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石物理相的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以准噶尔盆地玛131井区块百二段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以准噶尔盆地玛131井区块百二段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物理相 成岩相 沉积相 储层分类评价 准噶尔盆地 三叠系百口泉组
【摘要】:勘探实践表明,准噶尔盆地玛北斜坡主力油层段百二段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差异大,需要综合影响储层的各种地质因素对其进行分类评价。利用岩芯、薄片、钻测井、物性、工业CT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北斜坡玛131井区块百二段砂砾岩储层沉积相、成岩相、裂缝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百二段储层岩石物理相,并基于岩石物理相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通过沉积微相、成岩相的叠加聚类,对研究区百二段砂砾岩储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不稳定组分溶蚀等岩石物理相;按照沉积相、成岩相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建设与破坏作用归纳出3大类岩石物理相。依据三类岩石物理相将储层划分为3类,并结合压汞、薄片、CT、产能等资料进行表征与评价,其中一类和二类岩石物理相储集性能较好,三类岩石物理相为致密遮挡层。最后以亚段为单位,对百二段岩石物理相进行平面成图,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区。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239002)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专项(ZX2012E-34-01)~~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岩石物理相的概念从提出到发展已经历了近30年的时间,早在20世纪90年代,徐建山将岩相称为岩石物理相,并且指出了从单纯的沉积环境分析向沉积相与岩石物理相结合分析是未来储层研究的趋势;国外学者Spain[1],Amaefule等[2]将岩相与孔隙结构相称为岩石物理相,熊琦华等[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浩杰;;地震岩石物理研究综述[J];油气地球物理;2009年03期
2 ;第一届岩石物理研讨会胜利闭幕[J];Applied Geophysics;2009年04期
3 游振东;《岩石物理化学基础》新书简介[J];地球科学;1985年02期
4 马中高;周巍;孙成龙;;地震岩石物理分析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J];物探与化探;2006年03期
5 李彬;张凯;王开秀;孙祥显;李爱萍;张海花;;胡十二块岩石物理相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周永炳;罗群;宋子学;;岩石物理相评价参数统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2期
7 徐胜峰;李勇根;李勇根;曹宏;姚逢昌;;地震岩石物理研究概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2期
8 杨志芳;曹宏;;地震岩石物理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3期
9 蒋涔;余瀚熠;;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5期
10 马淑芳;韩大匡;甘利灯;张征;杨昊;;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中高;沈忠秋;;地质约束下的岩石物理模版[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黄小宁;刘洋;魏修成;;几种岩石物理模型的比较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魏丹;秦瑞宝;;岩石物理研究的现在和未来[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巍;马中高;孙成龙;;岩石物理分析软件包开发[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巍;马中高;孙成龙;管路平;王天伟;江小涛;;岩石物理分析软件包开发[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殷习容;耿建华;;基于混合概率密度网络的岩石物理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张显文;胡光义;范廷恩;张会来;蔡文涛;;基于岩石物理分析的水驱4D地震可行性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黄伟传;杨长春;范桃园;麻三怀;;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9 曹向阳;张金淼;张剑锋;;应用统计岩石物理技术降低地震解释风险[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王吉亮;吴时国;;利用测井数据的岩相识别及岩石物理模板制作[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巧然邋通讯员 李芬;地震岩石物理技术前景广阔[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记者 于德福;地震岩石物理技术,,专攻隐蔽油气藏[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贺锡雷;烃类预测的岩石物理基础和地震孔隙度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原宏壮;各向异性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王为民;核磁共振岩石物理研究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年
4 欧新功;江苏东海地区超高压岩石的弹性和热性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岩石物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丽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测井解释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录录;典型油气藏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杨远;川西Q地区须家河组测井岩石物理参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叶绮;低渗致密储层岩石物理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5 郭笑锴;基于岩石物理相低孔低渗储层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6 彭达;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地震敏感属性分析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刘爱疆;川西XC地区典型致密碎屑岩储层岩石物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应倩;基于地震岩石物理的致密砂岩流体识别及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郭渊;基于实验岩石物理的储层地震响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10 孙颖;华庆油田东部长6储层特征及解释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14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1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