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再认识:再论大别造山带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
本文关键词: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再认识:再论大别造山带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
更多相关文章: 北淮阳地区构造归属 浅变质岩层 榴辉岩成因 拉伸与生长线理 地幔差速环流 非板块碰撞造山
【摘要】:就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作了较深入阐述,并据前人资料与新近调查成果,进一步明确:(1)北淮阳地区属扬子地块北缘,与华北地块南缘的分界为固始—肥中断裂以北。(2)超高压变质带内新元古代浅变质岩层确系存在,并与榴辉岩及其他超高压岩石,共同经受两期褶皱变形,形成早期为伸展拆离,主期为收缩挤压叠加褶皱变形带,而非外来构造残片,或俯冲过程被铲刮下来的"构造加积楔"。(3)蓝片岩形成于伸展拆离构造带内。榴辉岩为地幔岩,属岩浆成因。其他超高压岩石与"柯石英"可在"地壳异常压力"与"高压釜"机制联合作用下,在地壳较浅层次的伸展拆离构造环境下形成。(4)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火山岩系及侵入岩,代表了晋宁期地壳被强烈拉伸-裂解-扩张事件,但未形成洋壳盆地。(5)详细描述了大别山及邻区构造变形及拉伸与生长线理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认为是由"地幔差速环流"所引发的岩石圈与地壳各分层间伸展拆离-滑断剪切过程中形成。大别造山带经历了裂解成盆、伸展拆离、收缩挤压、热隆成山,由多阶段构造运动所完成,而非板块碰撞造山。
【作者单位】: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7地质队;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地矿投资集团公司;
【分类号】:P542.2
【正文快照】: TANG Jiafu1,2,HOU Mingjin3,41.No.327 Geological Team,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11,China2.Geological Survey of Anhui Public Management Center,Hefei 230011,China3.Geological Survey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01,Ch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江峰;董树文;邓衍尧;陈移之;;大别造山带钾氩年龄的解释——差异上升的地块[J];地质论评;1993年01期
2 侯广顺,韩吟文,路凤香;造山带岩石圈化学结构平面图的编制——以秦岭—大别造山带为例[J];甘肃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3 雷敏;柳忠泉;陈云锋;;大别造山带铁路隧道气体燃烧的地质意义[J];天然气工业;2010年04期
4 孙家振,,韦必则,熊保贤,郑用华;周口坳陷形成机制及其与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J];地学前缘;1995年04期
5 王椿镛,丁志峰,陈学波,陈光英,李桂银;大别造山带地壳S波分裂和介质各向异性[J];科学通报;1997年23期
6 王利;周祖翼;丁汝鑫;;大别造山带毗邻新生代盆地物质平衡分析[J];地质论评;2007年03期
7 赵敬红;;桐柏-大别造山带金(银)矿区域找矿模型及评价标志研究[J];矿业快报;2007年09期
8 黄泽光;高长林;;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盆地序列及油气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1期
9 柳忠泉;;大别造山带片麻岩区隧道燃烧现象及地质意义[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年05期
10 杜建国,徐晓春,孙先如,戴圣潜;大别造山带核部罗田陈林沟金矿成矿时代[J];贵金属地质;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椿镛;丁志峰;陈光英;李桂银;陈学波;;大别造山带地壳S波分裂和介质各向异性[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丁志峰;王椿镛;;大别造山带剪切波分裂特性的研究[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丁汝鑫;周祖翼;许长海;;大别造山带晚自垩世以来的剥露作用及古地形再造[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晓峰;王华;孙家振;;从盆地充填特征看信阳盆地与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5 汤加富;;陆内多期造山与地幔差速环流的联系:大别造山带形成的动力学成因讨论[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福田;徐佩芬;刘劲松;尹周勋;秦建业;张先康;张成科;赵金仁;;大陆深俯冲带的地壳速度结构——东大别造山带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动力学)[C];2003年
7 闫雅芬;滕吉文;;郯庐断裂与大别造山带东端构造聚焦部位资料复合的启示[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洪;吕新彪;刘阁;胡庆成;;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北缘古生代金城金矿LA-ICPMS锆石U-Pb研究的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续海金;马昌前;章军锋;;拆沉下地壳熔体与幔源岩浆的混合作用:以大别造山带梅川岩体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张本仁;张宏飞;高山;;地壳各结构层岩石组成的地球化学约束——以大别造山带研究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建国;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地球化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
2 许长海;大别造山带碰撞后构造热/岩浆演化过程[D];同济大学;2002年
3 何永胜;大别造山带碰撞后花岗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对去山根过程及山根结构的制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孙连浦;大别造山带与合肥盆地中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关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5 程万强;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边界断裂中生代变形特征及其对碰撞造山过程的启示[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6 吴跃东;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地沉积构造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双应;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沉积学、盆地分析和构造演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芦艳琳;大别造山带北缘梅山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源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2 黄丹峰;大别造山带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火成岩记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晓强;大别造山带燕山期岩浆岩成矿作用与岩石成因[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13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1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