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的分段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17-11-21 19:12

  本文关键词: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的分段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 地壳三维速度结构 速度分段特征 地震活动 活动断裂分段


【摘要】:本文采用天然地震近震走时反演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附近地壳(30°N—37°N,113°E—122°E)三维速度结构.对地壳内分层速度结构的分析发现,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存在速度的分段特征.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浅层35.3°N以北,34.5°N—35.3°N间,33°N—34.5°N间呈现的速度分段和地表出露地层有关,与地质上安丘段、莒县—郯城段,新沂—泗洪段三个破裂单元相对应,且和各段的地震活动相呼应,表明郯庐带新沂到泗洪段可能是断裂的闭锁段.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自浅至深分为三段,大体位置是:南段(32.5°N—33°N以南),中段(32.5°N—33°N至35°N—35.3°N),北段(35°N—35.3°N以北).上地壳分段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的插入有关,中、下地壳速度分段则可能和火山岩滞留有关.地壳各层速度结构不同段的速度差异反映了构造块体的速度差异,表明各构造块体在地壳下部仍有差异,郯庐带西侧速度总体高于东侧,反映了不同构造块体的形成和组成差别,也说明了该断裂带可能延伸到莫霍面.而不同深度的分段性可能反映了不同地质演化过程.
【作者单位】: 江苏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4031) 江苏省科技发展项目(BE2009691) 宿迁市活动断裂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联合资助
【分类号】:P315.2
【正文快照】: 1引言郯庐断裂带(以下简称郯庐带)鲁苏皖段主要是沂沭断裂带,该段及邻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越中朝断块、秦岭—大别褶皱带和扬子断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沂沭断裂带自东向西分布着5条断裂.地质学家发现该段又分别有安丘、莒县—郯城,新沂—泗洪三个破裂单元,反映了断裂的不同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祥林;;渤海中部郯庐断裂带的近期活动与渤海新近纪新生断裂[J];地质科学;2006年02期

2 刘顺;沈忠民;司建涛;;郯庐断裂带演化动力学——多力源多时期分段作用模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3 万桂梅;汤良杰;金文正;余一欣;;郯庐断裂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J];地质论评;2009年02期

4 张庆龙;;郯庐断裂带郯城段考察记[J];地质学刊;2009年03期

5 鲁震;;三位外籍学者对郯庐断裂带的野外考察及其论点[J];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01期

6 万天丰;郯庐断裂带的延伸与切割深度[J];现代地质;1996年04期

7 朱光,王道轩,刘国生,牛漫兰,宋传中;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J];地质科学;2004年01期

8 徐芹芹;季建清;王金铎;王振兰;韩文功;于建国;;郯庐断裂带早新生代的活动性质研究[J];地质科学;2008年02期

9 龚伟;曾佐勋;王杰;徐大良;胡烨;李细光;;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性研究[J];地震研究;2010年01期

10 王士德;;对山东境内郯庐断裂带的认识[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超;李元;宋传中;;安徽肥东西韦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演化[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朱光;牛漫兰;谢成龙;胡召齐;;中国东部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过程——来自郯庐断裂带演化的启示[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秦光喜;张良筹;严开健;梁继涛;;郯庐断裂带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4 黄建华;方明骏;傅容珊;;郯庐断裂带的分形与分维[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5 谢瑞征;朱永正;丁政;李灼华;;郯庐断裂带江苏及邻近地段新活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秦元喜;张良筹;严开健;;赣榆-太湖断裂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及其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7)[C];1985年

7 邱楠生;苏向光;李兆影;;郯庐断裂带两侧坳陷古热场及其与断裂带活动的关系探讨[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齐文凯;严晓红;周生义;;对郯庐断裂带成生与总体特征的新认识[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9 朱光;王勇生;王道轩;牛漫兰;刘国生;谢成龙;;前陆变形与沉积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运动的制约[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钟锴;徐鸣洁;王良书;张鹏;胡旭芝;;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特征[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汪杰;将郯庐断裂带列为全国第21个重点成矿带[N];中国矿业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吴长锋;传承·演进·创新[N];科技日报;2005年

3 本报实习生 叶松亭 本报记者 王星;惊慌大可不必 预防必不可少[N];文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松辉;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条件的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刘国生;合肥盆地对郯庐断裂带活动的沉积响应[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王勇生;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运动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徐佑德;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牛漫兰;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岩浆活动与深部过程[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6 许世红;郯庐断裂带苏皖段断裂-沉积响应及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谢成龙;郯庐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对岩石圈减薄的指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开洋;郯庐断裂带中段区域应力状态及其断层力学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袁福佳;日本3.11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位移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3 王书琴;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样式、变形序列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雷清;郯庐断裂带深部电性结构与构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王朝;郯庐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产的控制与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浩乾;郯庐断裂带南端周边的变形特征与演化规律[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曹洋;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刘亚东;郯庐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产的控制与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魏鑫;郯庐断裂带中段周边挤压应力场演变过程[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力;郯庐断裂带中段周边拉张应力场的演变[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1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11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a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