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海底粉土波致孔压精细观测及液化评判方法
本文关键词:黄河口海底粉土波致孔压精细观测及液化评判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波致液化 黄河口 粉土液化 孔压观测 液化评判
【摘要】:海底沉积物液化是一种常见于近岸海域的海底自然地质现象。液化后会使土体失去承载力,进而导致采油平台倾倒、海底光缆中断以及海底管道断裂等一系列事故。液化的发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沉积物类型及性质、波浪动力强度及作用时间。通常情况下,只有细粒砂土和粉土才能够发生液化;波浪足够大才能引起海底沉积物的动力响应。黄河口埕岛海域海底表层广泛分布着粉土,且波浪动力较强,因此该海域是粉土液化的多发区域。同时该区域也是中石化胜利油田海上采油的主力区块,因此在此区域开展波致孔压精细观测及液化评判方法研究极为重要。波浪循环作用引起的海底沉积物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是导致液化的根本原因。为探究波浪作用下粉土内部孔压的响应和变化,本文在研究海域布放了孔压监测探杆进行孔压实时监测,同时观测研究区水深、波浪和潮位的变化。通过对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孔压、超孔压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初步总结研究区波致孔压、超孔压的变化规律,将波浪作用的影响效果分为瞬时效应和累积效应。波高较小时,海底土的孔压累积效应不明显,波浪导致的海底土孔压的瞬时变化起主导作用;波高较大时,海底土的孔压累积效应较为明显,波浪作用下海底土的孔压的累积变化起主导作用。另发现波浪引起的海底土孔压变化存在“滞后效应”。观测结果表明,当水深为10m左右时,由波浪作用引起的0.5m处粉土孔压变化相对延迟1—2h。使用计算公式对研究区波致孔压进行计算,进一步分析孔压的变化原因和超孔压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振荡超孔压和累积超孔压的影响因素。孔压累积主要受土体渗透系数和波高的影响:渗透系数一定,波高小时瞬时效应占优势,累积效应不明显;波高大时累积效应占优势,瞬时效应不明显;波高一定,渗透系数较大时瞬时效应占优势,累积效应不明显;渗透数较小时累积效应占优势,瞬时效应不明显。分别使用剪切力判据和超孔压判据按照不同风浪重现期分别进行了液化深度的计算,明确了计算所需参数和计算方法。波高较小时不发生残余液化,存在某一临界值,当波高大于该临界值后发生液化,且随波高增大液化深度加深。研究海域内最大液化深度位置水深为10—12m。最终对整个研究海域的液化深度进行了评估计算,划分出2个主要液化区块。计算液化结果与历史液化扰动层厚度较为接近,表明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75;TU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洲祥;仇玉良;李涛;;双面排水非线性固结超静孔压的非对称性解析[J];岩土力学;2012年06期
2 刘金韬,武强,董东林;临界超静孔压确定液化深度的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3 宋敬泰;贾永刚;孟祥梅;单红仙;郑杰文;;黄河三角洲潮滩孔压对循环振动荷载响应研究[J];海岸工程;2010年02期
4 王艳丽;王勇;;饱和砂的动孔压演化特性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5 王炳辉;陈国兴;李方明;;饱和南京细砂孔压增量模型的普适性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6 黄斌;饶锡保;陈志强;谭凡;;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孔压发展模型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7 刘家沛,谢定义,容跃堂;地震孔压场中深基础混合边值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8 容跃堂,刘家沛,,谢定义;饱和沙层中震动孔压场的解析理论[J];纺织基础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9 王征,刘家沛;饱和砂层深基础震动孔压场中的混合边值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10 居俊;刘松玉;刘志彬;蔡国军;;现场软土欠固结程度孔压消散试验评价方法[J];岩土力学;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民;谢定义;;孔压模式选择对砂土抗震边值计算问题的影响[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濮家骝;李广信;李锦坤;;土的弹塑性孔压性状及应力劳台角对其影响的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高彦斌;叶观宝;徐超;白航;;各向异性孔压公式及各向异性地基中的孔压发展[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义贤;赵树立;张业民;;应用尖顶突变预测场地地震孔压[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5 孙锐;袁晓铭;;固结比对饱和砂土孔压增量的影响[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金国东;赵忠良;;油井围岩应力和孔压场的数值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7 罗嗣海;易萍华;杨泽平;;应力条件对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孔压系数A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贾永波;;钻孔压灌超流态灌注桩技术简介[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郑金伙;李树勤;;群桩入桩过程中孔压变化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宫全美;吴世明;张定;;用系数A_n表示粉煤灰的动孔压发展规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付海清;现场液化试验方法及液化土体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年
2 陶海冰;热流固作用下软土静动力学特性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功勋;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海洋土剪切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星;黄河口海底粉土波致孔压精细观测及液化评判方法[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聂文峰;水位波动条件下基坑周围地基土的孔压响应[D];浙江大学;2013年
3 柴洁;海床地基土静、动力变形与强度分析及孔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赛军;管桩静压过程中地基孔压变化及桩承载力时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车金枝;加筋土场地液化性能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银岭;杭甬铁路客运专线深厚软土区段管桩筏基孔压特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7 陈静;波浪作用下原位孔压响应及其在粉土海床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张昌军;西安地区黄土斜坡人工降雨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李瑶瑶;钢瓶冲孔压机压制特性分析及控制系统设计[D];燕山大学;2014年
10 赵慧;循环荷载作用下粉土的破坏标准和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28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28367.html