合及奥陶—志留系分界[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7)——地层·古生物[C];1982年

8 金玉琴;汪啸风;;湘中早奥陶世白水溪组笔石群的发现及桥亭子组多枝笔石[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三辑)[C];1977年

9 王健;王欣;孟勇;张举;傅力浦;Petr Storch;;陕西紫阳-岚皋地区文洛克统笔石研究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亢韦;渝南地区龙马溪组笔石页岩相与页岩气成藏关系探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86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86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