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碰撞前印度大陆北缘古地理轮廓——藏南晚白垩世堆拉灰岩古地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6:28

  本文关键词:碰撞前印度大陆北缘古地理轮廓——藏南晚白垩世堆拉灰岩古地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印度-亚洲碰撞 古地磁 古地理重建 藏南 白垩纪


【摘要】:堆拉灰岩的古地磁数据为重建碰撞前印度大陆北缘轮廓提供了重要制约,但也留下了一些疑点,为此,本文对该地区晚白垩世海相沉积开展了进一步的古地磁研究。通过对10个采点样品的系统退磁及统计分析,得到宗山组最下段经地层校正后的特征剩磁分量为D=168.2°,I=-7.3°,α95=7.5°。该分量与前人从该地区宗山组中、上段得到的古地磁结果无显著区别,并在95%的置信水平上通过褶皱检验,表明剩磁是褶皱前获得的。尽管如此,堆拉晚白垩世灰岩统一的负极性特征与其沉积期间(Turonian-Maastrichtian)对应的古地磁标准极性柱不符,表明该地区宗山组不同层位可能普遍遭遇了重磁化,不能用来约束喜马拉雅地体的古地理位置。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仅用前人从岗巴宗山地区获得的古地磁结果对晚白垩世期间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的古地理位置进行了计算和修正,结果显示该地体在宗山组上段沉积期间(约71~65Ma)的古纬度约为9°S,计算得到当时大印度的北向延伸量为1500km,与前人从宗浦组得到的古地磁结果一致。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41202152) 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B)(编号XDB031010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1515-2) 中央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J1511)资助成果
【分类号】:P318.44;P534.53
【正文快照】: 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41202152)、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B)(编号XDB031010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1515-2)及中央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J1511)资助成果。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古地理位置的确定是重建碰撞前印度大陆轮廓、探讨碰撞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通华;交变退磁仪[J];地震地质;1984年03期

2 ;第五章 古地磁研究[J];甘肃地质;1985年S1期

3 ;“西安地区部分古遗址的考古地磁研究”通过鉴定[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2年01期

4 丁放;推荐几种古地磁研究的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7年03期

5 魏青云;推进古地磁研究的着力点[J];地球科学进展;1990年05期

6 王官福;全球主要地盾上的前寒武纪古地磁研究结果简介[J];地质科技情报;1993年02期

7 张正坤;张景鑫;;云南保山地块晚石炭世玄武岩的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归属的讨论[J];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986年02期

8 王俊达;;第四纪沉积物的古地磁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2年01期

9 魏青云,李东节,曹冠宇,张维玺,王双萍;新石器时代姜寨遗址的考古地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0年04期

10 刘汉男;应用古地磁探讨淄博凤凰山组的时代与划分[J];中国煤田地质;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正坤;张景鑫;;云南保山地块晚石炭世玄武岩的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归属的讨论[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5)[C];1986年

2 杨振宇;;华北地块早古生代古地磁—古地理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3 马义明;杨天水;张世红;杨振宇;李海燕;吴怀春;张均红;谌微微;;拉萨地块盐湖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振宇;;红河断裂两侧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5 张均红;张世红;李海燕;杨天水;吴怀春;严利伟;;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的古地磁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知明;杨振宇;杨天水;裴军令;;柴达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和沉积岩的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杰;黄宝春;闫永刚;;保山地块晚三叠世火山岩古地磁研究及其古地理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论文集[C];2014年

8 仝亚博;杨振宇;郑连弟;;滇南勐腊地区白垩纪、新生代古地磁及思茅地体内部旋转变形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景鑫;;四川白垩纪古方位的一个典型例证[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岩;中国主要块体晚古生代—中生代古地磁研究与运动学特征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编号:1204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04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b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