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 2013年
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
高燕
【摘要】:滨海是涉及到陆地、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的复合地带,生境复杂,生态脆弱,同时这里又是人类开发利用最为频繁的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海岸自然侵蚀、自然灾害泛滥等问题的出现,我国1.8万km的海岸线面临着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威胁,滨海地带的生态环境不断受到挑战。以地质公园为载体发展滨海地质旅游不失为一条既能保护滨海生态,又能合理科学利用滨海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地质公园建设自2000年在我国大力开展以来,以保护地质遗迹及其所依存的生态环境、为大众提供地学及自然科普教育场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三大宗旨,基本上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开发和建设,在政府主导下的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传统模式从申报到审批,从规划到实施,政府完全主导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质公园建设的规模化,但是也带来了诸如规划模式化、划界随意、增长过快、缺乏自然科学内涵、科普落后、公益性不足、保护不力等问题。究其缘由,主要有两点:一为部分地方政府因片面地追逐经济利益,而对生态关注程度较低;二为政府主导下的公园开发和保护传统模式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而导致公园规划处于政策性的指导层面。因此,政府主导下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的传统模式并不能有效地保护滨海生态。基于以上缘由,本研究提出了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这一新模式,由于生态服务功能导向模式更加重视滨海地质公园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以最大化地发挥和实现公园生态服务功能为规划目的,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公园规划模式化和规则化、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公园自然科学内涵缺乏等问题,不失为保护滨海生态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为目前政府主导下的地质公园传统规划方式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本研究以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以及生态经济协调理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外部性理论、资源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作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回顾、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意见法、专家打分法以及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GIS软件、Yaahp软件等工具。研究目的在于构建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新模式。为此,研究分为五大步骤进行:首先阐明构建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模式的依据,包括政府主导模式下公园建设的特点及不足、滨海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滨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由此提出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开发和保护模式是对政府主导模式的完善。第二步,构建滨海地质公园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这是对滨海地带生态服务功能现状进行评价以及建设后效果检验的有效工具,同时,对滨海生态服务功能现状的评价也是对该地区生态问题诊断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园开发和保护规划。第三步,利用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同时结合该地区土地利用、地形地貌、水系分布、资源分布等生态格局因子诊断研究区生态问题,建立战略性生态格局,继而构建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规划理论框架。第四步,将海南省万宁市小海-东山岭滨海地质公园这一具体案例应用于前导研究所构建的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开发和保护规划理论框架。最后针对案例,提出进一步优化生态服务功能导向模式理论框架的政策、管理等制度方面的措施。 本研究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框架构建-案例应用-理论优化)的逻辑思路,将全文分为八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厘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地质公园、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生态服务功能、滨海地带等概念,同时阐明了本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概念的厘清和理论依据的阐明是本研究的基础:第三章政府主导下的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传统模式;第四章滨海地质公园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构建;第五章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规划理论框架;第六章案例应用——海南省小海-东山岭滨海地质公园;第七章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模式优化;第八章结论、不足与展望。 研究表明: 1.我国目前的地质公园建设为政府主导下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传统模式,具有层级化网络结构、申报动因多样化、管理体制混乱等特点。 2.滨海生态系统极为复杂和脆弱,其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地质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其中,多次突发性的地质事件导致自然景观及生态系统发生重大变化,对地质公园成景作用突出;地形地貌上,由于海拔和坡向不同而形成不同植被类型甚至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导致滨海地带遭受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生态环境;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导致滨海生态恶化等等。 3.滨海地质公园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不仅是生态服务功能导向模式构建的基础和前导研究,同时也是诊断公园生态建设效果的有效工具之一。本研究在识别滨海地质公园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滨海地质公园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为目标层,以社会经济文化服务功能、供给服务功能、调节服务功能、支持服务功能等4项基本生态服务功能为准则层、以地质遗迹生态保护功能等20项为指标层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同时,针对具有公园属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服务功能,又进一步筛选出24项方案层指标。将专家对指标重要性两两衡量的打分结果,通过AHP层次分析软件Yaahp进行分析,最后赋予每项指标权重。社会经济文化功能权重为0.2265、供给服务功能0.1602、调节服务功能0.1602、支持服务功能0.4531。研究也给出了所有指标的评分细则,对于每一项指标的评估分值则采用五分制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进行测量,量表测量对象为生态学、旅游学、地质学、地质公园规划等方面的专家。 4.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规划理论框架是公园规划的理论依据,以此为框架进行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规划,以期最终达到既促进滨海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又通过地质公园开发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是保护滨海生态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态格局存在的前提下,通过滨海地质公园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对公园现状进行评估,诊断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战略性生态格局,构建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规划理论框架。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规划项目共计有13项,其中,以供给、调节和支持服务功能为导向的规划项目包括生态功能分区规划、生态环境承载力体系规划、濒危珍稀动植物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地质及自然灾害防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6项;以社会经济文化服务功能为导向的规划包括地质旅游游憩产品规划、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规划、地质解说系统规划、地学及相关研究规划、科普教育规划、相关产业规划等7项。 5.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规划理论框架在小海-东山岭滨海地质公园规划中的运用,是理论在实践中的检验,是优化生态服务功能导向模式的现实基础。该公园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后安镇和和乐镇交界之处,东濒南海,是典型的城郊地质公园。公园以东山岭花岗岩古海蚀地貌和小海现代潟湖地质遗迹为主。首先,利用生态服务评价体系对其生态服务现状进行评估,小海园区和东山岭园区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值分别为1.1378和1.0713,诊断出公园调节和支持服务功能在逐步减弱,供给服务功能不足,而社会经济文化服务功能亟待保护和加强,同时结合小海-东山岭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水系分布、资源分布等生态格局相关因子,确定“三源一廊”这一战略性生态格局,其中,“三源”为东山岭生态源地、小海入海口生态源地以及大长岭-多德湿地生态源地,“一廊”为小海潟湖,通过小海渴湖这一生态廊道连接呈三角分布的“三源”,并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共同抵御来自万城镇、和乐镇、后安镇、港北渔港工业园区、春园湾房地产开发的城市化威胁。最终根据这一生态格局分别对公园进行以社会经济文化服务功能、供给服务功能、调节服务功能和支持服务功能为导向的13项规划。 6.生态服务功能导向模式与政府主导下的传统模式相比较,还存在实施保障、管理体制上的不足之处。因此本研究对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开发和保护规划理论框架,提出了制度方面的优化措施,如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生态项目在缓冲区的优先落地政策、管理体制的科学设计等。 本研究力图在滨海地质公园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构建、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规划理论框架上有所创新。首次将本研究构建的滨海地质公园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应用于案例中,并倡导推广。首次构建了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规划理论框架,并应用于具体案例——海南省小海-东山岭滨海地质公园,对其进行了以生态服务功能为导向的13项开发和保护规划。 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规划理论框架在实践中不仅是保护滨海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为目前我国地质公园规划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6.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志林;陈升忠;;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新农村规划探索——以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陈文音;林建平;;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汕头市南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3 申亮;王葆华;;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4 彭在清;孟祥江;吴良忠;黄勇;朱小龙;;广西北海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5 黄金火,林明太,黄秀琳;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研究——以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张成渝;中国地质遗产概念的确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张茵,蔡运龙;条件估值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张小飞;李正国;王如松;王仰麟;李锋;熊侠仙;;基于功能网络评价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周永振;;地质公园的公益性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于子江,杨乐强,杨东方;海平面上升对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文婷;杭州市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李晓;罗源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文;;生态税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析[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09年03期
2 崔云兰;胡庆钢;;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勾勒集中区建设图底关系——以安徽江南集中区为例[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3 贾艳琴;;CVM在崆峒山非使用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4 张建芬;;新郑市林地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5 梁春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6 戴文远;杨扬;;闽清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7 王晓辉;关伟;徐会;孙世群;;安徽省会经济圈建设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何原荣;朱晓媚;吴安湘;周青山;;桂林市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9 张戈丽;王立本;董金玮;;低山丘陵区景观格局及其优化研究——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10 胡斌;李娟;赵同谦;;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少茹;朱明峰;贾志海;;资源型城市发展生态旅游探索——以淮南市为例[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许克福;;安徽废弃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开发利用研究[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3 马惠;;地质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4 朱云峰;祝贺;;SOWT分析法在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发展中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5 韩秋萍;许振成;张修玉;胡习邦;;浅析我国水环境管理体制问题以及对策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王敏;阮俊杰;王卿;沙晨燕;;上海市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n Ecotypes Zon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cologic Restoration in Mamas River Basin over the past 30 Years[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8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秀清;;北京郊区功能性分区与生态环境建设指标定位探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10 白泽龙;包安明;赵金;;土地利用变化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静;深圳湾水环境综合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伟峰;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特征及原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韩筱婕;基于城市热岛减缓的湖泊湿地景观功能连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漪;社会理性决策视角下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益测度[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建军;涨渡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欣;我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价格评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京钊;基于LUCC与RS/GIS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康旭;辽宁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左志莉;基于生态红线区划分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坚;刘国道;李雪枫;郇树乾;付玲玲;罗瑛;;海南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2 任曼丽;;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以开封市湿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3 郭晶;;环境蠕变问题研究动态——天津滨海湿地退化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4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中国海岸带研究Ⅲ——滨海湿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5 郑建伟;田庆久;郑光;陆应城;;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6 翟金波;田伟君;;滨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历程及主要利用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7 张韵;马贝娟;;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修复与保留对城市景观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8 高云芳;李秀启;董贯仓;刘峰;王亚楠;客涵;;黄河口几种盐沼植物对滨海湿地净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9 刘万青,周秉根,万荣荣;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胡小婵;高宏华;;海南岛热带天然林概况及其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恩;林佳莎;章银柯;包志毅;;杭州西湖湖西景区绿地货币化生态效益评价[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2 陈安泽;;国家地质公园概论[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秋月 汪方俊;[N];黄山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震方;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庆日;城市绿地的价值及其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李卫忠;公益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余树全;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陆贵巧;大连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及动态仿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鲁绍伟;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动态分析与仿真预测[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蔡建国;杭州湿地植物生态习性及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王韩民;国家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其战略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陈波;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李少宁;江西省暨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堃;基于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南昌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文;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吴伟光;森林环境价值评价与实现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方庆;京杭运河(杭州城区段)游憩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袁源;京杭运河(杭州城区段)港埠景观更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刘亚萍;张家界旅游市场价格分析与定位[D];中南林学院;2002年
7 石福孙;帽儿山潜在沟系及土壤侵蚀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罗慧君;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与树种结构相关性研究——以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9 黄湘;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伟;城市滨海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银昌;;三进“魔鬼城”——敦煌雅丹地质公园[J];航空港;2006年02期
2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主体完工[J];城市地质;2010年01期
3 郑廷贵;;远安县创建省级地质公园的实践与思考[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年06期
4 陈安泽;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若干问题[J];资源.产业;2003年01期
5 叶苏;周乐天;;内蒙古阿拉善世界地质公园 浩瀚大漠里的神奇秘境[J];西南航空;2010年03期
6 李步登;卢超;;一举成名天下知 太姥山荣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J];风景名胜;2010年11期
7 郭宏峰;李瑛;;地质公园景观设计初探[J];新美术;2008年05期
8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展演的大地沧桑[J];西南航空;2010年03期
9 李亦农;马立俊;李慧;;设计编译自然: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J];建筑创作;2010年10期
10 周永振;;地质公园的公益性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洁;倪昆;李明;;关于我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工作的思考[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2 王明常;邢立新;于小平;潘军;孟涛;李百寿;;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在地质公园中的应用[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方世明;李江风;;GIS技术在地质公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4 李江风;方世明;刘建华;;地质遗产保护与开发——以福建深沪湾地质公园为例[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朱云峰;祝贺;;SOWT分析法在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发展中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6 欧阳辉;;从遗址博物馆到世界地质公园——自贡恐龙化石研究与保护[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翟辅东;;南岭国家地质公园群构建探讨[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安泽;;国家地质公园概论[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童潜明;;飞天山地质公园与观光农园相结合构建旅游新模型[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安泽;;论“四念”是做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关键[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2 白照军;[N];河南日报;2004年
3 金世凯 吕道峰 俞巧云;[N];新华日报;2003年
4 顾迅建 丁蔚文;[N];新华日报;2003年
5 记者 武俊鹏 通讯员 王红杰;[N];山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郄建荣;[N];法制日报;2009年
7 本报驻温州记者 林妙静;[N];江南游报;2009年
8 赵志成 张雁林;[N];山西日报;2009年
9 刘瑛 窦烨刚;[N];联合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姜野;[N];朝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瑞杰;沙漠旅游资源评价及风沙地貌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燕;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彭和求;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与地质公园经济价值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杨更;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成因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春慧;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程驰;广西桂平白石山丹霞地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9 谢洪忠;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勘界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吴彩云;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丹临;国家地质公园运营管理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陶贵俏;广西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景观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管慧泉;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探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6 玉乐斯;“关系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地质公园的产权及利益格局[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石泉;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资源再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汪艳;地质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贝;四川省国家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康永波;地质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服务功能导向的滨海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