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河西走廊东西段全新世古湖泊演化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01:01

  本文关键词:河西走廊东西段全新世古湖泊演化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河西走廊 地貌演化 代用指标 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亚洲夏季风


【摘要】: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湖广布,是第四纪地质、地貌热门研究区。湖泊沉积物岩性、粒径指标、地球化学指标、孢粉指标及湖泊位置变迁等均含有丰富的环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是研究气候和地貌演化的良好手段。本文选择了位于河西走廊东西段的石羊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对石羊河流域上游阶地、中游剖面、终端湖剖面、终端湖表层沉积物,以及疏勒河流域尾闾地区的剖面进行了采样和分析,据此重建了河西走廊东西段在全新世时期的地貌和气候演化过程,研究了亚洲夏季风在全新世时期的边界摆动,并根据以上信息确立了石羊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尾闾地区古湖泊形成概率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早、中全新世时期,石羊河流域流水侵蚀上游地区并将沉积物携带堆积至中游和下游地区,晚全新世时期,上游及中游均受侵蚀作用,下游仍然受堆积作用影响。在疏勒河流域,尾闾地区在早、中全新世时期主要受堆积作用影响,至晚全新世时期开始受流水侵蚀作用。石羊河流域地形相对复杂,沉积物松散,气候变化剧烈,故其沉积速率相对高于其他地区。石羊河流域上游地区TOC含量与堆积速率呈反相关关系;中游地区粒径数值和堆积速率基本呈反相关关系,CaC03含量自底部至顶部波动升高,TOC含量和堆积速率呈正相关关系,灌木和草本植物孢粉随着气候干旱化逐渐减少,针叶植物和云杉孢粉随着干旱化更多的堆积在中游地区;在下游猪野泽地区,粒径和堆积速率之间的关系不明确,TOC含量、C/N、灌木和草本植物孢粉含量与堆积速率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针叶植物和云杉孢粉含量逐渐减少,δ13Corg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猪野泽表层沉积物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包括湖盆边缘及湖盆内部的沙梁等)颗粒较粗,含砂量大,TOC及C/N低,而湖盆内部沉积物则颗粒较细,TOC和C/N高。疏勒河流域尾闾地区和石羊河流域中游地区类似,粒径数值和沉积物堆积速率之间具有一定的反比关系,TOC和堆积速率呈反相关,草本植物孢粉含量和堆积速率反相关,其余流水携带孢粉含量则与堆积速率保持了正相关关系。石羊河流域空间分析显示猪野泽地区有明显的湖盆地形,具备形成流域终端湖的地形条件,据其空间数据可建立成湖概率的逻辑斯蒂回归模型:P(1)=1/[1+e-(1356.0930759+0.00004759D-1359.3707216R+1.32323064S)],其中D为距河远近(Distance),R为地表粗糙度(Roughness),S为坡度(Slope),模型预测正确率达69.4%。结合偏回归系数发现:古湖泊形成概率与其距现代河道的距离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地表粗糙度与湖泊形成概率之间呈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坡度值高的地区更有可能形成湖盆,而坡度值低则更可能形成流动水而无法汇聚成湖泊。疏勒河流域尾闾地区在截山子附近的古冥泽地区有河道湖湖盆地形,而下游高程则持续下降,没有湖盆形状,成湖概率逻辑斯蒂模型为:P(1)=1/[1+e-(1266.439446+0.006063DE+0.00000752D-1275.58117R+1.0918188S)].其中DE为高程(DEM),模型预测正确率为68.5%。结合偏回归系数发现:古湖泊形成概率与高程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距河远近、地表粗糙度及坡度对湖泊形成的影响与石羊河流域尾闾地区情况类似。现代气候学结果显示亚洲夏季风仅能到达河西走廊东段,位于河西走廊西段的疏勒河流域则主要受西风带控制。但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石羊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在早、中全新世时期的流域地貌演化和古湖泊演化序列与典型季风区的气候记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至晚全新世时期,两个流域的沉积记录明显具有气候干旱化的特征,湖泊发育几乎完全停滞,但疏勒河流域的气候较石羊河流域更为湿润。由此,位于河西走廊东西段的石羊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在早、中全新世时期都受到了亚洲夏季风的影响,而在晚全新世时期和现代,亚洲夏季风主要影响范围退缩至河西走廊东段,西段则主要受西风带的控制,即亚洲夏季风在全新世期间不仅强度有所变化,其北部边界也发生了摆动。本文对于河西走廊东西段的石羊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指标分析程度仍有不足,之后需完善侵蚀和堆积速率计算和分析方法,将算术结果转为成因分析,并需对于地球化学指标的特征进行更深的研究,采用更多的孢粉指标。此外,应对石羊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在全新世期间的气候变化进行更准确的分析,确定亚洲夏季风长时间尺度上北界摆动的过程和范围。在完善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本文空间分析仅以现代地形为主,缺乏较长时间尺度上的数据,且在尾闾地区建立的成湖概率逻辑斯蒂模型是统计学回归模型,需增加含有水文因素等控制因素的动力学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34.6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杰;;全新世的中国犀类及其地理分布[J];动物学杂志;1993年06期

2 魏乐军,郑绵平,蔡克勤;西藏洞错发现全新世第一次冷期的证据[J];地学前缘;2000年02期

3 赵景波,岳应利,黄春长,郝利民;西安地区全新世土壤的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3期

4 陈锐;克里雅河流域全新世绿洲环境变迁[J];第四纪研究;2002年03期

5 付淑清,陈淑娥,魏明建,李英,李勇;天水谢家湾全新世环境变迁及人地关系演化[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2期

6 周群英;西安地区全新世环境变迁与土壤的形成演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张小咏,李永化,刘耕年,尹怀宁;辽西北地区全新世中期以来环境变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4期

8 李小强,赵宏丽,闫敏华,王升忠;东北三江平原全新世火演化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9 李菁;袁源;;长江流域全新世古洪水研究进展[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史威;朱诚;王富葆;田晓四;;渝东峡江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环境变迁研究现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发虎;安成邦;;西部全新世环境快速变化与西部开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甘枝茂;桑广书;甘锐;岳大鹏;;全新世渭河西安段河道变迁与土壤侵蚀[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何元庆;姚檀栋;沈永平;张忠林;庞洪喜;卢爱刚;;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回顾与讨论[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庞奖励;黄春长;;黄土地层记录的关中地区全新世时期重要水文事件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范淑贤;吉云平;;河南平原全新世古植被变迁[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朱湘元;王长炎;张诚;黄长水;;福建长乐全新世磁性地层的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7 温锐林;肖举乐;常志刚;翟大有;周朗;许清海;李月从;S.Itoh;;全新世呼伦湖区植被和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8 金章东;王苏民;沈吉;;全新世单一湖泊流域化学风化及其对气候事件的响应[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马保起;李克;吴卫民;盛小青;;大青山山前断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赵艳;于子成;陈发虎;刘秀菊;;青藏高原东北部克鲁克湖区全新世湖水位与植被变化[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绍武;全新世的气候突变[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记者 陈惠玲;北部湾海洋环境海上联合调查全面完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3 杨睿;刘莉:中国北方全新世早期生计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记者 柴海亮;中国人的“脸”在变小[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辉;中亚干旱区高山泥炭磁性特征变化机制与古环境[D];兰州大学;2013年

2 张肖剑;全新世亚洲季风区与内陆区湿度变化位相关系及其驱动机制[D];兰州大学;2016年

3 张彦;新疆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发育特征及区域环境演变[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4 陶士臣;新疆东部湖泊沉积花粉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D];兰州大学;2011年

5 查小春;汾渭盆地全新世古洪水和侵蚀沉积事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惠玲;六盘山天池岩芯记录与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赵传湖;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D];南京大学;2009年

8 杨前进;临汾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瑜琴;泾河流域全新世环境演变及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魏明建;全新世黑垆土中千年尺度的全球变化记录[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雅娟;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泊江海子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2 吕晓楠;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湖泊沉积物分析与环境重建[D];兰州大学;2014年

3 徐军强;北疆阿尔泰山地泥炭记录的全新世大气粉尘变化[D];兰州大学;2014年

4 曹文红;中晚全新世台湾海峡西侧物源演化及其对洋流的指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白雪莘;江苏南通NT钻孔全新世沉积物磁学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江俊;埃及北部Faiyum盆地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及其与尼罗河的联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华生;湖南莲花洞全新世早期气候变化石笋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王岳;河西走廊东西段全新世古湖泊演化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胡亚楠;泥河湾盆地籍箕滩剖面全新世孢粉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晓丽;定西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与人地关系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4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94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d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